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枫糖尿症1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惠秦 谷为岳 +3 位作者 侯新琳 高洁 周丛乐 姜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1 病例报告 患儿,男,13d,因“纳差9d,喉中痰鸣1d”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我院)儿科。患儿系足月儿,G1P2,因“初产臀位”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3450g。生后4d无明显诱因出现喂养困难,偶有呛奶,未予重视,喂养困难渐加重。入我院... 1 病例报告 患儿,男,13d,因“纳差9d,喉中痰鸣1d”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我院)儿科。患儿系足月儿,G1P2,因“初产臀位”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3450g。生后4d无明显诱因出现喂养困难,偶有呛奶,未予重视,喂养困难渐加重。入我院前1d出现喉中痰鸣、吐沫,呛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糖尿症 新生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喂养困难 病例报告 出生体重 足月儿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的神经生物学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景伟 蔡哲 +10 位作者 周忠蜀 张岚 舒峻 潘琳 黄小杰 徐波 向青 贺春 徐杨 高艳 崔晓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70-1073,1086,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细胞(hAMCs)的神经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MTS分析法、BrdU掺人法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荧光染色.探讨体外培养hAMCs的增殖活性。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AMCs中间充质细胞标记(STRO-1、Vimentin)...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细胞(hAMCs)的神经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MTS分析法、BrdU掺人法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荧光染色.探讨体外培养hAMCs的增殖活性。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AMCs中间充质细胞标记(STRO-1、Vimentin)、神经干细胞标记蛋白(Nestin、PSA-NCAM)、神经细胞标记蛋白(β-tubulin-Ⅲ、TH)和神经分化相关蛋白(math-1、mash-1)的表达。结果:MTS分析法显示hAMCs在接种后第6-8天增殖速度最快,第8-24天活细胞数基本保持稳定;BrdU和PCNA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体外培养hAMCs中具有大量BrdU和PCNA阳性细胞存在;体外培养的hAM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TRO-1和Vimentin,也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PSA-NCAM,同时还可见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β-tubulin-Ⅲ和TH,以及神经元分化相关蛋白math-1和mash-1的表达;体外培养hAMCs中存在有TH/BrdU和β-tubulin-Ⅲ/BrdU双阳性细胞。结论:体外培养的hAM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蛋白,同时具有增殖活性:hAMCs表达神经元分化相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 神经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核型特纳综合征患儿认知及脑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秋玲 张知新 +3 位作者 谢晟 程盼贵 张嘉颖 龚高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核型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患儿的神经认知功能及脑灰白质体积的异常情况。方法选择9例染色体核型为45X和11例其他核型的TS患儿及20例正常女童进行韦氏智力测试与3.0 T磁共振(MRI)扫描。全脑高分辨率T1W图像采用SP... 目的探讨不同核型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患儿的神经认知功能及脑灰白质体积的异常情况。方法选择9例染色体核型为45X和11例其他核型的TS患儿及20例正常女童进行韦氏智力测试与3.0 T磁共振(MRI)扫描。全脑高分辨率T1W图像采用SPM 8软件包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分析,以协方差分析比较TS患儿与正常女童之间全脑灰白质体积的差别。结果两组TS患儿的智商均低于正常女童(P<0.05);45X患儿在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项目得分低于正常女童(P<0.05);其他核型患儿仅知觉推理和加工速度2项得分低于正常女童(P<0.05)。两组TS患儿在言语理解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发现,45X组患儿右侧顶上小叶、中央后回、楔叶、楔前叶、距状皮层、左侧枕叶中下部灰质体积减小;双侧辅助运动区,额上回内侧,右侧扣带回中部,左侧颞回、额回、小脑、海马、海马旁回、梭状回灰质体积增加;其他核型患儿在双侧海马旁回、梭状回、脑岛、海马、壳核、上颞、杏仁核、尾状核、丘脑、小脑及左侧舌回灰质体积增大。白质体积比较,45X患儿左侧中央后回及顶下小叶减小;其他核型患儿左侧顶上小叶、楔前叶、枕上小叶萎缩,较正常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患儿智力下降,并伴有非语言的认知障碍;45X患儿可能还伴有语言认知的障碍。脑灰白质发育异常可能是其神经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综合征 韦氏智力测试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9
4
作者 石效平 张知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523-524,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 治疗 儿童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治疗前后神经系统表现及其脑白质病变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知新 喻唯民 +3 位作者 王琳 周忠蜀 沈抒 张雪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对比治疗前后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 (tetrahydrobiopterindeficiency,BH4D)的神经系统表现 ,并观察其治疗前后脑白质的病变 ,为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客观的临床和影象学依据。方法BH4D患儿11例 ,男9例 ,女2例 ;年龄17周~4岁。给予四氢生... 目的对比治疗前后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 (tetrahydrobiopterindeficiency,BH4D)的神经系统表现 ,并观察其治疗前后脑白质的病变 ,为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客观的临床和影象学依据。方法BH4D患儿11例 ,男9例 ,女2例 ;年龄17周~4岁。给予四氢生物喋呤 ,美多巴 ,5_羟色胺口服治疗1年 ,行头颅MRI检查 ,采用staudt评估标准 ,对其脑白质病变进行治疗前后的观察评定 ,其中8例以Gesell发育量表测量进行量化比较。