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茱萸的现代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倩 张馨月 +2 位作者 刘俊伶 贾楠 王飞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388-396,共9页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为国药大宗品种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其功擅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目前从山茱萸中已提取鉴定出包括环烯醚萜苷类、鞣质类、三萜类、黄酮类等200余种活性成分。本文从山茱萸的药效成分和分子信号通路等方面切入...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为国药大宗品种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其功擅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目前从山茱萸中已提取鉴定出包括环烯醚萜苷类、鞣质类、三萜类、黄酮类等200余种活性成分。本文从山茱萸的药效成分和分子信号通路等方面切入,对山茱萸的现代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实验研究表明,山茱萸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氧化、保护神经系统、保护心血管系统、保肝护肾、调节免疫、抗肿瘤、调节糖脂代谢、抗骨质疏松、抑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其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本文提出展望,旨在为山茱萸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药理作用 药效机制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柴胡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
2
作者 任海伟 彭丹妮 +5 位作者 魏浛夷 申兴国 郭晓鹏 赵洪源 潘立超 田亚琴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8期80-89,共10页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柴胡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得到柴胡抗氧化应激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柴胡与氧化应激的交集靶点以及可能的信号通路,预测柴胡主要活性成分与氧化应激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柴胡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得到柴胡抗氧化应激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柴胡与氧化应激的交集靶点以及可能的信号通路,预测柴胡主要活性成分与氧化应激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从柴胡中筛选得到14种活性成分及378个作用靶点,后与1 934个氧化应激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191个共同靶点。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柴胡的抗氧化应激作用主要通过影响癌症通路、阿尔茨海默病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实现。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从柴胡中筛选出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抗氧化应激核心靶点间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综上,柴胡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节机体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柴胡 氧化应激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乳乐方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白凯迪 杨宇婷 +6 位作者 史亚军 杨鑫鑫 郭新荣 杨华 代引海 周静 蒲瑞生 《现代中医药》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乳乐方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平台以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为标准对乳乐方的药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与靶点预测,然后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蛋白基因名称标准化;在GeneCard...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乳乐方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平台以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为标准对乳乐方的药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与靶点预测,然后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蛋白基因名称标准化;在GeneCards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收集和筛选乳腺增生的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软件获取乳乐方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靶点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接着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有效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将乳乐方的关键活性成分与作用乳腺增生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乳乐方靶点313个,乳腺增生疾病靶点555个,乳乐方作用于乳腺增生靶点98个,核心靶点与乳腺癌相关靶点密切相关。结果表明乳乐方作用乳腺增生可能与调节内分泌耐药、PI3K-Akt信号通路、微小RNA与癌症信号通路相关。结论乳乐方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和TP53等核心靶点进而调控内分泌耐药、PI3K-Akt信号通路、微小RNA与癌症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抗炎、抗氧化等防治乳腺增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乐方 乳腺增生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析活血化瘀涂搽药剂治疗皮肤瘀青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肖琬 李嘉航 +5 位作者 严志鹏 李宪昌 刘海骄 李彦斌 刘珊珊 何怀阳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7期59-66,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析活血化瘀涂搽药剂治疗皮肤瘀青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数据库,并查阅相关文献筛选活血化瘀涂搽药剂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与GeneCards、OMIM、DisGeNET、GenCLiP3数据库获取皮肤瘀青...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析活血化瘀涂搽药剂治疗皮肤瘀青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数据库,并查阅相关文献筛选活血化瘀涂搽药剂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与GeneCards、OMIM、DisGeNET、GenCLiP3数据库获取皮肤瘀青的靶点取交集;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STRING搭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富集分析和GO富集分析;使用iGEMDOCK进行分子对接;ELISA检测患者用药前后血清中EGFR、MMP-2含量。结果:获得活血化瘀涂搽药剂活性成分83个、靶点932个、皮下瘀青靶点2141个、交集靶点52个、富集分析得KEGG信号通路116条、GO功能条目269个;活血化瘀涂搽药剂治疗瘀青的关键靶点为EGFR、ESR1、ERBB2、PTGS2、GSK3B、HSP90AA1、MMP-2等,主要作用于癌症的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PI3K-Akt、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等信号通路,其中涉及蛋白质磷酸化、蛋白水解、异生刺激、染色质重塑、蛋白质结合、ATP捆绑等过程。从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验证活血化瘀涂搽药剂修复造影术后并发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血清样本中EGFR、MMP-2含量升高(P<0.05)。结合GO富集分析结果,提示活血化瘀涂搽药剂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血清EGFR、MMP-2水平,发挥修复造影术后并发皮肤损伤的作用。结论:活血化瘀涂搽药剂可能通过烟花苷、紫云英苷等成分作用于EGFR、MMP-2发挥治疗皮肤瘀青的作用,分子对接可为其药理机制提供依据。此方还可能通过上调EGFR、MMP-2水平,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发挥治疗皮肤瘀青的作用,该过程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涂搽药剂 皮肤瘀青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
