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繁缕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23
1
作者 胡永美 汪豪 +1 位作者 叶文才 刘戈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研究繁缕Stellariamedia(L.)Cyr.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进行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繁缕新鲜药材的汁液中分离并鉴定了21个化合物,分别为:环(亮-异亮)二肽(1),环(... 目的:研究繁缕Stellariamedia(L.)Cyr.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进行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繁缕新鲜药材的汁液中分离并鉴定了21个化合物,分别为:环(亮-异亮)二肽(1),环(缬-酪)二肽(2),α-乙基-D-吡喃半乳糖苷(α-ethyl-D-pyranogalactoside,3),尿嘧啶(uracil,4),胸腺嘧啶(thymine,5),胸苷(thymidine,6),鸟苷(guanosine,7),2-氯-腺苷(2-chloroadenosine,8);另外还分离并鉴定了13个氨基酸(化合物9~21),包括11个常见氨基酸和2个特殊氨基酸,分别为: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γ-氨基丁酸及d-氨基-y-羟基-戊二酸.结论:此2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缕 环二肽 氨基酸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化学计算法分析蒙古黄芪中部分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苏彦雷 张骥 +2 位作者 蒋建勤 林克江 沈剑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蒙古黄芪中12个黄酮类化合物量子化学参数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发现,用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逐差(ΔEHOMO)法预测的目标化合物活性强弱顺序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非常接近。在表征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方... 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蒙古黄芪中12个黄酮类化合物量子化学参数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发现,用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逐差(ΔEHOMO)法预测的目标化合物活性强弱顺序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非常接近。在表征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方面,该方法可能会为预测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黄酮 抗氧化 机制 最高占据分子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黄连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孟凡成 王磊 +3 位作者 张健 殷志琦 张庆文 叶文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7-310,共4页
对黄连属植物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根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反复硅胶、凝胶、反相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5,7-三羟基-6,8-二甲基黄酮(3,5,7-trihydroxy-6,8-dimeth-ylflavone,... 对黄连属植物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根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反复硅胶、凝胶、反相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5,7-三羟基-6,8-二甲基黄酮(3,5,7-trihydroxy-6,8-dimeth-ylflavone,1),阿魏酸(ferulic acid,2),Z-咖啡酸硬脂醇酯(Z-octadecyl caffeate,3),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4),丹参素甲酯(methyl-3,4-dihydroxyphenyl lactate,5),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 phenethyl alcohol,6),3,5-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3-O-β-D-glucopyranoside(7),(+)-落叶松树脂醇[(+)-lariciresinol,8],woorenosideⅠ(9),woorenosideⅡ(10),longi-folroside A(11),(+)-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云南黄连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4,7,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黄连 非生物碱类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设计中的生物核磁共振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克江 尤启冬 +2 位作者 林东海 吴梧桐 叶波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7-392,共6页
核磁共振技术在方法学和硬件上的迅速发展 ,使其成为化学和结构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波谱技术。特别是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 ,提供从药物设计结构信息到基于NMR技术进行配体的筛选的广泛应用 ,使得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究... 核磁共振技术在方法学和硬件上的迅速发展 ,使其成为化学和结构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波谱技术。特别是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 ,提供从药物设计结构信息到基于NMR技术进行配体的筛选的广泛应用 ,使得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地位不断加强 ,成为药物研究的基础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设计 药物研究 核磁共振技术 药物研发 方法学 配体 波谱技术 生物 化学 迅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敏勇 夏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4,共6页
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拮抗剂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α1-AR受体分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的受体结构构建及其拮抗剂的设计,并对该技术... 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拮抗剂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α1-AR受体分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的受体结构构建及其拮抗剂的设计,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拮抗剂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叶白前中非C21甾体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10
