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1
1
作者 伍骥 黄蓉蓉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胸腰段脊柱有着它独特的解剖生理和解剖病理,也就存在独特的诊断和治疗;针对临床上胸腰段脊柱损伤的诊治现状,重新温习和讨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以飧读者。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诊断 外科手术 创伤和损伤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突间动态稳定性系统在保留脊柱运动功能中的作用与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伍骥 张新和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69-272,共4页
脊柱融合(Fusion)是现代脊柱外科的通用技术,Al-bee首先将胫骨用于治疗脊柱结核已经有整整100年了[1],Hibbs首先把融合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畸形也有足足100年了。国外将融合技术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已经50年有余.国内也有近30年的... 脊柱融合(Fusion)是现代脊柱外科的通用技术,Al-bee首先将胫骨用于治疗脊柱结核已经有整整100年了[1],Hibbs首先把融合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畸形也有足足100年了。国外将融合技术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已经50年有余.国内也有近30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现代外科治疗原则——阶梯化和个体化原则 被引量:1
3
作者 伍骥 黄蓉蓉 +1 位作者 王增顺 文偃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21-723,共3页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病率高、对其治疗尚欠科学或规范。一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落后,治疗上的不及时,方法上的不正确或不合理;另一方面,又存在认识上的过进,治疗上的过度。如何正确和合理诊治老年脊柱退变性...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病率高、对其治疗尚欠科学或规范。一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落后,治疗上的不及时,方法上的不正确或不合理;另一方面,又存在认识上的过进,治疗上的过度。如何正确和合理诊治老年脊柱退变性疾病是当前临床医学领域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应该重视和提倡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合理和合情的科学现代治疗原则,即阶梯化和个体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脊柱 退行性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越野”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伍骥 匡勇进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6期157-157,共1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定向越野"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影响进行初步的综述研究。认为"定向越野"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对体育课程资源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使传统的体育课程资源观念转向以学...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定向越野"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影响进行初步的综述研究。认为"定向越野"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对体育课程资源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使传统的体育课程资源观念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从单一的体育课程资源结构转向多元化,形成了以学生为主的资源开发模式;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变了学校由于场地设施课程资源不足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拓展学校体育内容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越野 体育 课程内容 课程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脊柱外科手术并发症
5
作者 伍骥 马金超 黄蓉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79-783,共5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寿命的延长,老年脊柱疾病患者和手术日渐增多。由于老年人的自然条件、代谢能力和机体的储备能力都在不断下降,并且大多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和意外,严重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寿命的延长,老年脊柱疾病患者和手术日渐增多。由于老年人的自然条件、代谢能力和机体的储备能力都在不断下降,并且大多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和意外,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老年脊柱外科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众多学者开始研究老年脊柱手术并发症的病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脊柱 外科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融合技术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
6
作者 伍骥 文偃伍 黄蓉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76-778,共3页
腰椎非融合外科技术因不固定脊柱节段,也许较融合术具有更多的优势。本文讨论了对于适合的老年患者,腰椎非融合术的主要类型、进展、适应证及禁忌证、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对非融合技术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腰椎非融合外科技术因不固定脊柱节段,也许较融合术具有更多的优势。本文讨论了对于适合的老年患者,腰椎非融合术的主要类型、进展、适应证及禁忌证、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对非融合技术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我们认为,各主要非融合技术在延缓治疗节段椎间盘退变的速度、保留该节段的运动功能、预防相邻节段的退变、减轻临床症状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显示出较融合术所具有的更多优势和更少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融合外科技术 老年人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融合术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伍骥 郑超 杜俊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43-745,共3页
脊柱融合的理念源始于关节融合技术,即用不动的关节来替代随活动而疼痛的关节。脊柱融合与骨折愈合不同,前者是通过特定的外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骨组织终身生物性连接,让“链条式脊柱“变成“柱式脊柱”(并非理想的生理模式脊柱),达到治... 脊柱融合的理念源始于关节融合技术,即用不动的关节来替代随活动而疼痛的关节。脊柱融合与骨折愈合不同,前者是通过特定的外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骨组织终身生物性连接,让“链条式脊柱“变成“柱式脊柱”(并非理想的生理模式脊柱),达到治疗部分脊柱疾病的目的。1脊柱融合手术的发展简史脊柱融合技术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13年了,算得上骨科领域中的“百年外科技术”。ALBEE[1]和HIBBS[2]率先使用脊柱融合技术于脊柱结核等感染性脊柱疾病的治疗。在取得初期临床效果后,发现术后脊柱的融合率不高、假关节形成、疾病难以控制、需要长时间卧床或石膏固定、患者依从性差、并发症高、翻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18