5
作者 谢宝琳 吴钉红 卢传坚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96-205,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生物信息分析网站(TCMSP,BATMAN-TCM,贝尔斯坦数据库,CNPD)并查阅文献,筛查和预测固本抗敏方有...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生物信息分析网站(TCMSP,BATMAN-TCM,贝尔斯坦数据库,CNPD)并查阅文献,筛查和预测固本抗敏方有效成分,与Drugbank收集的慢性荨麻疹小分子药物计算化学描述符进行比较,通过“rule of five”筛选类药性成分,并进一步与慢性荨麻疹小分子药物的功效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潜在活性成分及其靶点;检索GeneCards和OMIM疾病数据库获取慢性荨麻疹疾病靶点,与潜在活性成分靶点通过映射取交集,作为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靶标,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将作用靶标导入STRING数据库,对靶标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MCODE聚类和网络括扑性质分析,得到核心靶标,将核心靶标导入BioGPS数据库,分析核心靶标在皮肤和淋巴结以及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的表达丰度,同时对核心靶标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检索得到固本抗敏方成分1124个和有关慢性荨麻疹西药小分子药物25种;类药性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潜在活性成分349个,预测得到90个作用靶点;MCODE聚类和网络括扑性质分析得到HIF1A、IL6、MAPK3等10个等核心靶标,这些核心靶标在皮肤、淋巴结、CD4+T细胞、CD8+T细胞均有表达,且与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分子组成和细胞功能有关,其中包含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去氧紫草素、yinyanghuoA和9alpha-hydroxyfraxinellone-9-o-beta-d-glucosid等活性成分通过INS、MAPK3、JAK2等靶标调控GBKMF治疗银屑病的治疗机制。结论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PI3K-Akt等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固本抗敏方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布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春娟 薛子成 许莉莉 《食品与药品》 2025年第3期I0016-I0021,共6页
昆布是常用海洋中药之一,传统医学多选其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昆布还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抗肺纤维化、抗肾纤维化、抗多药耐药、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增强免疫和心肌保护等多种... 昆布是常用海洋中药之一,传统医学多选其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昆布还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抗肺纤维化、抗肾纤维化、抗多药耐药、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增强免疫和心肌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就昆布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昆布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布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桃红四物汤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黎广勇 周莉 +4 位作者 饶丹 杨增颖 吴青 冯娜娜 黎红 《内科》 2025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白癜风的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及文献筛选出桃红四物汤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采用GeneCards、DrugBank、TTD数...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白癜风的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及文献筛选出桃红四物汤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采用GeneCards、DrugBank、TTD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靶点蛋白基因名称。在潜在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间取交集,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应用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可视化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应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共筛出59个潜在活性成分,得到20个桃红四物汤治疗白癜风的潜在靶点。“成分-靶点”网络图中degree值排名前三的成分依次为:槲皮素,有12个作用靶点;山柰酚,有8个作用靶点;木犀草素,有7个作用靶点。PPI网络图中degree值最高的前3个关键靶点分别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GO富集分析最终筛选出24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13条、分子功能8条、细胞组成3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出3条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胆碱能突触通路、糖尿病心肌病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与AKT1、AChE、MPO均显示出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桃红四物汤治疗白癜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AChE、MPO等靶点,调控胰岛素抵抗通路、胆碱能突触通路、糖尿病心肌病通路,从而发挥治疗白癜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 桃红四物汤 白癜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柴胡银翘散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谭书旭 戴飞跃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41-47,I0008-I0011,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银翘散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柴胡银翘散活性成分,并通过文献搜索进行补充。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在OMIO、TTD、Disgnet数据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银翘散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柴胡银翘散活性成分,并通过文献搜索进行补充。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在OMIO、TTD、Disgnet数据库收集发热相关靶点。利用Venny在线网站取得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得到潜在核心靶点,并制作韦恩图。运用String数据库获得潜在核心靶点PPI。利用Metascape进行GO分析及KEGG分析,选取前10作为核心通路。使用Cytoscape软件的CMODE插件选取PPI的核心网络,并将其中靶点作为核心靶点来源之一。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选取度值前20作为核心成分。通过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166个柴胡银翘散的活性成分,关键成分有表小檗碱、金合欢素、光甘草定等;潜在核心靶点225个,关键靶点有PIK3R1、HSP90AA1、PDGFRB等。GO富集分析提示该方治疗发热性疾病主要涉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正向调节、对脂多糖的反应、蛋白质磷酸化、膜阀、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提示该方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免疫炎症调节通路治疗感染发热性疾病。