6
作者 余舒乐 马林 +5 位作者 吴正凤 赵守训 王磊 叶文才 张健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6-430,共5页
摘要采用硅胶、凝胶及反相柱色谱等技术,对鹅绒藤属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stauntonii干燥根茎8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非c21甾体类成分进行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丁香脂素(1)、(-... 摘要采用硅胶、凝胶及反相柱色谱等技术,对鹅绒藤属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stauntonii干燥根茎8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非c21甾体类成分进行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丁香脂素(1)、(-)-(7R,7’R,7"R,8s,8’S,8"S)-4’,4"-二羟基-3,3’,3",5-甲氧基-7,9’:7’,9-环氧4,8"-O—8,8’-倍半木质素-7",9"-二醇(2)、8,8’-二羟基松脂素(3)、对羟基苯乙酮(4)、白首乌二苯酮(5)、2,4-二羟基苯乙酮(6)、苯甲(7)、对羟基苯酚(8)、6-0-[E]-芥子酰-α-D-吡喃葡萄糖苷(9a)、6-O-[E]-芥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9b)、1-O-甲基-α—D-吡喃加拿大麻糖甲苷(10)、β-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其中化合物1—3,5,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前 非C21甾体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QTOF-MS法鉴别雷公藤多苷工艺残渣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明炀 侯继芹 +3 位作者 韦丹丹 江振洲 严明 汪豪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9-695,共7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快速鉴定雷公藤多苷柱色谱工艺残渣化学成分。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4.6mm×5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采用ESI-Q-TOF检测,正离子模式扫描...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快速鉴定雷公藤多苷柱色谱工艺残渣化学成分。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4.6mm×5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采用ESI-Q-TOF检测,正离子模式扫描。根据色谱峰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信息及液相色谱保留时间比较鉴别化合物。结果表明,采用HPLC-QTOF-MS法鉴定了雷公藤多苷工艺残渣中30个成分,包括1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0个二萜类化合物,4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不饱和脂肪酸。本研究工作为雷公藤多苷工艺残渣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定性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工艺残渣 HPLC-QTOF-MS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结构药物与hERG钾离子通道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檀雅昱 陈亚东 +1 位作者 尤启冬 李曼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3-480,共8页
许多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可抑制hERG钾离子通道而引起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本文首先介绍hERG钾离子通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独特之处,然后总结归纳了典型的具有hERG钾离子通道抑制作用的药物,深入分析其不同的作用模式特点,最后从结构上... 许多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可抑制hERG钾离子通道而引起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本文首先介绍hERG钾离子通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独特之处,然后总结归纳了典型的具有hERG钾离子通道抑制作用的药物,深入分析其不同的作用模式特点,最后从结构上概括出hERG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为今后在新化学实体设计中避免心脏不良反应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G钾离子通道 hERG钾离子通道抑制剂 心脏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拆分技术在手性药物及手性化合物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艳艳 尤启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动态拆分技术是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一种主要途径,近几年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动态拆分技术是将拆分反应与现场消旋化反应相结合的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在拆分反应进行的同时,通过现场发生的快速消旋化反应,使慢拆分反应的对映体完... 动态拆分技术是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一种主要途径,近几年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动态拆分技术是将拆分反应与现场消旋化反应相结合的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在拆分反应进行的同时,通过现场发生的快速消旋化反应,使慢拆分反应的对映体完全消旋化,并通过快拆分反应转化另一(非)对映体的反应产物的过程。动态拆分技术在理论上可以获得产率100%的光学纯的单一对映异构体。通常说来,实现高效的动态拆分技术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并能与拆分反应条件兼容的消旋化反应条件。本文概述了动态拆分技术(动态动力学拆分和动态热力学拆分)及其在手性药物制备中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拆分 动态动力学拆分 动态热力学拆分 手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菝葜中黄酮和芪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冯锋 柳文媛 +2 位作者 陈优生 刘静涵 赵守训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为阐明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有效成分 ,对其根茎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 5个酚性化合物。结果 :它们的结构为二氢山柰酚 (dihydrokaempferol,1) ,3,5 ,4′ 三羟基芪 (3,5 ,4′ trihydroxystilb... 目的 :为阐明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有效成分 ,对其根茎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 5个酚性化合物。