8
作者 范恒华 张伯勋 +2 位作者 伍骥 喻敏 虞攀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VNS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①X线表现:20例中,关节间隙增宽3例和变窄7例;10例在髌骨上下囊区可见单个或多个...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VNS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①X线表现:20例中,关节间隙增宽3例和变窄7例;10例在髌骨上下囊区可见单个或多个密度增高的椭圆形或分叶形阴影;关节骨面破坏6例;②MRI表现中弥漫型9例,局灶型3例。弥漫型中可见关节腔积液,髌上囊中见低信号结节,交叉韧带表面有增厚的低信号滑膜覆盖,并见关节骨面破坏,病灶周围有硬化环。局灶型表现为单发性肿块。结论:膝关节PVN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与术中所见和病理大多相符,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 膝关节 诊断 影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芯减压钽棒+自体骨植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尚咏 虞攀峰 +3 位作者 赵旭红 卞斌 伍骥 陈名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通过对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钽棒+自体骨植骨植入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方法治疗成人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定Ficat分期Ⅰ-Ⅱ期成人ANFH患者11例(17髋),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39.2(21-58... 目的通过对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钽棒+自体骨植骨植入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方法治疗成人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定Ficat分期Ⅰ-Ⅱ期成人ANFH患者11例(17髋),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39.2(21-58)岁。手术方式为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钽棒+自体骨植入。随访时间为12-21月。对手术前、后Harris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及患肢股骨头的影像学改变进行观察评估,得出术后12个月的股骨头生存率。结果 2例(3髋)失随访。随访9例14髋中,手术前及术后12个月患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56.93±4.93)分和(77.21±5.82)分(P<0.05),差异有显著性;影像学X线片复查3例(3髋)有所加重,其中1例(1髋)已在术后14个月在外院行髋关节置换术。以股骨头塌陷或全髋关节置换为研究止点,股骨头生存率为78.6%。结论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钽棒+自体骨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Ⅰ-ⅡB期),短期观察,髋关节功能改善较明显,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股骨头坏死早期保头治疗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棒 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 自体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亮 郑超 +8 位作者 伍骥 王鹏 吴迪 黄蓉蓉 杜俊杰 初冬 赵旭红 薛静 吴狄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490-494,共5页
目的评价单髁置换(UKA)术治疗老年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空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单间室膝关节OA患者23例(24膝),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1.3岁,体质量55~69 kg... 目的评价单髁置换(UKA)术治疗老年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空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单间室膝关节OA患者23例(24膝),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1.3岁,体质量55~69 kg,平均62.4 kg。由同一医师行UKA术,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膝关节学会评分(KSS)及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指数(WOMAC)进行中期临床疗效评估。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前、术后膝关节ROM、KSS、WOMAC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经关节镜探查无UKA术禁忌证,未转行全膝置换(TKA)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3.8±11.6)min,术中出血量为(196.7±40.1)ml。患者术后无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手术切口为I/甲愈合。患者随访5~7年,平均6.3年,相比手术前,随访末次时的ROM、KSS、WOMAC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移位及关节翻修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UKA治疗单间室膝关节OA可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长期疗效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 骨关节炎 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超 伍骥 +3 位作者 王琦 虞攀峰 范恒华 李松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评价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TF)三种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高龄患者71例,分为三组,即动力髋螺钉(DHS)组(2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23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22例),三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74.4、75.1、78.5岁。对手术时... 目的评价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TF)三种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高龄患者71例,分为三组,即动力髋螺钉(DHS)组(2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23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22例),三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74.4、75.1、78.5岁。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等进行比较,结果采取LSD检验,进行两组间的分别对比。同时分析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1)手术时间:三组间比较(P<0.05);PFNA组用时最短,PFN组次之,DHS组用时最长。(2)术中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3)术后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P<0.05);PFNA组出血量较少。另外DHS组和PFN组有切割现象、髋内翻、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PFNA未发现上述并发症。