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型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结构性能及相转变机理研究
1
作者 刘永超 孙长红 +4 位作者 晋玉霞 丁紫阳 白玲 田谋锋 张磊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25-229,235,共6页
从聚丙烯(PP)与弹性体的均相体系出发,利用在硫化过程中微相分离机理,研制出了微相分离型PP热塑性弹性体(MS-PTPE),并研究了MS-PTPE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S-PTPE是以弹性体为连续相,PP为分散相,且PP相中穿插有橡胶小颗粒,两... 从聚丙烯(PP)与弹性体的均相体系出发,利用在硫化过程中微相分离机理,研制出了微相分离型PP热塑性弹性体(MS-PTPE),并研究了MS-PTPE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S-PTPE是以弹性体为连续相,PP为分散相,且PP相中穿插有橡胶小颗粒,两相之间界面模糊,PP和弹性体间有化学键连接,PP相畴均匀分布、尺寸细小,具有典型的“海-岛”结构;MS-PTPE中PP未发育成球状晶粒,而是发育为连接成片的细晶粒区,弹性体的含量、两种弹性体的配比对MS-PTPE中PP结晶细化程度有显著的影响;当MS-PTPE中橡塑比为70∶30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当PP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逐渐提高(即PP的MFR降低)时,MS-PTPE的力学性能各项指标呈现增加态势。提高PP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试验样品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应力、弹性模量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扯断伸长率几乎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分离 聚丙烯 热塑性弹性体 形态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量子点结构模型建立及其表面物化性能调控
2
作者 康杰 丁紫阳 +2 位作者 潘全喜 朱彦敏 宋月鹏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3,42,共7页
以氢氟酸、硝酸及分析纯硫酸组成的混合液为腐蚀剂,通过简单的化学腐蚀法制备碳化硅量子点。对量子点粉末进行FTIR及XRD测试,分析计算其结构与晶格参数,讨论了SiC量子点制备过程中一步法完成表面亲有机基团耦合的机理,而后基于密度泛函... 以氢氟酸、硝酸及分析纯硫酸组成的混合液为腐蚀剂,通过简单的化学腐蚀法制备碳化硅量子点。对量子点粉末进行FTIR及XRD测试,分析计算其结构与晶格参数,讨论了SiC量子点制备过程中一步法完成表面亲有机基团耦合的机理,而后基于密度泛函数理论下SiC量子点表面亲有机基团吸附机理计算的模拟结果建立了其表面模型。结果表明:腐蚀法制备的SiC量子点属3C型FCC晶系,晶体结构常数为a=b=c=0.4356 nm,α=β=γ=90°,V=0.08276 nm^(3),检测到表面羟基、羧基及巯基等亲有机基团能够以化学键的结合形式稳固在碳化硅量子点表面,相应的化学吸附能依次为5.51 eV、4.32 eV、4.85 eV,最后从能量及态密度两方面对成键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量子点 FTIR 晶格参数 表面模型 键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中间合金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及切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红亮 丁紫阳 +2 位作者 李怀武 任书卿 张洋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111,115,共4页
采用Al-P中间合金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在室温下通过刀具耐用度对比实验和表面质量对比实验评价切削加工性.实验表明:经过Al-P中间合金变质后,初晶硅变得细小、分散且圆钝化,变质后刀具耐用度是变质前的1.75倍、摩擦力-时间曲线变得平滑... 采用Al-P中间合金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在室温下通过刀具耐用度对比实验和表面质量对比实验评价切削加工性.实验表明:经过Al-P中间合金变质后,初晶硅变得细小、分散且圆钝化,变质后刀具耐用度是变质前的1.75倍、摩擦力-时间曲线变得平滑、失重量变小,说明经变质后,材料中硬质点对刀具的磨损变小,改善了切削加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共晶AL-SI合金 初晶硅 变质 显微组织 切削加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蚀法制备SiC量子点粒径调控及尺寸对其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康杰 丁紫阳 +4 位作者 王晓燕 李连荣 孙为云 焦璨 宋月鹏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4-691,共8页