结论柴胡银翘散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银翘散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发热性疾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百合固金汤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王红涛 赵克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5期23-26,I0009-I0011,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百合固金汤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等数据库统计并筛选百合固金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CTD数据库检索支原体肺炎的相...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百合固金汤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等数据库统计并筛选百合固金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CTD数据库检索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将获得的成分靶点与支原体肺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交集基因。利用Cytoscope3.10.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分析核心作用靶点,同时构建PPI网络筛选关键蛋白。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和微生信云平台将交集靶点基因进行KEGG和GO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富集气泡图和柱状图。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探索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从百合固金汤10味药材中筛选获得有效活性成分133种,潜在靶点650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疾病靶点454个以及交集基因99个。其中豆甾醇、γ-氨基丁酸、β-谷甾醇、槲皮素、山柰酚等关键活性成分以及TNF、IL-6、TP53、AKT1、JUN等靶点在整个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分子对接显示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百合固金汤治疗MPP的潜在机制提示是通过调节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NF-κB、HIF-1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固金汤 支原体肺炎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生姜-陈皮”药理作用机制
10
作者 鞠吉东 玄静 +2 位作者 宋芝秀 刘燕 王树增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与“生姜-陈皮”药对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筛选“生姜-陈皮”药对的有效成分、有效靶点与疾病并进行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生姜有效成分17个、陈皮10个,“生姜-陈皮”药对靶蛋白10个,富集分析显示其生物学过...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与“生姜-陈皮”药对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筛选“生姜-陈皮”药对的有效成分、有效靶点与疾病并进行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生姜有效成分17个、陈皮10个,“生姜-陈皮”药对靶蛋白10个,富集分析显示其生物学过程与细胞的代谢、凋亡最为密切,癌症通路最具显著性。结论“生姜-陈皮”药对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及控制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对各类癌症尤其是肝癌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陈皮 网络药理 药理作用 机制 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二至丸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朱可意 向聪莲 +3 位作者 秦爽 张琴 武亦阁 杨义成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6期30-37,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二至丸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筛选二至丸的有效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及DisGeNET数据库筛选脂溢性皮炎相...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二至丸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筛选二至丸的有效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及DisGeNET数据库筛选脂溢性皮炎相关靶点,并与二至丸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平台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核心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以评估核心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结果二至丸潜在靶点264个,脂溢性皮炎相关靶点725个,两者交集靶点42个。二至丸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核心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金合欢素等,核心靶点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肿瘤蛋白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过程739项、细胞组分21项、分子功能108项,KEGG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槲皮素等核心成分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木犀草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木犀草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复合体的稳定性。结论二至丸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调节免疫平衡及皮脂腺的分泌等方面来治疗脂溢性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脂溢性皮炎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年地榆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杰 谢开勇 +6 位作者 袁丽 田朝娥 李丹 汤柳 宋伟 刘刚 周本宏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69-1678,共10页
传统中药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现代研究对地榆的止血凝血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过敏作用、抗炎作用、抗菌作用、抗肿瘤作用、肾保护作用、升高白细胞作用等药理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机制明确。其中止血凝血作用机制是通过... 传统中药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现代研究对地榆的止血凝血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过敏作用、抗炎作用、抗菌作用、抗肿瘤作用、肾保护作用、升高白细胞作用等药理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机制明确。其中止血凝血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凝血酶及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抗氧化作用机制是上调抗氧化酶表达和清除氧自由基;抗过敏作用机制是抑制β-己糖氨酶和白介素-4的产生、释放或促进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及激活;抗炎作用机制与巨噬细胞极化、聚集和迁移、脂质代谢、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激活、自噬、核因子κB/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核因子κB/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等相关;抗菌作用机制破坏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结构和内部微观结构、干扰细菌总蛋白的合成、降低细胞膜流动性及改变代谢通路等相关基因表达,或抑制青霉素结合蛋白2a表达和mecA基因表达;抗肿瘤作用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核因子κB、缺氧诱导因子1、丝裂原化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肾素—血管紧张素/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Wnt、自噬等信号通路及脂质磷酸酶活性相关;肾保护作用机制是抗氧化、抗炎、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升高白细胞作用机制与自噬、造血系统相关通路和相关基因、造血生长因子等表达、糖代谢、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的途径相关。