结果 :它们的结构为二氢山柰酚 (dihydrokaempferol,1) ,3,5 ,4′ 三羟基芪 (3,5 ,4′ trihydroxystilbene ,2 ) ,3,5 ,2′ ,4′ 四羟基芪 (3,5 ,2′ ,4′ tetrahydroxystilbene ,3) ,二氢山柰酚 3 O α L 鼠李糖苷 (黄杞苷 ,dihydrokaempferol3 O α L rhamnoside ,engeletin ,4 ) ,槲皮素 4′ O β D 葡萄糖苷 (quercetin 4′ O β D gluco side ,5 )。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菝葜中得到 ,其中化合物 1,4 ,5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黄酮类 芪类 化学成分 百合科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谢韬 梁敬钰 +3 位作者 刘净 王敏 魏秀丽 杨春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 :研究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 etkit 化学成分 ,阐明其药理作用物质基础。方法 :薄层层析 ,硅胶反复柱层析 ,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结果 :从 8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9个化合物 ,分别为 7 甲氧基香豆素 (7 Metho... 目的 :研究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 etkit 化学成分 ,阐明其药理作用物质基础。方法 :薄层层析 ,硅胶反复柱层析 ,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结果 :从 8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9个化合物 ,分别为 7 甲氧基香豆素 (7 Methoxycoumarine ,Ⅰ ) ,Isosabandin(Ⅱ ) ,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 (6 ,7 Dimethylesculetin ,Ⅲ ) ,6 羟基 7 甲氧基香豆素 (7 Methylesculetin ,Ⅳ ) ,7 羟基 6 甲氧基香豆素 (Scopoletin ,Ⅴ ) ,茵陈色原酮 (Capillarisin ,Ⅵ ) ,绿原酸正丁酯 (Chlorogenicacidbutylester,Ⅶ ) ,Isoscopoletin β D glucopyranoside(Magnolioside ,Ⅷ )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Ⅸ )。结论 :化合物Ⅰ、Ⅱ、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根据HMBC首次对Isosabandin(Ⅱ )和茵陈色原酮 (Ⅵ )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蒿 化学成分 香豆素类 Isosabandin 茵陈色原酮 绿原酸正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果皮中的异黄酮甙类成分 被引量:28
12
作者 唐于平 楼凤昌 +2 位作者 马雯 王景华 李延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 :对槐果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对 6 6个异黄酮甙类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槐 (Sophorajaponica)果皮中分离得到 5个异黄酮甙类成分。它们的结构确定为染料木素 7,4′ 二葡萄糖甙 (genistein 7,4′ di O ... 目的 :对槐果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对 6 6个异黄酮甙类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槐 (Sophorajaponica)果皮中分离得到 5个异黄酮甙类成分。它们的结构确定为染料木素 7,4′ 二葡萄糖甙 (genistein 7,4′ di O β D glucoside ,Ⅰ ) ,槐属双甙 (sophorabioside ,Ⅱ ) ,樱黄素 4′ O β D 葡萄糖甙 (prunetin4′ O β D glucoside ,Ⅲ ) ,槐属甙 (sophororicoside ,Ⅳ ) ,染料木甙 (genistin ,Ⅴ )。 结论 :化合物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果皮 异黄酮甙 槐果皮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5
13
作者 刘欣 叶文才 +2 位作者 萧文鸾 车镇涛 赵守训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对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抗肿瘤活性皂苷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色谱的方法分离活性皂苷成分 ,利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各单体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绞股蓝的地上部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 5个皂苷成分的结构 :3 O ... 目的 :对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抗肿瘤活性皂苷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色谱的方法分离活性皂苷成分 ,利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各单体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绞股蓝的地上部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 5个皂苷成分的结构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2α ,3 β ,12 β ,2 0 (S) 3羟基 达玛烷 2 4 烯 2 0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1) ,GynosaponinTN 1(2 ) ,GypenosideLXXⅦ (3 ) ,GypenosideXLⅥ (4)和GynsenosideRd (5 ) ,其中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化学成分 研究 葫芦科 皂苷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张晓琦 戚进 +1 位作者 叶文才 赵守训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405,共2页
目的 :研究苍耳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苍耳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 :β 豆甾醇(1)、豆甾醇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 目的 :研究苍耳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苍耳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 :β 豆甾醇(1)、豆甾醇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2 )、羽扇豆醇十六酸酯 (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 (4)、东莨菪内酯苷 (5 )及二十七酸 (6 )。结论 :化合物 3~ 6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羽扇豆醇十六酸酯 麦角甾醇过氧化物 东莨菪内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程晓芳 何明芳 +1 位作者 张颖 孟正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9-170,共2页
