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兴隆国家地质公园溶洞的成因及时代探讨
1
作者 张皓月 姜群鸥 +1 位作者 张绪教 王姗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6,共9页
岩溶洞穴作为地球关键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景观和科学研究价值。已有研究对与溶洞形成密切相关的构造报道较少,对溶洞形成时代的定量分析更是缺乏。文章基于河北省兴隆县陶家台洞穴形态特征、组成洞穴的地层产状和构造的详细调查,结... 岩溶洞穴作为地球关键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景观和科学研究价值。已有研究对与溶洞形成密切相关的构造报道较少,对溶洞形成时代的定量分析更是缺乏。文章基于河北省兴隆县陶家台洞穴形态特征、组成洞穴的地层产状和构造的详细调查,结合沉积物矿物X射线衍射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对兴隆溶洞成因及时代开展了研究。组成溶洞的中元古代含燧石团块白云质灰岩中发育2条断层,溶洞自上而下顺断层倾向发育,属断裂构造形成的差异溶蚀型溶洞。洞穴中上部灌入的红土堆积与洞外风化壳残积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且洞穴中发育有经地表水溶滤而富铁的红色钟乳石,表明洞穴内堆积的红土来源于洞外,溶洞形成时代应在红土形成之后。通过区域对比,地表残积红土为唐县期(3.1~3.7 Ma)夷平面的产物,说明溶洞形成时代应在上新世早期。文章提出了兴隆溶洞发育受控于断层的新认识,并较好地约束了其形成时代,可为其他区域岩溶地貌的成因及时代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构造 古土壤 地球化学 国家地质公园 兴隆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汉代黄河古河道与临戎古城位置的考证
2
作者 李成路 张绪教 +2 位作者 武法东 叶培盛 张皓月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831,共14页
黄河流域古河道的变迁对文化遗址形成的影响,是黄河文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黄河中上游的河套盆地,公园内汉代临戎古城遗址的位置一直存在争论,确定黄河古河道与其相对位置关系是关键。通过对临戎... 黄河流域古河道的变迁对文化遗址形成的影响,是黄河文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黄河中上游的河套盆地,公园内汉代临戎古城遗址的位置一直存在争论,确定黄河古河道与其相对位置关系是关键。通过对临戎古城遗址周边10 km范围进行网格化槽型钻取心,利用钻孔数据构建三维粒度属性模型与沉积结构模型,对隐伏的古河道位置进行了较为精准地确定;并通过钻孔岩心沉积相分析与年代学测试,对古河道的沉积结构与年代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临戎古城遗址西3 km处存在(2.39±0.24) ka~(1.36±0.05) Cal ka BP的黄河古河道,自南向北流经临戎城西。以此确定的黄河与朔方郡各属县治城的相对位置符合史料的记载。本研究从沉积学角度为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临戎古城遗址位置的考证提供了地质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古河道 临戎古城 三维可视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乃草原石城国家地质公园
3
《新疆林业》 202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吉木乃草原石城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境内的萨吾尔山山前丘陵地带。景区拥有雄奇的地质景观,绚烂的草原花海、独特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石洞神泉。由于差异风化和重力崩塌等地质作用,形成了别... 吉木乃草原石城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境内的萨吾尔山山前丘陵地带。景区拥有雄奇的地质景观,绚烂的草原花海、独特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石洞神泉。由于差异风化和重力崩塌等地质作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花岗岩石蛋和石蛋垒砌地貌,石臼、石穴、石洞、石盆、石林、石柱、石槽、崖壁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类型多样、造型各异、规模宏大,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和科学教育价值,堪称“奇石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质公园 萨吾尔山 吉木乃 地质景观 历史文化底蕴 民族风情 差异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国家公园评估区揽胜 大石围国家地质公园
4
作者 丘富生(文/图) 《广西林业》 2024年第11期16-17,共2页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大石围地质公园”)位于广西西北部乐业县境内,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倾斜过渡的东南斜坡地带,分为一个主体园区和布柳河、百朗2个附属景区。主体园区涉及同乐、花坪、逻沙3个乡镇,面积117...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大石围地质公园”)位于广西西北部乐业县境内,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倾斜过渡的东南斜坡地带,分为一个主体园区和布柳河、百朗2个附属景区。主体园区涉及同乐、花坪、逻沙3个乡镇,面积117平方公里;布柳河景区位于新化镇,面积5平方公里;百朗景区位于幼平乡,面积6平方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质公园 广西西北部 斜坡地带 云贵高原 广西乐业 乐业县 评估区 西南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崇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与旅游管理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思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784-10785,共2页
对国家地质公园的相关概念以及建设背景进行了简要说明。以上海崇明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通过描述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申报过程以及管理模式,总结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现状,并对其管理模式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国家地质公园 上海崇明国家地质公园 旅游资源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AHP模型的化石类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研究——以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被引量:22
6
作者 吴宇辉 肖时珍 +1 位作者 胡馨月 张丽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38,169,共7页
采用SWOT-AHP模型对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进行分析,探究化石类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的不足以及今后开发的侧重点。分析发现: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资源、周边... 采用SWOT-AHP模型对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进行分析,探究化石类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的不足以及今后开发的侧重点。分析发现: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资源、周边旅游业发展、政策、科普旅游产品、品牌知名度、客源市场等指标综合权重分别为0.5104、0.0605、0.0296、0.0719、0.0509、0.0488,在未来科普旅游开发中应采取"优势—威胁"发展战略。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开发差异性科普旅游产品、打造优质科普基地、推进申遗或申世工作、打造古生物品牌、多维度解说等建议,以期探索一种适用于关岭国家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开发思路,为化石类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类国家地质公园 科普旅游 开发策略 SWOT-AHP模型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41
7