在临床上用于消化道出血等出血症、过敏性紫癜及急性湿疹、烧烫伤、痤疮及压疮、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且地榆制剂地榆升白片常用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效果明确,表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传统中药地榆临床应用。本文对地榆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地榆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药理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地榆升白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养血安胎颗粒治疗复发性流产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心蕾 贡磊磊 +5 位作者 王晓霞 张雪艳 赵涵 姚伟洁 袁偲偲 冯欣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养血安胎颗粒治疗复发性流产(RSA)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数据库收集养血安胎颗粒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映射靶标,通过OMIM、GeneC...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养血安胎颗粒治疗复发性流产(RSA)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数据库收集养血安胎颗粒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映射靶标,通过OMIM、GeneCards、Drugbank、PharmGkb、TTD数据库收集RSA疾病靶标,并通过在线工具draw venn diagram分析药物与疾病靶标交集,导入STRING数据库,分析共有靶标相互作用关系(PPI),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外,根据Degree值分析养血安胎颗粒治疗RSA的核心靶标,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靶标与化学成分之间结合度,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共收集养血安胎颗粒化学成分70个和靶标236个,疾病靶标去重后获得453个。通过交集分析共获得66分共有靶标。PPI互作分析发现IL6、MMP9、TNF、IL1B、IL10等靶标是养血安胎颗粒治疗RSA核心靶标。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共有靶标主要作用于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进一步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度值(degree)靠前的靶标MMP9与芍药苷、芝麻素、槲皮素和山柰酚对接良好。尤其是芍药苷对接结果优于阳性对照。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养血安胎颗粒中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MMP9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RS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安胎颗粒 复发性流产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多维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物-靶点-分子对接-疾病”关联网络研究五子养脏汤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沈洁 邓树梅 +6 位作者 吴小娟 罗心如 孙铭瑶 顾一凡 苏广恒 吴媛媛 罗志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7期13-18,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五子养脏汤在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对五子养脏汤中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检索,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人类基因综合数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五子养脏汤在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对五子养脏汤中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检索,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相关靶标,绘制药物疾病交集基因VENNY图,将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获取核心基因;在DAVID数据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构建疾病-通路-靶点-成分-药物网络图;运用AutoDockTools对相关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筛选得出的53个化合物和254个药物相应靶点,建立PPI核心网络,关键蛋白涉及蛋白激酶B1(AKT1)、白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B、肿瘤蛋白53(TP53)等。GO功能富集分析取得850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658个,细胞组成84个,分子功能108个;KEGG通路富集取得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相关(P<0.05)的143条通路,涉及癌症、液体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途径。进行分子对接后所得结果表明,五子养脏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ALB、TNF等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五子养脏汤中的活性化合物可通过多通路、多靶点的方式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角度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五子养脏汤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5
作者 许昊男 王小敏 +1 位作者 刘姝婷 许蕾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探讨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养胃颗粒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CAG相关疾病靶点,将共同靶点与潜在活性成分导入Cytosc... 目的探讨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养胃颗粒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CAG相关疾病靶点,将共同靶点与潜在活性成分导入Cytoscape 3.10.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共同靶点-CAG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度值排名前五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获得养胃颗粒137个潜在活性成分,CAG与2765个靶点相关,潜在活性成分与CAG有170个共同靶点。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核心靶点包括IL-6、TNF、TP53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癌症的发病途径、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度值前五的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养胃颗粒治疗CAG的主要机制可能通过槲皮素等核心成分作用于IL-6等靶点发挥作用,为深入阐明养胃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胃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抗肺癌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2期1193-1199,共7页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单体,其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降血糖、降血脂、神经保护、免疫调节等。该文主要通过综述小檗碱对小鼠肺癌Lewis细胞、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人巨细胞肺癌细胞、人大细胞肺腺癌...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单体,其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降血糖、降血脂、神经保护、免疫调节等。