以氢氟酸、硝酸及分析纯硫酸组成的混合液为腐蚀剂,通过化学腐蚀法制备碳化硅量子点。对腐蚀混合液进行超声空化破碎,而后将其置于浓度梯度溶剂中进行高速离心层析裁剪,获得光学性能优异且粒径尺寸可控的碳化硅量子点。本文研究了腐蚀... 以氢氟酸、硝酸及分析纯硫酸组成的混合液为腐蚀剂,通过化学腐蚀法制备碳化硅量子点。对腐蚀混合液进行超声空化破碎,而后将其置于浓度梯度溶剂中进行高速离心层析裁剪,获得光学性能优异且粒径尺寸可控的碳化硅量子点。本文研究了腐蚀进程中碳化硅量子点微观形貌的演变过程,对SiC量子点的微观结构及发射光谱进行检测分析后,以发射光谱为纽带,建立量子点尺寸、光谱、颜色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超重力系数设定a=1000、离心时间120 min条件下,距液面位移0、30、60 mm处量子点平均直径约为2、5、7 nm,单一波长激发下随着碳化硅量子点直径由2→5→7 nm的变化,其光致发光相对强度峰值出现由417→435→445 nm的红移,而且发光颜色也相应呈现蓝绿色→绿色→黄绿色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发现,三种尺寸量子点发射光谱的半峰全宽随取液深度的增加而呈现81→97→106 nm增加的现象,初步分析这是由高速离心层析裁剪后靠近上层液面量子点粒径分布均匀性高于远离上层液面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量子点 微观形貌 尺寸调控 特征发射光谱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量子点颗粒间距估算及其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康杰 宋月鹏 +2 位作者 丁紫阳 孙为云 焦璨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6,共7页
以氢氟酸、硝酸和分析纯硫酸组成的混合液为腐蚀剂,通过简单、过程可控的化学腐蚀制备出光学性能优异的碳化硅量子。利用扫描电镜分析检测碳化硅量子点在腐蚀进程中微观形貌的演变过程,通过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碳化硅量子点颗... 以氢氟酸、硝酸和分析纯硫酸组成的混合液为腐蚀剂,通过简单、过程可控的化学腐蚀制备出光学性能优异的碳化硅量子。利用扫描电镜分析检测碳化硅量子点在腐蚀进程中微观形貌的演变过程,通过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碳化硅量子点颗粒间距的数学模型,估算了量子点水相溶液在不同稀释程度下颗粒间平均间距。结果表明,随着碳化硅量子点颗粒平均间距的单调增加,其光致发光强度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且光致发光相对强度峰值出现在颗粒间距为26 nm处,该变化规律源自淬灭效应、光吸收与荧光竞争效应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量子点 颗粒间距 荧光强度 特征发射光谱 荧光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添加量对Ni基等离子熔覆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丁紫阳 白玲 +1 位作者 晋玉霞 马宗彬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提升Ni基等离子熔覆层的力学性能,在镍基粉末中添加单晶WC粉末。采用SEM分析、硬度测试、耐磨性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量WC对Ni基等离子熔覆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60合金粉末中添加0~30%WC,随着WC添加量的增加,N... 为提升Ni基等离子熔覆层的力学性能,在镍基粉末中添加单晶WC粉末。采用SEM分析、硬度测试、耐磨性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量WC对Ni基等离子熔覆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60合金粉末中添加0~30%WC,随着WC添加量的增加,Ni基等离子熔覆层的宏观形貌逐渐变差,未分解的WC颗粒在熔合线处聚集得越来越多,但熔覆层表面硬度呈递增趋势,耐磨性也逐渐提升。实际生产中,要综合考虑Ni基熔覆层宏观形貌及性能要求,合理确定WC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等离子熔覆层 WC添加量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Fe基合金粉末熔覆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丁紫阳 马宗彬 +1 位作者 黎文强 杨志伦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00-102,107,共4页
