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新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的影响
1
作者 杨志 秦冬梅 +1 位作者 周波 肖光军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第11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两种不同逆转录时长的实时荧光PCR法试剂均按以下方法处理。试剂盒内自带的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稀释度为1∶1,1∶1... 目的:探讨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两种不同逆转录时长的实时荧光PCR法试剂均按以下方法处理。试剂盒内自带的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稀释度为1∶1,1∶10,1∶100三个浓度水平的试验样本。每个浓度水平的样本检测16次,其中8次的混匀体系先混匀再瞬离后上机检测(混匀组),而另外8次的反应体系则直接瞬离后上机检测(非混匀组),检测结果以阈值循环数(Ct值)表示。比较每个浓度水平混匀组与非混匀组的结果差异。当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则进一步分析差异有无临床意义(实际意义),当两组的均值之差在0.5以内,则认为差异无临床意义。结果:对于逆转录时间较长的试剂,各浓度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逆转录时间较短的试剂,部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临床意义(组间均值之差在0.5以内)。结论: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时,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检测结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RNA
2
作者 彭梅 代长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6-7,共2页
本文用本所自己合成的引物,对30份怀疑HCV感染血清进行HCVRNART-PCR检测。该30份血清中,22份抗-HCV阳性,其中18份HCVRNA为阳性,8份抗-HCV阴性血清及怀疑阳性血清中,2份HVCRNA为阳性... 本文用本所自己合成的引物,对30份怀疑HCV感染血清进行HCVRNART-PCR检测。该30份血清中,22份抗-HCV阳性,其中18份HCVRNA为阳性,8份抗-HCV阴性血清及怀疑阳性血清中,2份HVCRNA为阳性。结果提示,抗-HCV抗体试剂盒用于检测急性HCV感染有其不足之处,结合PCR检测HCVRNA的方法可提高急性HCV感染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梦璋 梁剑辉 徐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的诱导痰和外周血IL-10 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诱导痰和外周血绝大多数未检测到IL-10 mRNA,部分缓解期患者有少量IL-10 mRNA表达。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和诱导痰均有IL-10 mRNA表达。结论: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过程与IL-10基因表达有关,且存在IL-10转录水平的合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反应 白细胞介素-10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短发夹RNA对鼻咽癌细胞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燕 陈始明 +2 位作者 陶泽璋 肖伯奎 段洪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7-470,共4页
目的研究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的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hTERTcDNA序列构建表达hTERT特异的、含荧光素... 目的研究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的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hTERTcDNA序列构建表达hTERT特异的、含荧光素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shRNA1。将质粒shRNA1转染人CNE,MTT法测定细胞增殖,以TRAP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以蛋白印记法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表达。结果质粒shRNA1及对照质粒shRNA2转染细胞后,大量细胞表达绿色荧光,其中shRNA1转染组见许多死亡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hRNA1转染组CNE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部分细胞增殖受抑制,癌细胞1天、2天的c-myc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分别下调约30.3%,31.2%。结论抑制CNE中端粒酶活性或hTERT基因表达将引起c-myc表达下调并进一步抑制细胞增殖。端粒酶与c-myc共同参与了CNE的发生、发展、增殖与分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NA干扰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硬化斑块环氧化物酶-2表达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恒方 杨期东 +2 位作者 苗旺 朱晓岩 黄晓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环氧化物酶-2(COX-2)及Ⅰ型膜相关前列腺素E合成酶(mPGES-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8只为正常对照组(1组),另24只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动物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环氧化物酶-2(COX-2)及Ⅰ型膜相关前列腺素E合成酶(mPGES-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8只为正常对照组(1组),另24只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动物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颈动脉狭窄无干预组(2组)、塞来昔布治疗组(3组)、通心络治疗组(4组),每组各8只。药物干预2周后取狭窄段颈动脉及对侧相应段的颈动脉,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印记(Westernblot)检测颈动脉斑块药物干预后COX-2及mPGES-1表达。结果2、3、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斑块的COX-2mRNA、mPGES-1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水平,与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4组较2组下调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较4组下调更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可能有益于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动脉疾病 环氧化物-2 通心络胶囊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人群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甘油三酯脂酶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表达减低 被引量:7
6
作者 唐勇 张万星 +3 位作者 宋光耀 郭怀斌 张明明 杨秀红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胰岛素抵抗人群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表达,探讨脂肪动员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选则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患者55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 目的通过检测胰岛素抵抗人群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表达,探讨脂肪动员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选则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患者55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敏感组27例和胰岛素抵抗组28例。在手术过程中取皮下脂肪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组织中ATGL、HSL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脂肪组织中ATGL、HSL蛋白的表达。结果胰岛素抵抗组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清甘油三酯、血清空腹胰岛素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均明显高于胰岛素敏感组,体质量指数25.31±1.54 vs 23.11±1.03,腰臀比0.98±0.24 vs 0.75±0.15,甘油三酯(1.98±0.56)mmol/L vs(1.04±0.24)mmol/L,空腹胰岛素(25.87±14.21)mU/Lvs(11.15±4.67)mU/L,游离脂肪酸(1.35±0.46)mmol/L vs(0.66±0.23)mmol/L(P<0.01)。