该文主要通过综述小檗碱对小鼠肺癌Lewis细胞、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人巨细胞肺癌细胞、人大细胞肺腺癌细胞、人肺鳞癌细胞等的抑制作用,详细阐释小檗碱抗肺癌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小檗碱在肺癌方面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肺癌 肺癌细胞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抗皮肤癌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5期447-450,469,共5页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腹泻、抗高血压、抗缺氧、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外,还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该文主要从小檗碱一直皮肤癌的形成,以及抑杀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和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腹泻、抗高血压、抗缺氧、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外,还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该文主要从小檗碱一直皮肤癌的形成,以及抑杀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和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小檗碱在皮肤癌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抗肿瘤作用 皮肤癌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秉妤 陈宁 +4 位作者 崔亚男 朱凯晴 姜朋欣 王旭涛 李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8-1319,共12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方法】在TCMSP数据库收集黄芩、黄柏、大黄、黄连、板蓝根和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仔猪腹泻相关靶点,并通过Uni...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方法】在TCMSP数据库收集黄芩、黄柏、大黄、黄连、板蓝根和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仔猪腹泻相关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收集到的靶点进行标准化。通过Venn在线作图网站获得共有靶点,并使用Cytoscape 3.9.1制作药物-靶点网络图得到主要活性成分。对共有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制作PPI网络图,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PubChem和PDB数据库分析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的3D结构文件,并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9 Client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汉黄芩素、β-谷甾醇、金合欢素、去氢丹参酮ⅡA和四氢小檗碱,核心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黄止痢复方主要作用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富集到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细胞凋亡、血管生成、IL8产生、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黄止痢复方主要作用靶点富集在信号转导、免疫系统、病毒性感染等相关分子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汉黄芩素与TNF,去氢丹参酮ⅡA、四氢小檗碱和金合欢素与STAT3都显示出良好对接活性。【结论】四黄止痢复方可能通过汉黄芩素、β-谷甾醇、金合欢素、去氢丹参酮ⅡA和四氢小檗碱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IL6、VEGFA、STAT3、TNF、CASP3等靶点,进而通过癌症通路、脂质与粥样动脉硬化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通路对仔猪腹泻起到抗炎、抗氧化等治疗效果,体现了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黄止痢复方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仔猪腹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山西陈醋的小分子肽类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丽媛 范三红 +2 位作者 曹林旭 秦雪梅 李震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41,共11页
目的:明确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针对心血管等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成分。运用Genecards... 目的:明确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针对心血管等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成分。运用Genecards、Drugbank 5.0、DAVID等数据库对小分子肽类化合物靶点及通路进行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使用Autodock Dock 1.5.6和PyMol 2.5.5进行山西陈醋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共鉴定出41个小分子肽类化合物,其中包括27个环二肽、10个直链二肽和4个三肽类化合物。其发挥心血管和肥胖等保健作用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包含14个活性成分和109个药物靶点。通路富集分析得到5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yclo(Leu-Pro)、Val-Val、Pro-Phe、Cyclo(His-Pro)等成分可能与核心靶点F2、MAPK1,MMP9、VCAM1等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初步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山西陈醋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预防调节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疾病的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陈醋 分子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梦棣 梁鸿艺 +1 位作者 时光喜 李静蔚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1-68,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platform,TCMSP)、BATM-TCM数据库等筛选黄芪补肾活血汤主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platform,TCMSP)、BATM-TCM数据库等筛选黄芪补肾活血汤主要活性成分以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搜索乳腺癌相关基因并进行筛选,将黄芪补肾活血汤靶点与乳腺癌基因进行映射,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及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核心基因。将黄芪补肾活血汤复方成分与关键靶点通过Swiss Dock网站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黄芪补肾活血汤有效成分136个,潜在治疗靶点828个,其中76个是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潜在靶点。在蛋白互作网络中发现TP53、VEGFA、MAPK8、JUN、EGF等可能是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关键靶点。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发现作用机制涉及的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中的microRNAs、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复合物肌膜、转录因子结合、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核受体活性、癌症中的转录调控异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显示,化合物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木犀草素、植物甾醇与关键靶点PGR、ADRB2、NR3C2、PREE1、SCN5A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发现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主要是通过抗癌、抑制雌激素受体的表达、调节免疫等多通路、多靶点实现的,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法,给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黄芪补肾活血汤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