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油田斜井防偏磨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奚运涛 李曼平 +3 位作者 侯正孝 孙雨来 付彩利 任福建 《天然气与石油》 2012年第6期55-57,9-10,共3页
随着长庆油田大斜度井和井眼轨迹复杂井的日益增多,导致油井管杆偏磨严重,修井频繁,而常规扶正防磨技术不适应这类井况。为解决以上问题,研发出一种自润滑抗磨耐蚀内涂层油管,介绍了该涂层的配方、加工工艺及特点,采用高温高压腐蚀试验... 随着长庆油田大斜度井和井眼轨迹复杂井的日益增多,导致油井管杆偏磨严重,修井频繁,而常规扶正防磨技术不适应这类井况。为解决以上问题,研发出一种自润滑抗磨耐蚀内涂层油管,介绍了该涂层的配方、加工工艺及特点,采用高温高压腐蚀试验对涂层油管的耐腐蚀性能进行评价,用球盘磨损试验机和往复磨蚀试验机对涂层油管的耐磨损性能进行评价,用扫描电镜对耐磨涂料、试验前后涂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涂层组织细密,耐蚀性能突出,具有减摩和抗磨作用,提高油管寿命4倍以上,显著延长油管磨损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井 偏磨 自润滑 涂层 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标记的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研究
2
作者 赵敏 王云辉 +2 位作者 王华 付兵 金峰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油田无人值守站的运行异常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产生的数据可能存在噪声或错误,导致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难度上升,所以研究一种新的基于特征标记的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方法。按照既定时长采集无人值守站运行数据,对采集到... 油田无人值守站的运行异常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产生的数据可能存在噪声或错误,导致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难度上升,所以研究一种新的基于特征标记的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方法。按照既定时长采集无人值守站运行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降噪处理。以数据处理结果为基础,结合均值、方差和均方根值提取异常数据特征,并对异常状态特征进行标记处理,结合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模型得到相关的辨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的基于特征标记的油田无人值守站运行异常辨识方法的辨识准确率为93.77%,辨识效果好,可以在相关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标记 无人值守站 运行异常辨识 数据处理 异常辨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姬塬油田罗1长8油藏调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红星 胥元刚 +2 位作者 魏江伟 李曼平 姚春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5期57-59,71,共4页
罗1长8区块为长庆油田所辖的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区块中部、中北部局部裂缝较为发育,目前中部小范围连片见水,北部及西南部个别井组油井见水,截至2011年底共有见水井38口,占全厂20.5%,单井产能损失2.2t。为改善区块开发效果,2012年在该区... 罗1长8区块为长庆油田所辖的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区块中部、中北部局部裂缝较为发育,目前中部小范围连片见水,北部及西南部个别井组油井见水,截至2011年底共有见水井38口,占全厂20.5%,单井产能损失2.2t。为改善区块开发效果,2012年在该区实施整体调剖综合治理。采用以"弱凝胶+预交联颗粒+无机体系"为主体段塞的注入工艺,共调剖17口井。调剖后17口注水井注水压力平均上升1.6MPa,吸水指示曲线、压降曲线等测试资料表明优势水流通道得到了有效封堵。17口调剖井对应93口油井,见效36口,见效比例38.7%。累计增油2733t,累计降水1894m3。区域开发指标变好,整体调剖改善了该区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工艺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辅助CO_(2)驱提高页岩油采收率可行性实验——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子建 钟陵 +2 位作者 段晓苗 王新星 吕占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实现CO_(2)驱替过程中CO_(2)性能最大化,进一步提高CO_(2)驱替页岩油的采收率。提出了采用二甲醚(DME)辅助CO_(2)驱油方法,基于核磁共振(NMR)技术,通过开展助溶剂辅助CO_(2)驱替岩心实验,对比了丙烷、正己烷和DME辅助CO_(2)的驱油效果... 为实现CO_(2)驱替过程中CO_(2)性能最大化,进一步提高CO_(2)驱替页岩油的采收率。提出了采用二甲醚(DME)辅助CO_(2)驱油方法,基于核磁共振(NMR)技术,通过开展助溶剂辅助CO_(2)驱替岩心实验,对比了丙烷、正己烷和DME辅助CO_(2)的驱油效果,明确了DME作用下CO_(2)对不同孔径孔隙原油的动用特征。结果表明:相比纯CO_(2),摩尔分数为20%的DME−CO_(2)混合溶剂能够将CO_(2)-原油的界面张力降低45百分点,混相压力降低33百分点,原油黏度降低80百分点,可动用孔隙孔径下限由7.7 nm降至3.2 nm,页岩油采收率提高35.9百分点;并可显著提高CO_(2)动用小孔隙(0.9 nm<r<101.0 nm)和大孔隙(101.0 nm≤r<7088.0 nm)的能力,动用程度分别提高了3.3倍和1.9倍;CO_(2)混合溶剂中DME最佳摩尔分数为20%,最大不超过30%。研究成果为探索页岩油藏新的开发方式和新策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二甲醚(DME) 核磁共振(NMR) CO_(2)驱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5
