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结合仙葫骨炎膏在骨质肌腱外露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弩 李秉辉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5期264-265,共2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结合仙葫骨炎膏对骨质肌腱外露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  8例创面应用rhEGF结合仙葫骨炎膏处理 ,作为治疗组。回顾性选择 1 2例相近创面 ,单用仙葫骨炎膏处理 ,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结合仙葫骨炎膏对骨质肌腱外露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  8例创面应用rhEGF结合仙葫骨炎膏处理 ,作为治疗组。回顾性选择 1 2例相近创面 ,单用仙葫骨炎膏处理 ,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rhEGF结合仙葫骨炎膏用于骨质肌腱外露创面的治疗 ,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较对照组缩短约 2 7d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仙葫骨炎膏 骨质肌腱外露创面 临床应用 疗效 中西医结合疗法 四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薛仰杰 《安徽医学》 2011年第7期928-929,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在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应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68例,随机分成rhEGF治疗组和非rhEGF治疗组,rhEGF治疗组创面换药时外用rhEGF,非rhEGF治疗组创面...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在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应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68例,随机分成rhEGF治疗组和非rhEGF治疗组,rhEGF治疗组创面换药时外用rhEGF,非rhEGF治疗组创面换药时外用生理盐水,其他处理措施两组完全相同。观察创面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局部和全身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方法比较,rhEGF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GF应用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创面局部应用rhEGF可促进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慢性溃疡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人皮肤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云召 郝杰 +1 位作者 赵洪文 杨云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12-113,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运用包皮环切术后收集培养角质细胞,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细胞,MTT法测细胞生长率;流式细胞仪...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运用包皮环切术后收集培养角质细胞,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细胞,MTT法测细胞生长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5~10ng·ml^-1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人表皮细胞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10ng·ml^-1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后细胞增殖明显,S和G2/M期细胞数明显增加。结论: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生长以及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人表皮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咯地尔及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用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杨慧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653-1654,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盐酸丁咯地尔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文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7期110-111,共2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 EGF)对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70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h EGF治疗,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状况、疼痛情... 目的分析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 EGF)对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70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h EGF治疗,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状况、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创面愈合90%、100%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疼痛有效率为7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7,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5)。结论Ⅱ度烧伤患者进行rh EGF治疗,可使患者快速恢复,不良反应轻微,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Ⅱ度烧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酮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儿童激光祛痣术后疤痕修复的应用
6
作者 王雪连 郑卫风 +1 位作者 郑玉婷 郑群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硅酮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儿童激光祛痣术后疤痕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进行激光祛痣手术的患儿7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硅酮凝胶治疗,观察组接... 目的:探讨硅酮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儿童激光祛痣术后疤痕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进行激光祛痣手术的患儿7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硅酮凝胶治疗,观察组接受硅酮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观察两组疤痕修复效果及创面愈合、结痂与痂壳脱落时间,并比较两组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SCAR)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3个月疤痕修复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P<0.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结痂时间及痂壳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儿的SCAR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疤痕修复效果的满意度为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P<0.05)。结论:硅酮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够有效促进儿童激光祛痣术后疤痕修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术后瘢痕修复美容效果,进一步提升患儿家属对疤痕修复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酮凝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炎症因子 激光祛痣术 疤痕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7
作者 彭李娜 韩丽萍 +1 位作者 周金花 边翠霞 《山东医药》 2025年第5期138-142,共5页
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晚期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第三代EGFR-TKIs耐药。第三代EGFR-TKIs与化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及... 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晚期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第三代EGFR-TKIs耐药。第三代EGFR-TKIs与化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及其他EGFR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可预防耐药。根据耐药机制是否明确,第三代EGFR-TKIs耐药后耐药机制明确的NSCLC患者可采用第四代EGFR-TKIs变构抑制剂、EGFR-TKIs+MET抑制剂、EGFR-TKIs+CDK4/6抑制剂等靶向治疗方案,耐药机制不明确的患者可选择免疫治疗和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了解NSCLC第三代EGFR-TKIs耐药的防治策略,可为第三代EGFR-TKI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8