胰岛素抵抗组皮下脂肪组织中ATGL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敏感组,0.92±0.13 vs 2.03±0.21、1.03±0.08 vs1.98±0.11(P<0.01);HSL mRNA和蛋白表达也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敏感组,1.35±0.21 vs 1.64±0.12、1.25±0.09 vs 1.42±0.15(P<0.01)。ATGL的蛋白表达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游离脂肪酸呈负相关(r=-0.235、-0.356和-0.214,P<0.01或<0.05);HSL的蛋白表达与空腹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和腰臀比呈负相关(r=-0.185、-0.246和-0.145,P<0.01或<0.05)。结论胰岛素抵抗状态时皮下脂肪组织中ATGL和HSL的表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皮下脂肪 胰岛素抵抗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和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晓斌 武雪亮 +4 位作者 赵轶峰 聂双发 梁峰 刘小飞 张迎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HERF1)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癌组)和癌旁正常组织(正常组)各50例,应用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HERF1)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癌组)和癌旁正常组织(正常组)各5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两组DNMT1 mRNA和NHERF1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两组DNMT1和NHERF1蛋白的表达,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应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两种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qRT-PCR法结果显示:癌组中DNMT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癌组中NHERF1 mRNA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IHC法结果显示:癌组中DNMT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癌组中NHER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癌组中DNMT1和NHERF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与病变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癌组织中DNMT1与NHERF1呈负相关(r=-0.491,P<0.01)。结论DNMT1高表达和NHERF1低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均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1 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 结直肠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彦生 王丽霞 +4 位作者 王留义 赵士超 王光公 段红艳 罗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技术,筛选在我院体检的老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8例(亚临床组),并选择体检正常者48例(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技术,筛选在我院体检的老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8例(亚临床组),并选择体检正常者48例(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的表达,同时观察亚临床组单核细胞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干预24h后环氧化酶2表达的变化。结果亚临床组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LDL-C、吸烟指数、环氧化酶2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H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明显抑制老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mRNA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的表达,在老年亚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挥调脂外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 环氧化2 RNA 信使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和鸟氨酸脱羧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顾立刚 王济 +3 位作者 张前 杨向竹 解华 彭桂英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观察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和鸟氨酸脱羧酶表达的影响,以及疏肝健脾方药的调控作用。方法 大鼠造模后选取第 9、14、19 周 3 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取肝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 目的 观察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和鸟氨酸脱羧酶表达的影响,以及疏肝健脾方药的调控作用。方法 大鼠造模后选取第 9、14、19 周 3 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取肝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鸟氨酸脱羧酶(ODC)表达,以及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用肝郁脾虚因素刺激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大鼠,在第9周后大鼠肝组织表达ODC比单纯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大鼠显著增强,并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在第 14 周和第 19 周时逐渐增强。结论 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化学诱发的大鼠实验性肝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疏肝健脾中药可以降低肝癌组织细胞中 ODC 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缚应激 实验性肝癌 鸟氨酸脱羧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C_4及其合成酶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重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琰 李若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白三烯C4(LTC4)及其合成酶表达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气道重建的相关性,探讨CVA的发病机制,为CVA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例入选患者分为支气管哮喘组、CVA组各20例,另择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技术检测静脉... 目的研究白三烯C4(LTC4)及其合成酶表达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气道重建的相关性,探讨CVA的发病机制,为CVA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例入选患者分为支气管哮喘组、CVA组各20例,另择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技术检测静脉血中LTC4的含量;应用RT-PCR检测LTC4合成酶在多形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选择对照组6例、支气管哮喘组6例、CVA组12例分别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右中叶支气管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测量基底膜厚度。结果支气管哮喘组LTC4含量及基底膜厚度显著高于CVA组和对照组,CVA组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各组基底膜厚度与静脉血LTC4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LTC4合成酶在CVA组和支气管哮喘组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TC4合成酶在多形核细胞中表达相对较强,在淋巴细胞中表达相对较弱。结论 CVA存在气道重建,静脉血中LTC4及其合成酶的表达可以作为CVA的快速诊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重建 白三烯 联免疫吸附实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家系琥珀酸脱氢酶D亚单位基因截短体R38X质粒构建和体外功能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志刚 郭伟 +4 位作者 寇秀娟 白云龙 许洪波 王琪 陈晓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亚单位SDHD基因截短体R38X的质粒。