作者 沈明玲 冯小勇 +2 位作者 张志鹏 时保宏 崔郑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长4+5_(1)亚段排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分流河道交汇处高渗砂体与近东西向排状鼻隆构造的匹配形成了石油聚集的有利场所;长4+5_(1)亚段油藏在多因素的共同控制下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其纵向上的砂体结构决定了石油富集于长4+5^(2)_(1)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马家山地区 长4+5_(1)亚段 油藏特征 油藏构造 储层物性 油藏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陶粒压裂试验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成旺 马红星 陆红军 《油气井测试》 2005年第6期31-33,共3页
西峰油田长8储层低渗特低渗的地质特征决定了水力压裂不仅是重要的增产措施,而且是 重要的开发手段。对于此类储层,要达到好的增产效果,除支撑裂缝长度要达到优化设计要求外,支撑 裂缝导流能力也应与之相匹配。从长期稳产角度出发,开展... 西峰油田长8储层低渗特低渗的地质特征决定了水力压裂不仅是重要的增产措施,而且是 重要的开发手段。对于此类储层,要达到好的增产效果,除支撑裂缝长度要达到优化设计要求外,支撑 裂缝导流能力也应与之相匹配。从长期稳产角度出发,开展了陶粒支撑剂压裂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效 果分析,取得了初步认识,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 陶粒 水力压裂 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涧峪岔油田长2储层控缝高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建国 郝化武 +1 位作者 魏江伟 李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39,129,共3页
针对子北采油厂涧峪岔油田长2储层压裂改造压裂缝高延伸连通底水,使油井水淹无法正常生产,压裂成功率低的问题,文章在国内外控缝高压裂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涧峪岔长2储层特点,研究了适合该区压裂缝高控制的施工参数和控缝高延伸的添加... 针对子北采油厂涧峪岔油田长2储层压裂改造压裂缝高延伸连通底水,使油井水淹无法正常生产,压裂成功率低的问题,文章在国内外控缝高压裂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涧峪岔长2储层特点,研究了适合该区压裂缝高控制的施工参数和控缝高延伸的添加剂KF-1压裂技术,并在油田113口井推广应用,有效率由原来的42%提高到79.6%,平均单井日增油0.43 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涧峪岔 长2储层 底水油藏 底水锥进 控缝高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CaCO_(3)纳米颗粒改变碳酸盐岩润湿性评价实验
8
作者 董小龙 王伟 +2 位作者 张岩 方越 杨振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2,共8页
为降低纳米颗粒的制备成本,明确纳米颗粒改变碳酸盐岩润湿性的机理,以价格低廉且环保的海洋生物金乌贼为原料,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分散法制备天然CaCO_(3)纳米颗粒。通过开展接触角测定、静态渗吸和渗流实验,研究... 为降低纳米颗粒的制备成本,明确纳米颗粒改变碳酸盐岩润湿性的机理,以价格低廉且环保的海洋生物金乌贼为原料,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分散法制备天然CaCO_(3)纳米颗粒。通过开展接触角测定、静态渗吸和渗流实验,研究了CaCO_(3)纳米颗粒吸附前后岩石润湿性、渗吸效率、单相油/水和油气两相渗流特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天然CaCO_(3)纳米颗粒为相对均匀的近球形,平均粒径为31.97~36.00 nm,总孔体积为0.286 cm3/g,平均孔径为8.53 nm;经纳米流体浸泡后,岩石的润湿性由强亲油(或弱亲水)型液体润湿转化为弱亲油(或憎水)型气体润湿,纳米流体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06%;当润湿性改变后,岩石的静态吸水量和吸油量大幅降低,降幅分别达69.4%和63.9%;在单相水(油)渗流中,注水和注油压力梯度的最大降幅分别为29.3%和46.5%,在油气两相渗流中,最大含油饱和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增大。研究成果可为缓解凝析液堵塞,提高凝析油产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_(3)纳米颗粒 凝析油 接触角 润湿性 渗流 渗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东油田延安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闫金鹏 焦滔 吕玉杰 《录井工程》 2013年第2期84-88,94,共5页