采用金相显微分析、ED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激光熔覆Fe基合金粉末熔覆层的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该激光熔覆层的表面微气孔数量与熔覆速度有关,熔覆速度越快,出现微气孔的概率越大。该熔覆层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平面晶、胞状晶和树枝晶等组成... 采用金相显微分析、ED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激光熔覆Fe基合金粉末熔覆层的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该激光熔覆层的表面微气孔数量与熔覆速度有关,熔覆速度越快,出现微气孔的概率越大。该熔覆层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平面晶、胞状晶和树枝晶等组成,在树枝晶的不同区域存在成分偏析。随着熔覆速度的增加,该激光熔覆层的硬度和耐腐蚀性都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FE基合金 熔覆层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化学腐蚀法制备碳化硅量子点及其表面修饰 被引量:5
8
作者 康杰 宋月鹏 +4 位作者 孙为云 丁紫阳 李连荣 焦璨 雷腾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89-1895,共7页
通过可控的化学腐蚀法完成了对碳化硅量子点的制备,而后经超声空化作用及高速层析裁剪获得水相的碳化硅量子点溶液,利用化学偶联法,一步实现了SiC量子点的表面物化特性调控。通过对制备工艺参数调整前后量子点微观形貌、光谱特性的表征... 通过可控的化学腐蚀法完成了对碳化硅量子点的制备,而后经超声空化作用及高速层析裁剪获得水相的碳化硅量子点溶液,利用化学偶联法,一步实现了SiC量子点的表面物化特性调控。通过对制备工艺参数调整前后量子点微观形貌、光谱特性的表征,结果表明:腐蚀次数、腐蚀剂组分及腐蚀剂配比是影响碳化硅量子点光致发光效率的主要因素,调整腐蚀次数与腐蚀剂组分的配比,同时加入偶联剂分析纯硫酸,当以V(HF)∶V(HNO3)∶V(H2SO4)=6∶1∶1(体积比)的组分及比例腐蚀球磨后的β-SiC粉体时,制备出的水相碳化硅量子点光致发光相对强度最为理想。同时对碳化硅量子点表面巯基的形成机制与修饰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量子点 化学腐蚀法 微观形貌 光致发光相对强度 光谱特性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浓度对SiC量子点光学性能的影响及表面修饰 被引量:5
9
作者 康杰 丁紫阳 +3 位作者 孙为云 焦璨 王晓燕 宋月鹏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45-649,657,共6页
采用可控化学腐蚀法制备SiC量子点,在原有腐蚀剂(氢氟酸和硝酸)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分析纯硫酸,一步法完成SiC量子点的表面修饰。采用光度计和Lince软件测量并计算了平均粒径5 nm的SiC量子点在不同溶液浓度下的光致发光谱和平均间距;采... 采用可控化学腐蚀法制备SiC量子点,在原有腐蚀剂(氢氟酸和硝酸)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分析纯硫酸,一步法完成SiC量子点的表面修饰。采用光度计和Lince软件测量并计算了平均粒径5 nm的SiC量子点在不同溶液浓度下的光致发光谱和平均间距;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SiC量子点表面的功能团进行检测,对其表面亲水性基团耦合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iC量子点溶液浓度的增大(4~12μmol·L^(-1)),其光致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光致发光强度峰值出现在8μmol·L-1时;SiC量子点表面形成亲水性基团的关键在于腐蚀法制备过程中超声空化环节所营造的局部高压高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量子点 浓度 光致发光强度 特征发射谱图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及其生物学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康杰 孙为云 +3 位作者 丁紫阳 周喜 雷腾飞 宋月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5-751,756,共8页
通过一步法完成SiC量子点的合成和表面改性,并对其微观结构、光学性质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量子点半径小于激子波尔半径,导致了量子限制效应现象而产生光致发光,通过对其红外光谱的分析发现碳化硅量子点表面既已耦合了巯基,... 通过一步法完成SiC量子点的合成和表面改性,并对其微观结构、光学性质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量子点半径小于激子波尔半径,导致了量子限制效应现象而产生光致发光,通过对其红外光谱的分析发现碳化硅量子点表面既已耦合了巯基,因此该量子点可以作为量子点标记技术中又一种新型的标记材料,然后用SiC量子水相溶液对有、无根皮苷环境下的串珠镰刀菌进行标记并长时程荧光成像,同时让已成功标记的该菌侵染苹果植株幼苗,试验表明,根皮苷能够促进串珠镰刀菌的生长,主要表现在菌落成长的速度和数量上,进一步研究发现,串珠镰刀菌生长态势随周围环境中根皮苷含量的增加而更趋旺盛,此外串珠镰刀菌对苹果幼苗侵染的动态示踪过程表明幼苗的第一感染部位为根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量子点 串珠镰刀菌 根皮苷 长时程示踪 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合金粉含量对铁基胎体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为云 康杰 +3 位作者 丁紫阳 李连荣 焦璨 刘胜新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6,共5页