结果①治疗后8例Gesell发育量表发育指数较治疗前改善。②治疗前11例患儿 (100 % )均有髓鞘发育延迟 ,其中额叶11例(100 % ) ,枕叶8例 (72.7 % ) ,颞叶4例 (36.4 % ) ,顶叶3例 (27.3 % ) ,胼胝体发育不良6例 (54.5 % ) ,1例小脑发育不良 ,全部病例在双侧侧脑室周围T2加权像 (T2WI)上均有弥漫性高信号病灶。治疗后脑白质病变较前好转 ,但仍存在部分髓鞘发育延迟及T2WI异常高信号。结论治疗后BH4D患儿发育指数较前好转 ,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脑白质病变具有一致性 ;BH4D患儿脑白质病变具有高发生率 ,表现为髓鞘发育延迟及异常的T2WI高信号 ,推测这种损害不仅与高苯丙氨酸血症有关 ,且与神经递质的合成下降有关 ;治疗后的脑白质病变较治疗前改善 ,与临床症状的改善相一致 ,但依然存在部分脑白质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 脑白质病变 磁共振成像 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生物蝶呤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的临床与基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凌 宋昉 +5 位作者 沈明 周忠蜀 赵世萍 李晓雯 贺春 张知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8-291,299,共5页
目的探讨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_4)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症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关系。方法38例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患儿均进行口服BH_4负荷试验(20mg/kg)或Phe-... 目的探讨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_4)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症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关系。方法38例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患儿均进行口服BH_4负荷试验(20mg/kg)或Phe-BH_4联合负荷试验,同时进行尿蝶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DHPR)测定。对7例BH4反应性PAH缺乏症患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对PAH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检,并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突变分析。结果确诊10例BH_4反应性PAH缺乏症患儿,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7.8个月;生化代谢表型均为轻度或中度HPA。7例BH_4反应性PAH缺乏症患儿PAH基因型分别为S70del/-、R241C/R243Q、S70del/A389G、Y166X/-、R111X/-、EX6-96A>G/R241C和IVS4-1G>A/R241C。A389G是新发现的突变基因型。结论BH_4反应性PAH缺乏症多表现为轻、中度HPA生化代谢表型,R241C是BH_4反应性相关突变基因型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推测S70del可能是一种BH_4反应性相关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生物蝶呤反应性 基因突变 表型 高苯丙氨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对生长迟缓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琼 张知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共4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一系统的改变与多种疾病导致的生长迟缓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该系统对生长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 生长迟缓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组织细胞的神经干细胞特性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蔡哲 舒峻 +11 位作者 潘琳 张岚 徐波 郭艳如 黄小杰 向青 耿同超 胡景伟 周忠蜀 徐杨 高艳 崔晓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77-1081,1085,共6页
目的:利用形态学研究方法,探讨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的表达和增殖分化特性,鉴定人类羊膜组织中神经干/前体细胞的存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类羊膜组织和培养人类羊膜细胞中nestin、musashi-1、vimentin和PSA-NCAM等神... 目的:利用形态学研究方法,探讨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的表达和增殖分化特性,鉴定人类羊膜组织中神经干/前体细胞的存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类羊膜组织和培养人类羊膜细胞中nestin、musashi-1、vimentin和PSA-NCAM等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的表达,利用BrdU掺入实验鉴定羊膜组织来源神经干/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人羊膜组织表达nestin、musashi-1、CD133和vimentin等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主要分布于羊膜组织的间质层。培养羊膜细胞的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显示nestin、musashi-1、vimentin和PSA-NCAM阳性细胞的存在。BrdU掺入的组织形态学实验显示培养羊膜细胞中存在BrdU标记阳性细胞,其中具有BrdU与nestin、musashi-1、vimentin双标阳性细胞,显示羊膜细胞中存在具有增殖活性神经干细胞标记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而BrdU与β-tubullinIII、TH和GFAP双标阳性细胞的存在,表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是由培养羊膜细胞增殖分化的。结论:羊膜组织中存在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Nestin、Musashi-1、CD133、PSA-NCAM和Vimentin表达阳性细胞,BrdU掺入的组织形态学结果不仅证实羊膜细胞中Nestin、Musashi-1、Vimentin阳性细胞具有增殖活性,而且其中存在已分化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提示羊膜组织细胞内存在神经干/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细胞 神经干细胞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帕金森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蔡哲 周忠蜀 +11 位作者 向青 胡景伟 潘琳 张岚 舒峻 徐波 梁妍 左萍萍 贺春 徐杨 高艳 崔晓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4期318-321,I0002,F0003,共6页