宁东油田是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主要的石油勘探区块之一,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在延安组和延长组都已获得工业油流,但是延安组的油源问题一直没有明确,客观上影响了延安组下一步勘探开发决策。确定延安组油源的关键在于客观评价宁东油田... 宁东油田是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主要的石油勘探区块之一,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在延安组和延长组都已获得工业油流,但是延安组的油源问题一直没有明确,客观上影响了延安组下一步勘探开发决策。确定延安组油源的关键在于客观评价宁东油田中生界尤其是延安组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为此通过对延安组和延长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有机地化指标分析,评价延安组烃源岩的生烃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湖相泥岩和延安组泥岩加煤层为宁东油田两套重要烃源岩,宁东油田延安组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母质以Ⅲ型为主,达到生烃门限,具备一定的生烃能力,是延安组主要油源之一。这一研究成果为延安组油藏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东油田 延安组 烃源岩 有机地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裂缝型储层生化二元驱先导试验
10
作者 杨剑 白玉军 +3 位作者 李东旭 李冰 李斌 张蓓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针对安塞油田长6裂缝型储层常规开发方式效果差、采收率低的特点,探索了生化二元驱改善裂缝型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通过室内驱油性能评价,优化生化二元驱体系、优选措施区块,在安塞油田长6裂缝油藏完成现场先导试验。在生... 针对安塞油田长6裂缝型储层常规开发方式效果差、采收率低的特点,探索了生化二元驱改善裂缝型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通过室内驱油性能评价,优化生化二元驱体系、优选措施区块,在安塞油田长6裂缝油藏完成现场先导试验。在生化二元驱室内提高采收率性能评价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生化二元驱工艺方案。体系室内评价性能达到封堵率在80%以上,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15%以上,先导试验3个井组,对应油井20口,试验后见效井10口,见效比50%,累计增油1 663.65 t。通过方案实施效果来看,在裂缝型油藏中实施生化二元驱,可有效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裂缝储层 生化二元驱 先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H117区块长8油藏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张道法 胡永全 +1 位作者 李寿武 孙建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2年第4期13-16,共4页
重复压裂技术在造缝机理、选井评层原则、工艺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获得良好的矿场效果。文章考虑裂缝诱导应力场、生产诱导应力场,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模拟确定姬塬油田H117区块长8储层重复压裂仍然以延伸原有水力裂缝为主(小角... 重复压裂技术在造缝机理、选井评层原则、工艺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获得良好的矿场效果。文章考虑裂缝诱导应力场、生产诱导应力场,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模拟确定姬塬油田H117区块长8储层重复压裂仍然以延伸原有水力裂缝为主(小角度转向)。采用油水两相渗流数值模拟结合数理统计方法确定该区长8油藏重复压裂技术界限为:地层压力>19MPa、Sw<50%、Ke>0.5×10-3μm2。基于要求的裂缝参数和储层特征参数优选重复压裂施工工艺参数,推荐压裂施工排量3~4m3/min;基于地应力分布特征和储层厚度进行裂缝模拟,推荐加砂量50~60m(310m厚度)和50~70m(320m厚度)。现场应用效果良好,为实现该区增产稳产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裂 裂缝延伸 重复压裂时机 地应力 姬塬油田 长8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力敏感和多尺度流动的页岩气渗流模型
12