作者 王延鹏 苏楠 +1 位作者 关静 李辰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0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2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玻璃酸钠治疗)...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2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玻璃酸钠治疗)和观察组(n=60,玻璃酸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泪液炎症因子、干眼相关指标及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泪液分泌试验(SIT)长度、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FBUT)长于对照组,泪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8水平及角膜荧光染色(CF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有效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改善眼部症状和泪液功能,降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白内障术后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MEBO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研究
9
作者 杨惠妮 陈立明 +1 位作者 宋珊 梅淑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应用湿润烫伤膏(MEBO)+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在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 目的:探讨针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应用湿润烫伤膏(MEBO)+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在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编号后分组,分为对照组(单号,30例)、治疗组(双号,30例)。对照组使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治疗组使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EBO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治疗组的93.33%(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高于治疗组,脱痂时间长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行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MEBO共同治疗,效果理想,可将瘢痕程度改善,减轻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性痤疮瘢痕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湿润烫伤膏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 痤疮瘢痕权重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茂清 贾鸿飞 高学坡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烧伤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烧伤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纳米银辅料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统计2组烧伤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炎性症状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统计2组创面愈合率并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2组瘢痕情况予以评估,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 d后2组血清ICAM-1、TNF-α均降低,血清IL-10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7和14 d后烧伤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性症状消失时间、创面愈合50%所需时间、创面愈合80%所需时间、创面愈合100%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4 d后NRS评分和治疗6个月后V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可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创面疼痛程度,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表皮生长因子-1 纳米银敷料 细胞间黏附因子-1 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 瘢痕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钰东 张荣 +1 位作者 刘琼 陈佳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骨质疏松 腰椎 压缩性骨折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胸腔积液、血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的价值
12
作者 张昌志 余倩 +1 位作者 王霄 彭春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实施胸腔积液、血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的4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液、组织、胸腔积液3种标...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实施胸腔积液、血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的4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液、组织、胸腔积液3种标本EGFR基因突变状态,以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种标本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42例患者中,共发生EGFR基因突变45.24%(19/42)。其中,L858R突变26.32%(5/19),19Del突变52.63%(10/19),G719X突变21.05%(4/19)。3种检查方式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治疗中实施胸腔积液、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价值确切,可以帮助医生更便捷地评估患者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响应程度,预测治疗效果,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血液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谢思华 高志超 +3 位作者 张维 邢佳会 梁经纬 孟繁浩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0期1081-1086,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治疗该靶点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重点讨论EGFR的靶向治疗方案,并详细阐述EGFR-TKIs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持久性(DTP)细胞的特征和EGFR... 目的探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治疗该靶点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重点讨论EGFR的靶向治疗方案,并详细阐述EGFR-TKIs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持久性(DTP)细胞的特征和EGFR突变导致NSCLC耐药的机制基础。结果EGFR靶向治疗疗效显著,但会引起药物耐受或耐药细胞的出现,最终导致肿瘤复发。结论深入研究药物耐受性和获得性耐药的根本原因,有助于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靶向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药物耐受性 获得性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复合移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矫立仁 林伟华 +2 位作者 钟穗航 梁珉 李叶扬 《现代医院》 2006年第9期47-48,共2页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促进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表皮复合移植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构成的复合皮修复...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促进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表皮复合移植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构成的复合皮修复切除瘢痕后的创面36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术中用rhEGF冲洗创面及皮片,术后用rhEGF湿敷于创面。对照组单用油纱布覆盖创面,每两天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观察复合移植皮片的成活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复合移植皮片愈合速度较对照组加快,复合移植皮片全部成活。20例获5个月~2年随访,移植皮片柔软光滑,无明显瘢痕增生,功能活动改善。治疗过程未见毒副作用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外用rhEGF可以促进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复合移植愈合速度,提高愈合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细胞异体真皮 复合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艳春 贾儒渊 +4 位作者 樊志慧 王朝凤 苏海燕 曹文娟 徐丹丹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35-38,43,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食管鳞状细胞癌76例为研究对象,并且以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GFR,分析不同组织EGFR阳性表达情况及与患者病...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食管鳞状细胞癌76例为研究对象,并且以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GFR,分析不同组织EGFR阳性表达情况及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EGFR阳性率72.4%(55/76)较癌旁正常组织27.6%(21/76)高(P<0.05)。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EGFR阳性表达有差异(P<0.05,P<0.01)。