研究添加2%、6%、10%和14%质量分数的CuZnSn预合金粉,对金刚石陶瓷磨边轮铁基胎体热压烧结组织、物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预合金粉烧结的铁基胎体主要包括灰白色、浅灰色和深灰色3种组织,存在的物相主要为γ-Fe、(Cu,... 研究添加2%、6%、10%和14%质量分数的CuZnSn预合金粉,对金刚石陶瓷磨边轮铁基胎体热压烧结组织、物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预合金粉烧结的铁基胎体主要包括灰白色、浅灰色和深灰色3种组织,存在的物相主要为γ-Fe、(Cu,Sn)和(γ-Fe,Ni)固溶体以及Fe4Cu3、Cu41Sn11、Ni4Sn等金属间化合物;加入预合金粉后,烧结工艺相同时,胎体中灰白色组织面积明显减少,浅灰色组织面积增加,深灰色组织面积变化不明显,除上述物相外,还出现了Cu0.61Zn0.39和CuZn2物相。随着CuZnSn预合金粉含量增加,铁基胎体的致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磨损量则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CuZnSn添加质量分数为6%时,分别达到最大值99.8%、104.4 HRB、947.2 MPa和最小值0.2725 g。添加适量CuZnSn预合金粉可以增加铁基胎体的液相量,改善粉体流动性,提高胎体性能,添加过量则会降低其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Sn预合金粉 铁基胎体 热压烧结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对202不锈钢电阻焊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卫东 李婧 +1 位作者 赵向南 丁紫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66-69,共4页
采用低温热处理的方法处理202不锈钢电阻焊焊接接头,并且对热处理后的焊接接头进行金相采集、拉伸试验、磨损试验、抗疲劳性能测试.实验表明: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焊缝晶粒尺寸逐渐细化,且温度对组织的影响大于时间的影响,疲劳寿命随着... 采用低温热处理的方法处理202不锈钢电阻焊焊接接头,并且对热处理后的焊接接头进行金相采集、拉伸试验、磨损试验、抗疲劳性能测试.实验表明: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焊缝晶粒尺寸逐渐细化,且温度对组织的影响大于时间的影响,疲劳寿命随着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380℃达到或者接近消除焊接应力所需的焊接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处理 不锈钢 电阻焊 焊接接头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基胎体中添加Zn粉后的金刚石磨边轮组织及性能
13
作者 孙为云 孙长红 +3 位作者 康杰 于奇 丁紫阳 刘胜新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52,共8页
在金刚石磨边轮Fe基胎体中分别添加0,0.7%,2.1%,3.5%,4.9%质量分数的Zn粉,研究Zn粉添加量对金刚石磨边轮Fe基胎体的热压烧结组织、物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Fe基胎体中添加0、2.1%、3.5%质量分数的Zn粉以及浓度为24%的... 在金刚石磨边轮Fe基胎体中分别添加0,0.7%,2.1%,3.5%,4.9%质量分数的Zn粉,研究Zn粉添加量对金刚石磨边轮Fe基胎体的热压烧结组织、物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Fe基胎体中添加0、2.1%、3.5%质量分数的Zn粉以及浓度为24%的金刚石后制成的3种金刚石节块的性能及对应的3种磨边轮的磨削性能。结果表明:当采用相同烧结工艺时,不添加和添加Zn粉后的Fe基胎体中的白色、深灰色、灰色3种组织面积及存在形态明显变化,加入质量分数为2.1%的Zn粉有助于胎体中部分物质扩散,且其物相除γ-Fe、(Cu,Sn)和(γ-Fe,Ni)、Cu_(41)Sn_(11)固溶体以及Fe_(4)Cu_(3)、Ni_(4)Sn等金属间化合物外,还出现了Cu_(0.61)Zn_(0.39)新相。Zn粉质量分数增加,Fe基胎体的相对密度、硬度、耐磨性等皆呈下降趋势,但降幅不明显;而其抗弯强度相对未加Zn粉时的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在Zn粉添加质量分数为2.1%时提高了16.1%,达到最大值983.2 MPa;但添加的Zn粉质量分数过高,胎体热压时会出现流料现象。添加或未添加Zn粉的Fe基胎体中加入金刚石后,制作的节块与未加金刚石时的比,其抗弯强度下降,但添加Zn粉后的胎体抗弯强度降幅较小,把持力系数较大,可间接表明胎体对金刚石的把持力较高。用添加质量分数为2.1%的Zn粉的Fe基胎体制作的金刚石磨边轮磨削渗花陶瓷砖边时,与胎体中未添加Zn粉和添加质量分数为3.5%的Zn粉制作的磨边轮磨削效果比较,其锋利度适中,使用寿命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粉 Fe基胎体 热压烧结 金刚石节块 金刚石磨边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