作者 李玉杰 《非常规油气》 202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为了搞清楚页岩气储层在水力压裂后的渗流规律,针对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后储层表现出的应力敏感性和多尺度渗流问题,考虑Knudsen扩散、滑脱流、达西流、吸附解吸现象和应力敏感建立了页岩气复杂非线性渗流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数学模... 为了搞清楚页岩气储层在水力压裂后的渗流规律,针对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后储层表现出的应力敏感性和多尺度渗流问题,考虑Knudsen扩散、滑脱流、达西流、吸附解吸现象和应力敏感建立了页岩气复杂非线性渗流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数学模型,采用网格加密和等效导流能力模拟压裂井的水力裂缝,对页岩气井产能的影响因素开展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应力敏感效应对压裂井产量影响很大,随着页岩气储层应力敏感系数的增大,气井产量急剧下降,当应力敏感系数从0增加到0.12 MPa^(-1)时,页岩气井产气量降低了3.2倍;2)解吸现象对页岩气的输送起到了正向作用,页岩气吸附气含量越大,气井产量越高,当朗格缪尔体积为4 cm^(3)/g时,气井平均产气速度为0.36×10^(4)m^(3)。3)随着水力裂缝长度的增加,页岩气井产量越大,当裂缝半长从20 m增加到120 m时,页岩气产量增加了2倍。以上成果认识,对加深页岩气压裂井复杂渗流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 多尺度流动 页岩气 压裂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在油田洗井清蜡设备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伟 张怀杰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5期319-320,共2页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对传统燃油与CNG设备进行合理的创新,改变其技术应用理念,形成LNG洗井清蜡设备,与传统的设备相对比更具有优势,如充装时间较短,作业时间较长,在应用过程中安全性较高,可以有效的提升其经济性,满足当前时代发...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对传统燃油与CNG设备进行合理的创新,改变其技术应用理念,形成LNG洗井清蜡设备,与传统的设备相对比更具有优势,如充装时间较短,作业时间较长,在应用过程中安全性较高,可以有效的提升其经济性,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求。本文从LNG燃料的优点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其在设备中应用内容与应用流程,根据实际情况探索LNG在油田洗井清蜡设备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洗井清蜡设备 安全性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油田水驱效果综合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露 苏林 +2 位作者 童凯军 王道串 袁珂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326-329,共4页
通过对双河油田存水率和耗水率等参数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将以往存水率概念进行了改进.考虑了油田边底水侵入的影响,尝试将存水率、耗水率、驱替特征曲线与含水率相结合,采用多手段综合分析水驱利用效果,形成系统分析水驱效果方法理论.将... 通过对双河油田存水率和耗水率等参数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将以往存水率概念进行了改进.考虑了油田边底水侵入的影响,尝试将存水率、耗水率、驱替特征曲线与含水率相结合,采用多手段综合分析水驱利用效果,形成系统分析水驱效果方法理论.将该方法运用于河南双河油田水驱效果的分析,得到了较好的分析结果.实践表明该方法更符合实际,通过综合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水驱开发油田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耗水率 存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控制系统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俊清 刘斓 段清龙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第1期56-57,共2页
PLC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模式,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油田生产过程中,PLC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原油的开采、输送、计量等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油田的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油田的安全生产。文章对PLC控制系统... PLC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模式,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油田生产过程中,PLC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原油的开采、输送、计量等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油田的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油田的安全生产。文章对PLC控制系统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控制系统 油田生产 应用分析 原油开采 工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黄57区块精细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建魁 吕江海 +1 位作者 冯杰瑞 石明星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45-46,共2页