自女贞子 (Fructus L igustri lucidi)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得除文献报道的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1)、乌索酸 (U rsolic acid,2 )和甘露醇 (D- m annitol,3)外 ,还首次从女贞子中分到 α-乌索酸甲酯(α- U rsolic aci... 自女贞子 (Fructus L igustri lucidi)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得除文献报道的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1)、乌索酸 (U rsolic acid,2 )和甘露醇 (D- m annitol,3)外 ,还首次从女贞子中分到 α-乌索酸甲酯(α- U rsolic acid m ethyl ester 4)和萎陵菜酸 (Tormentic acid 5 )。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 ,鉴定了它们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三萜化合物 萎陵菜酸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国才 胡永美 +1 位作者 张晓琦 叶文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穿心莲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甲基新穿心莲内酯苷元(8-methylandrograpan... 目的: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穿心莲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甲基新穿心莲内酯苷元(8-methylandrograpanin,Ⅰ)、3-脱氢脱氧穿心莲内酯(3-dehydrodeoxyandrographolide,Ⅱ)、新穿心莲内酯苷元(andrograpanin,Ⅲ)、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Ⅳ)、β-谷甾醇(Ⅴ)和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Ⅱ和Ⅲ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化学成分 二萜 8-甲基新穿心莲内酯苷元 3-脱氢脱氧穿心莲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果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孟正木 王佾先 +1 位作者 纪江 钟维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2-204,共3页
从无花果叶水提取物中分离得补骨脂素、香柠檬内酯。水提液乙醚萃取,经GC/MS分析,鉴定出59个化合物,属首次报道。补骨脂素、香柠檬内酯和乙醚提取物经药效学试验均有明显的抗癌活性。
关键词 无花果 内酯 气相色谱 质谱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树皮中的鞣花酸衍生物 被引量:32
18
作者 柳润辉 陈丽莉 孔令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 对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 95%乙醇提取,浸膏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 目的 对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 95%乙醇提取,浸膏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鞣花酸衍生物,分别为:3,3',4'-三甲基鞣花酸(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 Ⅰ),3,3'-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ellagic acid Ⅱ),3,3’-二甲基鞣花酸-4’-O-α-D-阿拉伯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α-D-arabinfuranosid Ⅲ),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 Ⅳ),3,3’,4-三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替(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 Ⅴ),3-甲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3-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 Ⅵ),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 Ⅶ),鞣花酸(ellagic acid Ⅷ)。结论 化合物Ⅰ~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鞣花酸衍生物 分离 结构鉴定 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鞘石斛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郑卫平 唐于平 +1 位作者 楼凤昌 植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从迭鞘石斛 (Dendrobiumchryseum)的茎中分离得到 8个单体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方法确定为香豆素 (coumarin ,1) ,2 ,5 二甲基 4 甲氧基菲 (moscatin ,2 ) ,4,4′ 二羟基 3,3′ ,5 三甲氧基二苄(moscatilin ,3) ,2 ,4 二羟基 3... 从迭鞘石斛 (Dendrobiumchryseum)的茎中分离得到 8个单体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方法确定为香豆素 (coumarin ,1) ,2 ,5 二甲基 4 甲氧基菲 (moscatin ,2 ) ,4,4′ 二羟基 3,3′ ,5 三甲氧基二苄(moscatilin ,3) ,2 ,4 二羟基 3,6 二甲基苯甲酸甲酯 (2 ,4 dihydroxy 3,6 dimethylmethylbenzoate ,4) ,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三十烷酯 (defuscin ,5 ) ,3 甲氧基 4 羟基反式肉桂酸二十八烷酯 (n octacosylferulate ,6 ) ,β 谷甾醇(β sitosterol,7) ,胡萝卜甙 (daucosterol,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鞘石斛 兰科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叶杨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英 陈四宝 +3 位作者 倪洁 姚欣 叶文才 赵守训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 :对亮叶杨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多种层析手段从亮叶杨桐的叶中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 ,经波谱和化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自亮叶杨桐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芹菜素 (Apigenin ,Ⅰ )、山茶苷A... 目的 :对亮叶杨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多种层析手段从亮叶杨桐的叶中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 ,经波谱和化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自亮叶杨桐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芹菜素 (Apigenin ,Ⅰ )、山茶苷A(CamellianinA ,Ⅱ )、槲皮苷 (Quercitrin ,Ⅲ )、KajiichigosideF1(Ⅳ )、Nigaichigo sideF2 (Ⅴ )和长梗冬青苷 (Peduncloside,Ⅵ )。结论 :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叶杨桐 黄酮 三萜皂苷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