目的评价人羊膜组织来源间充质细胞(hAMCs)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及其脑移植对帕金森病(PD)小鼠的治疗观察。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发生相关标记物Vimentin、STRO-1、nestin、CD133、... 目的评价人羊膜组织来源间充质细胞(hAMCs)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及其脑移植对帕金森病(PD)小鼠的治疗观察。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发生相关标记物Vimentin、STRO-1、nestin、CD133、β-tubulin、TH、DAT、Ngn2和mash-1抗体,鉴定在hAMCs中的表达;RT-PCR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Vimentin及nestin mRNA在hAMCs的表达。C57BL/6小鼠MPTP(i.p.)建立PD模型,将hAMCs移植到右侧纹状体内。通过自发运动和转杆实验以及抗人线粒体和TH抗体在脑纹状体免疫组织化学形态学,评价hAMCs对PD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经神经细胞培养基诱导培养后的hAM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和上述所有与神经发生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hAMCs移植后的PD小鼠自发运动次数增加(P<0.05),转杆时间延长(P<0.05)。结论hAMCs经体外诱导培养后具有神经细胞特性,移植到PD模型小鼠纹状体内能够改善MPTP所致的运动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 脑移植 帕金森病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幼鼠生长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琼 张知新 +7 位作者 苏慧敏 于长安 李自茹 刘应科 赵秋玲 杨晔 程盼贵 李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9-1144,共6页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幼鼠生长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表达的影响,闸明血清和肝脏组织IGF-I代谢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幼鼠生长迟缓的关系。方法 21日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N)组、高脂(HF)组。高脂饮食成功诱导NAFL...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幼鼠生长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表达的影响,闸明血清和肝脏组织IGF-I代谢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幼鼠生长迟缓的关系。方法 21日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N)组、高脂(HF)组。高脂饮食成功诱导NAFLD幼鼠造模成功后,测定血清IGF-I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采用RT-PCR与Western-blot检测肝脏IGF-I和IGFBP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5周高脂饲料喂养后,高脂组幼鼠肝脏符合典型的NAFLD病理特征;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ALT及肝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1)。高脂组幼鼠体质量、鼻-尾长度较正常组增长缓慢(P<0.01)。胫骨长度和股骨长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脂组股骨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高脂组幼鼠血清IGF-I和IGFBP-3均较正常组表达显著下降(P均<0.01);血清生长激素(G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肝脏组织IGF-I和IGFB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学结果一致。结论血清IGF-I浓度与大鼠鼻-尾长度、体质量呈正相关,长期高脂饮食幼鼠生长迟缓,可能与肝脏组织和血清IGF-I浓度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幼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相关血液学指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景伟 杨凌 +2 位作者 郑承宁 王琨蒂 周忠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正常者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接受IVIG治疗,并且有治疗前后血液学检查...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正常者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接受IVIG治疗,并且有治疗前后血液学检查结果的KD患者2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KD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NCAL)组和冠状动脉病变(CAL)组,记录两组患者在应用IVIG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内和2周内静脉血WBC总数及其分类、PLT、CRP和ESR的结果,同时收集24例正常对照者WBC总数及其分类、PLT。结果(1)治疗前NCAL组和CAL组WBC总数及分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VIG治疗后CAL组和NCAL组WBC总数、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明显增高(P均<0.05);在CAL组,治疗后1周内WBC总数仍高于对照组,而NCAL组WBC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变化不受IVIG影响而逐渐增高。(3)IVIG治疗后CAL组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CAL组治疗后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与NCAL组ESR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的发病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失衡有关,IVIG可以通过恢复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静脉免疫球蛋白 白细胞 血小板 C-反应蛋白 血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忠蜀 郑承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 儿童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移植术后患儿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莹 王晓星 +5 位作者 唐崑 覃旺军 敖博 张静 郑承宁 李朋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介绍1例干细胞移植后肺移植术后患儿的药学监护,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学服务积累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6岁患儿肺移植术后患者的治疗,依据国内外文献和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结合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 目的介绍1例干细胞移植后肺移植术后患儿的药学监护,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学服务积累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6岁患儿肺移植术后患者的治疗,依据国内外文献和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结合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结果调整优化给药方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优化患儿的治疗方案,使患儿最终生存62 d。结论儿童的特殊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及药物选择均与成人有很大差异,药物方案制定需要个体化运用治疗药物监测药学等手段结合患者的检验指标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对肺移植术后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与医护合作,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肺移植 药学监护/儿童 万古霉素 他克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凌 蔡哲 +5 位作者 周忠蜀 潘琳 舒峻 张可华 杨煜光 李鸿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7-50,I0008,I0009,共6页