方法分析家族型颈动脉体瘤家系基因,进行SDHD基因外显子俘获"二代"测序分析。体外构建SDHD基因截短体并研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水... 目的构建并验证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亚单位SDHD基因截短体R38X的质粒。方法分析家族型颈动脉体瘤家系基因,进行SDHD基因外显子俘获"二代"测序分析。体外构建SDHD基因截短体并研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SDHD基因在家族性颈动脉体瘤中存在R38X突变,截短体在293T细胞中能良好表达,可抑制全长SDHD的转录。结论 SDHD基因突变截短体R38X能抑制表达,具体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脱氢 颈动脉体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截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K2α在人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玉 唐海珍 +2 位作者 毕芳芳 杨清 张淑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期84-8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α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6例人子宫内膜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其患者年龄44~67岁,中位年龄57.5岁。子宫内膜腺癌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19例(其中肌层...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α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6例人子宫内膜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其患者年龄44~67岁,中位年龄57.5岁。子宫内膜腺癌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19例(其中肌层浸润≤1/2为11例,〉1/2为8例),Ⅱ期9例,Ⅲ、Ⅳ期8例。组织学分级按2000年FIGO子宫内膜腺癌3级分类法:Ⅰ级11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标本和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K2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K2α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结果 CK2αmRNA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CK2α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CK2α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结论 CK2α表达或活性增加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密切相关,CK2α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潜在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2α 子宫内膜腺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人正常角膜及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海军 赵桂秋 +2 位作者 陆晓和 白浪 钟彦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560-1562,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人正常角膜及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基因表达,探讨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搜集24份真菌性角膜溃疡标本(溃疡组)及12份人正常角膜组织标本(对照组),其中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人正常角膜及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基因表达,探讨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搜集24份真菌性角膜溃疡标本(溃疡组)及12份人正常角膜组织标本(对照组),其中12份真菌性角膜溃疡组织和6份正常的角膜组织分别抽提组织总的RNA,以Primer5.0软件设计MMP-9的特异引物,并对标本RNA进行RT-PCR扩增,以MMP-9目的电泳条带与β-actin内参照条带灰度值比值代表相对表达量。分12份角膜溃疡组织和6份正常的角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MMP-9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角膜,且主要位于角膜上皮层、基底膜以及基质层。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组织中MMP-9的基因表达明显上调。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生、发展及角膜穿孔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有望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基质金属蛋白-9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的抗增殖作用与细胞内环氧酶-2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娜娜 吴曙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90-592,597,共4页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癌HepG2、Hep3B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系L02、QSG7701细胞以及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的表达,观察环氧酶抑制剂双氯芬酸(diclofenac)对上述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双...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癌HepG2、Hep3B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系L02、QSG7701细胞以及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的表达,观察环氧酶抑制剂双氯芬酸(diclofenac)对上述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双氯芬酸抗增殖作用与细胞内COX-2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种细胞系COX-2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cellcounting kit-8(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药物作用72h后的细胞增殖活性,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肝细胞癌HepG2、Hep3B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均高表达COX-2mRNA,正常肝细胞QSG7701微弱表达COX-2mRNA,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不表达COX-2mRNA。双氯芬酸在10~200μmol·L^-1内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pG2、Hep3B和L02细胞的增殖,作用72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76.41、35.21和87.44μmol·L^-1。双氯芬酸对QSG7701的抑制作用较弱,半数抑制浓度为170.23μmol-L^-1,对Fb细胞仅在浓度超过200μmol·L^-1时才表现出细胞毒性。结论环氧酶抑制剂双氯芬酸特异性地抑制COX-2mRNA高表达的肝细胞癌HepG2、Hep3B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提示双氯芬酸通过COX-2途径起抗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环氧-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对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实验性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琅 张微微 +2 位作者 黄勇华 郭文华 赵秀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80-983,共4页