黄57区块长8油藏是姬塬油田近年来重点产建区块,产量所占比例大。储层物性整体较好,但砂体展布规律较难把握,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局部微裂缝发育,开发矛盾逐渐暴露,需要实时对油田开发进行动态分析,不断调整工作部署,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 黄57区块长8油藏是姬塬油田近年来重点产建区块,产量所占比例大。储层物性整体较好,但砂体展布规律较难把握,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局部微裂缝发育,开发矛盾逐渐暴露,需要实时对油田开发进行动态分析,不断调整工作部署,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主要从开发形势,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和水驱程度等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目前整体注水开发水平相对较低,储层非均质性强,需要进一步研究分层注水技术政策,实现3层及以上分注,提升油藏开发水平,为增储上产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分层注水 水驱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三相分离器在姬塬油田原油脱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慧 乔光辉 +2 位作者 张小龙 周江 苟利鹏 《石油工程建设》 2011年第4期67-70,10-11,共4页
根据姬塬油田原油特性,在原油脱水处理中引进油气水三相分离技术,使原油得到初步处理,同时实现伴生气有效回收。文章介绍了三相分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现场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此三相分离器对原油脱水处理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姬塬油田 原油特性 三相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井下修井作业常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世聪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155-155,共1页
本文简要概述了井下修井的常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关键词 油田 井下修井 常见问题 解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酸压裂工艺在姬塬油田延长组老井油层改造中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桂川 魏江伟 +1 位作者 蒲三龙 张进科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9期167-168 171,共3页
姬塬油田属特低渗透性油田,储层渗透率低,由储层基质向裂缝壁面的渗流能力差。在油层改造中虽然采取了多种酸化、压裂增产措施,但措施效果不理想,产能恢复慢,有效期短,很难达到预期的增产效果。前置酸压裂多缝体积改造技术在老井油层改... 姬塬油田属特低渗透性油田,储层渗透率低,由储层基质向裂缝壁面的渗流能力差。在油层改造中虽然采取了多种酸化、压裂增产措施,但措施效果不理想,产能恢复慢,有效期短,很难达到预期的增产效果。前置酸压裂多缝体积改造技术在老井油层改造中可实现对近井地层、裂缝壁面、远端裂缝周围地层进行深部解堵处理,且在大排量挤酸的过程中通过溶蚀作用可以开启地层微裂缝,形成新的产油通道。挤酸关井反应后对储层压裂改造,在扩大裂缝规模的同时,将酸溶蚀开启的微裂缝填砂延伸,实现对油层的体积改造目标,并取得了比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前置酸 酸蚀多缝体积 压裂改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油气井改造地热井换热性能分析及内管设计优化
20
作者 金光 滕宏泉 +6 位作者 郭鸿 夏晴 申振坤 刘强 李双涛 牛剑波 蔡皖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4-871,共8页
中深层地热井钻井成本高昂,利用现有废弃油气井进行地热井改造可大幅度降低钻井成本。研究基于陕北地区某废弃油气井改造地热井换热试验工程参数及测试数据,开展了长期取热性能数值模拟,探讨了内管设计参数对取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中深层地热井钻井成本高昂,利用现有废弃油气井进行地热井改造可大幅度降低钻井成本。研究基于陕北地区某废弃油气井改造地热井换热试验工程参数及测试数据,开展了长期取热性能数值模拟,探讨了内管设计参数对取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内管保温性能提升对地热井取热功率影响随深度增加及流量减少而更加明显,但对于内管管径而言,其对取热性能影响较小,且对深度及流量变化不敏感,因此,总体影响程度有限。此外,研究量化了内管管材选取对系统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定工况下,内管热导率从0.2 W/(m·K)降至0.02 W/(m·K),一个供暖季内地热井埋管出口水温可提升0.66℃,但全生命周期平均供热成本增加了0.035元/(kW·h),投资回收期延长了1.83 a。因此,考虑采用高保温性能内管材料增益作用有限,建议应在优先考虑耐温承压条件下进行废弃油气井改造地热井内管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油气井 地热提取 内管材料 取热性能 生命周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