目的改进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模型的制作方法,观察低氧缺血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假手术组(n=8)和HIBI模型组(n=19),HIBI模型制作中省去了经典Rice法中的麻醉步骤和动物... 目的改进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模型的制作方法,观察低氧缺血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假手术组(n=8)和HIBI模型组(n=19),HIBI模型制作中省去了经典Rice法中的麻醉步骤和动物手术后休息时间,观察HIBI后大鼠体重增长情况,行为能力表现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较HIBI制模后3 d假手术组及HIBI组鼠脑匀浆beta-NGF和human-NT3的变化。结果 (1)HIBI模型组体重增长明显落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2)HIBI组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84%翻身不能,63%肌肉颤动和/或头颤,抽搐者占42%,死亡率为21%。制模后3 d HIBI模型组大鼠的行为障碍和异常运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制模当日(P<0.01);(3)HE染色可见HIBI模型组大鼠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元损伤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4)制模后3 d鼠脑匀浆human-NT3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β-NGF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制作的新生大鼠HIBI模型更符合临床新生儿HIBI的自然病程。HIBI早期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加在神经保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新生 大鼠 神经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垂体幼鼠的生物学特性与激素水平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应科 张知新 +4 位作者 李鸿 苏慧敏 张琼 赵秋玲 郭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59-262,275,共5页
目的观察去垂体幼鼠的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了解去垂体术后幼鼠体内激素水平。方法 80只4周龄SD幼鼠2 d内经咽旁入路行垂体去除术,术后与20只同批系的正常幼鼠置于相同条件下观察并饲养,隔日记录体重、饮水量、进食量、体长、尾长等,1周时... 目的观察去垂体幼鼠的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了解去垂体术后幼鼠体内激素水平。方法 80只4周龄SD幼鼠2 d内经咽旁入路行垂体去除术,术后与20只同批系的正常幼鼠置于相同条件下观察并饲养,隔日记录体重、饮水量、进食量、体长、尾长等,1周时测量体温后,放入代谢笼饲养1d,记录尿量,2周时测量体温并经目眦静脉采血,分离冻存,分批测量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甲状腺激素(FSH、FT3、F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结果去垂体术后2周中,生物特性明显改变,体重、身长、尾长增长,与正常大鼠比较,去垂体幼鼠存在生长障碍,体温逐渐下降,进食量减低,饮水量、排尿量增加。血清GH、IGF-1、ACTH、FSH、FT3、FT4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去垂体幼鼠生物特性改变,垂体激素水平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垂体 幼鼠 生物特性 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京市儿童川崎病6年流行病学资料的实验室指标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鲁炜慧 杜忠东 +7 位作者 赵地 杜军保 鲁珊 阎宗荣 衣京梅 候安存 周忠蜀 丁国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56-361,共6页
目的川崎病(KD)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部分患儿为不完全性KD临床表现,本文拟对KD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的ESR、CRP、PLT、血浆白蛋白(ALB)、ALT、Hb和WBC进行分析,探讨各项实验室指标异常协助临床诊断的意义及与冠状动脉损害和IVIG抵抗的... 目的川崎病(KD)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部分患儿为不完全性KD临床表现,本文拟对KD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的ESR、CRP、PLT、血浆白蛋白(ALB)、ALT、Hb和WBC进行分析,探讨各项实验室指标异常协助临床诊断的意义及与冠状动脉损害和IVIG抵抗的关系。方法根据KD的诊断标准,对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45家医院2000至2005年收治的急性期KD患儿的实验室资料进行汇总,将各指标同冠状动脉损害和IVIG抵抗行Pearson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KD患儿1 745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有1 335例进入分析,其中男868例,女467例。本组患儿ESR、CRP、PLT和WBC增高,ALB减低和Hb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96.0%、90.0%、92.2%和80.4%,45.7%和48.8%。Hb降低的发生率在不同的年龄组中存在明显差异,ALB和Hb降低与冠状动脉损害有相关性(P(0.05),CRP、ALB、ALT、Hb和WBC计数与IVIG抵抗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ALB、Hb降低与冠状动脉损害有相关性,CRP升高、Hb降低、ALT和WBC升高与IVIG抵抗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KD急性期ESR增快、CRP升高、外周血PLT、WBC计数增高的发生率均>90%,可协助KD急性期临床诊断。对于ALB和Hb降低的KD患儿应注意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害,对于CRP、ALT、WBC升高和Hb降低的患儿应注意出现IVIG抵抗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实验室检查 冠状动脉损害 IVIG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