目的探讨Rho激酶对缺血性脑白质损害的影响及Rho激酶抑制剂对缺血性脑白质损害的干预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缺血组和治疗组给予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处理;术后治疗组给... 目的探讨Rho激酶对缺血性脑白质损害的影响及Rho激酶抑制剂对缺血性脑白质损害的干预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缺血组和治疗组给予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处理;术后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腹腔注射,对照组和缺血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手术1个月后评价测定各组大鼠脑深部白质纤维密度、星形胶质细胞数目以及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缺血组大鼠脑深部白质纤维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增多,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脑深部白质纤维密度较缺血组明显增高,星形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激酶异常活化与缺血性白质损害相关,Rho激酶抑制剂可改善慢性低灌注状态下大鼠脑白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RHO相关激 干预性研究 脑缺血 星形细胞 基因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患者的腺苷酸环化酶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年菊 梁清华 +3 位作者 萧梅芳 区建刚 熊新贵 卢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急性期、恢复期患者的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探讨其不同病期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选择CI急性期、恢复期患者各30例,健康者15例,抽取三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抽提总RNA,用RT-PCR技术检测AC表达。结果CI急性期患者AC m...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急性期、恢复期患者的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探讨其不同病期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选择CI急性期、恢复期患者各30例,健康者15例,抽取三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抽提总RNA,用RT-PCR技术检测AC表达。结果CI急性期患者AC mRNA表达缺失,恢复期患者较健康者表达降低(P<0.05)。结论CI缺血缺氧状态下机体抑制性激素可能占主导地位,与抑制型G蛋白耦联结合后抑制AC活性,降低细胞基础cAM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腺苷酸环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在鼠肥大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慧云 何韶衡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检测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在鼠肥大细胞的表达。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分析方法,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PAR-1、PAR-2、PAR-3和P... 目的检测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在鼠肥大细胞的表达。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分析方法,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PAR-1、PAR-2、PAR-3和PAR-4在鼠肥大细胞P815和MC/9的表达。结果肥大细胞P815和MC/9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表达PAR-1、PAR-2、PAR-3和PAR-4。结论肥大细胞表达PAR-1、PAR-2、PAR-3和PAR-4,为进一步研究肥大细胞PARs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活受体 肥大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流式细胞术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翼状胬肉组织HMG-CoA还原酶和LDL受体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喻谦 柳林 王永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84-285,共2页
目的:研究LDL-R基因和HMG-CoA-R基因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各10例,正常结膜组织10眼。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膜中HMG-CoA-R和LDL-R的相对mRNA含量。结果: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HMG-... 目的:研究LDL-R基因和HMG-CoA-R基因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各10例,正常结膜组织10眼。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膜中HMG-CoA-R和LDL-R的相对mRNA含量。结果: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HMG-CoA-R及LDL-R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球结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CoA-R和LDL-R基因可能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羟甲基戊二酰辅A还原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受体B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在鼻咽癌中的定量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文胜 张哲 +5 位作者 谢莹 易翔 赵卫民 徐志文 唐安洲 黄光武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6-379,共4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B,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n factor,BDN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对57例鼻咽癌组织、20例...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B,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n factor,BDN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对57例鼻咽癌组织、20例鼻咽炎性黏膜组织中的TrkB、BDNF进行检测。结果实时荧光PCR结果为TrkB、BDNF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鼻咽炎性黏膜组织(P<0.05)。TrkB表达随鼻咽癌临床浸润程度的升高,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上调(P<0.05)。BDNF在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TrkB的表达强度与BDNF有正相关的关系(rs=0.281,P<0.05)。结论表明TrkB和BDNF在鼻咽癌的浸润和转移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异性阻断TrkB/BDNF信号传导通路,将为临床治疗鼻咽癌找到新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tr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抑制剂对Fra-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云龙 宋晓飞 +3 位作者 段云静 赵辉明 赵瑞力 曹云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6期322-325,共4页
目的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Fos related antigen-1,Fra-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arcinoma cell,LSCC)中表达情况,观察喉癌Hep-2细胞中应用ERK抑制后Fra-1表... 目的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Fos related antigen-1,Fra-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arcinoma cell,LSCC)中表达情况,观察喉癌Hep-2细胞中应用ERK抑制后Fra-1表达变化,分析LSCC中Fra-1表达在多个参数组别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LSCC和21例癌旁组织中ERK和Fra-1表达情况,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加入ERK抑制剂(SCH772984)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人喉癌Hep-2细胞中Fra-1 mRNA表达量,分析LSCC中Fra-1基因蛋白表达与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LSCC中ERK、Fra-1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ERK(P<0.01),Fra-1(P<0.05),实验组中Fra-1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SCC中Fra-1蛋白水平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相关,与病理分级、年龄、解剖分区无关。结论 LSCC中ERK、Fra-1蛋白水平表达均增高,Hep-2细胞中ERK基因受抑制后明显降低Fra-1基因的表达活性。ERK和Fra-1基因之间可能关联表达促进喉癌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ERK Fr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