结论PFNA在三种手术方式中由于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坚强,无切割现象等特点,适合于高龄患者中多种类型的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老年人 骨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增顺 伍骥 +2 位作者 黄蓉蓉 崔玉明 郑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35-740,共6页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工具包治疗20例34个椎体脊椎脆性骨折。记录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VAS评分,术后2d、随...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工具包治疗20例34个椎体脊椎脆性骨折。记录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VAS评分,术后2d、随访末与术前进行比较。并记录并发症。结果20例34个锥体顺利完成单侧PKP手术,手术过程顺利。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前椎体前缘高度(17.68±3.33)mm,术后(30.94±3.22)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7.154±1.17)分,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2.204±0.53)分和(2.104±0.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obb’S角从术前平均(21.53°±5.22°)减小至术后(7.35°±2.1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1个椎体术中发生骨水泥外漏至椎管(2.9%),随访中无明显临床症状。继发骨折2例2个椎体(5.9%),均再次人院行PKP手术治疗。结论单侧入路PKP是治疗老年脊柱脆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双侧PKP相比较,在缓解疼痛、椎体高度恢复、Cobb’S角恢复等效果接近,但能够减少一半患者暴露在放射线中的机会,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脊柱脆性骨折 单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与传统术式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尚咏 伍骥 +2 位作者 赵旭红 李松林 陈名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对比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肱骨外科颈骨折55例,随机分为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25例(小切口组)和传统的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入路30例(传统组),均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记录并... 目的对比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肱骨外科颈骨折55例,随机分为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25例(小切口组)和传统的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入路30例(传统组),均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功能Neer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小切口组和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1.32±12.25)min和(138.80±19.2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2.40±21.07)ml和(344.00±77.35)ml,切口长度分别为(9.08±1.66)cm和(15.06±1.12)cm,Neer评分分别为92.84±4.29和85.20±6.73。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Neer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切口组和传统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88±1.90)min和(8.60±2.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与传统术式相比,肩外侧小切口入路具有创伤小、显露简单、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点,但不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小切口 肱骨 锁定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优势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涛 郑超 +8 位作者 伍骥 黄蓉蓉 吴迪 杜俊杰 周兴 付理强 吴狄 王亮 汪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96-202,共7页
目的总结前路一期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5年1月通过一期前路手术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 目的总结前路一期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5年1月通过一期前路手术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治疗的胸腰椎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植骨融合时间及手术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和ASIA分级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为(177.3±14 5)min,术中出血量为(492.5±170.1)ml。随访18~72(36.9±12.7)个月,所有患者脊柱结核治愈无复发。植骨融合时间3~8(5.5±1.1)个月。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恢复正常。脊柱后凸畸形角度由术前(17.6°±6.4°)减小至术后的(2.5°±1.3°),末次随访为(3.8°±1.5°),没有显著的矫正角度的丢失(1.3°±0.6°),其中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结核中可以达到一期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前路手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术Giebel槽式钢板固定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茂斌 伍骥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4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术 钢板固定 改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000年 O形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的短期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子寰 伍骥 +2 位作者 郑超 王增顺 黄蓉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50-754,共5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和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后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行后路椎管减压、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的25例腰4.5节段椎管狭窄症的老... 目的 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和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后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行后路椎管减压、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的25例腰4.5节段椎管狭窄症的老年患者。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岁。所有患者随访期均≥6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测量手术节段(腰4-5)和邻近节段(腰3-4、腰 5-骶1)椎间隙与椎间孔高度。