EGFR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FR阳性率较高,且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生存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淋巴结转移 浸润深度 TNM分期 总生存期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牛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对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泽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牛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对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行小肠或结肠造口手术且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合并感染的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1... 目的 探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牛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对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行小肠或结肠造口手术且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合并感染的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在常规全身综合治疗基础上均采用常规无菌消毒,对照组给予油纱布块填塞创面,实验组选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牛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1周、2周及1个月创面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缩小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1、2周,实验组创面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3.81%、14.29%,均低于对照组的57.89%、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患者创面缩小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2周、1个月,实验组患者创面缩小率分别为(31.56±2.47)%、(85.57±4.94)%,均高于对照组的(25.42±1.66)%、(74.28±4.51)%(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20.19±3.58)d短于对照组的(29.04±5.31)d(P<0.05)。结论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牛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对于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合并感染的患者,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住院患者及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肠造口周围脂肪液化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艳红 祁明信 黄秀榕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0期732-734,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牛LEC,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μg.L-1、1μg.L-1、10μg.L-1、20μg.L-1、50μg.L-...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牛LEC,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μg.L-1、1μg.L-1、10μg.L-1、20μg.L-1、50μg.L-1、100μg.L-1、1000μg.L-1rhEGF,加药后72h采用MTT法,在酶标仪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并观测细胞增殖变化。结果0μg.L-1、1μg.L-1、10μg.L-1、20μg.L-1、50μg.L-1、100μg.L-1、1000μg.L-1的rhEGF作用于LEC72h后MTT法测得的OD值分别为0.166±0.029、0.195±0.017、0.232±0.034、0.263±0.019、0.315±0.009、0.261±0.005、0.206±0.043。结论rhEGF对牛LEC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呈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晶状体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自体皮移植术后的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益伟 杨新蕾 +1 位作者 雷磊 张新合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自体皮移植术后的重度烧伤疗效.方法:将我院(2021年07月—2022年11月)收治以重度烧伤为诊断并接受自体皮移植的术后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20例,术后接受纳米银敷料包扎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自体皮移植术后的重度烧伤疗效.方法:将我院(2021年07月—2022年11月)收治以重度烧伤为诊断并接受自体皮移植的术后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20例,术后接受纳米银敷料包扎为对照组,在纳米银辅料外接受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自体皮移植术后第1d、第4天、8天、10天的植皮存活率,统计创面干燥、创面愈合时间(50%愈合与基本愈合),统计自体皮移植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的第4天、8天、10天较术后1d的植皮存活率均有所提升,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术后4天、8天、10天与术后1d组内比较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干燥、创面50%愈合与基本愈合的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自体皮移植术后不良反应率更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自体皮移植术后的重度烧伤患者中,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可提升术后植皮存活率,缩短患者在创面干燥、创面50%愈合与基本愈合的时间,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自体皮移植术后 重度烧伤 成纤维细胞 毛细血管数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兔眼结膜杯状细胞增生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葛健 周颖明 +2 位作者 徐建敏 王玲 吴永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9-521,共3页
目的通过在活体灰兔眼结膜囊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后运用病理检查方法来观察rhEGF对结膜杯状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6只雄性新西兰灰兔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先在每... 目的通过在活体灰兔眼结膜囊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后运用病理检查方法来观察rhEGF对结膜杯状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6只雄性新西兰灰兔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先在每只灰兔的双眼下穹窿近内眦角6mm作一纵形切口,切取2mm×4mm的结膜组织,用6-0手术缝线缝合伤口2针。2组所有的兔眼右侧组织经PBS染色后计数杯状细胞;2组所有左侧组织经过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后,在OLYMPUS BX51显微读片系统下观察结膜的杯状细胞形态。实验组中术后双眼用5×106U.L-1的rhEGF滴眼,每天4次,共用8d;而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滴眼,每天4次,共用8d。在上次取组织后5d拆除缝线;在取结膜组织手术后14d再按上述方法剪取用药后的2mm×4mm双侧结膜组织进行杯状细胞计数和组织病理学观查。结果实验组中,用rhEGF前结膜组织中的杯状细胞数(295.82±198.87)mm-2;用药后结膜的杯状细胞数达(457.65±225.71)mm-2。对照组用药前杯状细胞计数为(297.63±215.72)mm-2;用药后杯状细胞计数为(307.52±197.57)mm-2。2组间用药后以及实验组用药前后结膜的杯状细胞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用药前后和2组间用药前的杯状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GF在活体动物实验中对结膜的杯状细胞增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杯状细胞 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加速皮肤创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郝杰 彭波 +4 位作者 杨云霞 包旭 朱玲 冯云 范爱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6年第4期156-158,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ed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hEGF)对大鼠皮肤深Ⅱ度烫伤以及家兔皮肤切割伤愈合有无促进作用。方法:建立约10%的大鼠烫伤面积和长约10cm家兔切割伤后,测定给不同剂量的rhEGF治疗后不...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ed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hEGF)对大鼠皮肤深Ⅱ度烫伤以及家兔皮肤切割伤愈合有无促进作用。方法:建立约10%的大鼠烫伤面积和长约10cm家兔切割伤后,测定给不同剂量的rhEGF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烫伤创面愈合面积,创伤组织的病理组织学以及测定愈合时间来观察rhEGF对皮肤创伤的治疗作用。结果:rhEGF小、中、大剂量(每cm2创面200IU,400IU,800IU)可以缩短大鼠皮肤深Ⅱ度烫伤和家兔皮肤切割伤愈合的时间,同一时间内大鼠烫伤愈合面积高于对照组,同时还可以增加表皮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增生,三个剂量之间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局部应用rhEGF可以促进实验性皮肤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烫伤 切割伤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