记录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均在椎管减压后顺利置人Wallis系统。术中、术后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术后3天、1个月、6个月时ODI评分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6个月邻近节段(腰3-4、腰 5-骶1)椎间隙与椎间孔高度与术后3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和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后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Wallis系统可有效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短期随访未发现引起邻近节段明显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腰椎管狭窄症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邻近节段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理强 郑超 +5 位作者 伍骥 吴迪 黄蓉蓉 杜俊杰 张涛 周兴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912-918,共7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扩大成形术( EICP)治疗老年性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空军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采用EICP治疗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中央型椎管狭窄患者2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椎管内扩大成形术( EICP)治疗老年性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空军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采用EICP治疗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中央型椎管狭窄患者2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脊髓监测情况、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影像学观察腰椎管横截面积和腰椎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联合会( JOA)评分、Oswestry失能指数( ODI)评分、间歇性跛行的改善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13.8±1.5)个月,单节段术中出血量(257.5±47.1)ml,手术时间(114.5±16.8)min,术后引流量(150.0±37.6)ml。双节段术中出血量(344.5±55.6)ml,手术时间(161.8±24.4)min,术后引流量(225.4±40.1)ml,术中脊髓神经监测均未见持续异常。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对症处理后术后5 d脑脊液停止,2例术后出现切口延期愈合,积极给予换药,术后3周愈合良好。术前、术后1周CT扫描手术目标狭窄节段水平椎管横截面积,术前L3-4(73.32±2.67) mm^2、L4-5(116.24±2.17) mm^2,术后L3-4(213.33±3.26) mm^2、L4-5(260.16±3.67)mm^2,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ODI评分及间歇性跛行的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 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9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融合率分别为78.2%、86.9%、95.6%。结论 EICP是对传统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革新,体现了精准外科和微创外科的现代外科理念,既能对狭窄的椎管行有效减压,又能保护腰椎后方的原生结构不受到破坏,维持腰椎稳定性,增大植骨面积、提高融合率,手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椎管内扩大成形术 腰椎融合术 微创 精准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需要关注的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渲宇 伍骥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0期975-978,共4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治疗颈椎病的新方法 ,正逐渐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及融合术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重建了颈椎的高度和生理曲度,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生理运动功能的同时减少相邻节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治疗颈椎病的新方法 ,正逐渐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及融合术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重建了颈椎的高度和生理曲度,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生理运动功能的同时减少相邻节段的退行性改变。目前临床结果表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可成为替代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及融合术的一种手术方式。然而,其特有的并发症以及假体本身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假体尚无法完全模拟人体椎间盘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包括手术方式与假体在内的其他因素。同时,如何预防并发症等问题有待解决,其疗效是否能够长期保证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减少相邻节段退变的设计初衷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手术后并发症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度认识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9
19
作者 伍骥 陈渲宇 郑超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7期587-590,共4页
从临床角度看,狭义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特指的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而广义的是指伴有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各种类型的脊柱骨折(osteoporotic sp... 从临床角度看,狭义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特指的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而广义的是指伴有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各种类型的脊柱骨折(osteoporotic spine fractures,OSFs)。本刊于2016年曾刊登过孙常太教授的述评[1],重点就OVCFs现代治疗,即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发生、发展、临床特点及适应证进行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数据化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发展策略
20
作者 伍骥 《农技服务》 2018年第7期124-126,共3页
为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分析了农村数据化的必要性,归纳总结了目前发展农村数 据库化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引导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农村数据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农村数据化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