作者 肖景义 侯光良 +2 位作者 唐仲霞 张玉珍 祝佳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在系统阐述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和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在系统阐述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和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形态典型、景观奇特、保存良好;地质遗迹可分为8个大类,16个亚类;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康体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其中尤以水体景观、峰丛地貌和黄河奇石最为典型,属于国家级资源。研究结果不仅为地质遗迹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而且对于正确认识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状况,深入进行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分类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国家地质公园 青海贵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SWOT分析与深度开发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卫朋 刘起 +4 位作者 鲜锋 李娟 孔祥辉 骆菲菲 康志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3-599,共7页
针对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市场疲软,与黄土地质遗迹极高的科学、科普价值不匹配等问题,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系统诊断,提出了加快现代化地质博物馆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普效应、整合资源、联合... 针对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市场疲软,与黄土地质遗迹极高的科学、科普价值不匹配等问题,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系统诊断,提出了加快现代化地质博物馆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普效应、整合资源、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产权分离、广泛融资等发展战略,以期为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深度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黄土 国家地质公园 SWOT 数字博物馆 产权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何小芊 王晓伟 +1 位作者 熊国保 刘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91,共6页
2001年4月至2013年12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了七批共240处国家地质公园。随着国家地质公园数量的增长,其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结构和演化规律。通过GIS空间分析发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凝聚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具... 2001年4月至2013年12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了七批共240处国家地质公园。随着国家地质公园数量的增长,其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结构和演化规律。通过GIS空间分析发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凝聚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具有空间集群分布的特征;分布的高密度地区为1个带状区域和4个块状区域。通过对不同阶段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分布重心向北迁移、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关系日趋紧密。地质构造条件、地质公园的旅游化以及拟建地政府部门认知水平是影响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演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质公园 空间分布 演化规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被引量:43
10
作者 龚明权 马寅生 +1 位作者 田明中 陈英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5-338,共14页
作者对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四个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对公园各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评价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方法。在定性评价中,从美、古、奇、名、特、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在定量评价方面,采用... 作者对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四个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对公园各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评价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方法。在定性评价中,从美、古、奇、名、特、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在定量评价方面,采用了层次分析法,选取旅游地中的旅游资源、资源环境条件等作为评价对象,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对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作出评价和鉴定,划分了四个景区的等级,并详细分析其结果,从而揭示了该公园旅游资源的潜力和吸引力,为该其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旅游资源评价 定性评价法 定量评价法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及科学意义 被引量:18
11
作者 方世明 郭旭 +2 位作者 郑斌 阎世龙 孙占亮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5-610,共6页
所谓冰洞是指全年365天都存在冰的洞,是一种极神秘的洞穴旅游资源。目前国内发现的冰洞只有10多处,其中山西宁武冰洞冰量最大,形态最好,冰花种类最多,是一处十分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本文在对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进行总体介绍基础上,... 所谓冰洞是指全年365天都存在冰的洞,是一种极神秘的洞穴旅游资源。目前国内发现的冰洞只有10多处,其中山西宁武冰洞冰量最大,形态最好,冰花种类最多,是一处十分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本文在对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进行总体介绍基础上,对公园范围内发育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归纳总结并分类,然后对宁武冰洞这一典型而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资源从地质地貌特点、冰洞发育及成因进行归纳探讨,并对国内外目前所发现的10多个冰洞进行比较,指出宁武冰洞是现在世界上已知在中纬度中高山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冰体最多并可直接见到地质时期存有古冰的冰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罕见的、脆弱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武冰洞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地学意义 被引量:21
12
作者 雷彬 李江风 +2 位作者 周学武 赵栋 汪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7-384,共8页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大陆造山带地质地貌景观和亚热带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园。公园所在区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典型,主...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大陆造山带地质地貌景观和亚热带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园。公园所在区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典型,主要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质地貌、水体景观4个大类,11个类,共10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其中一部分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全球典型意义。大别山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早期演化、开展造山带研究及进行全球对比分析提供了关键证据,在地层学、岩石学、变质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等各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等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大别山 国家地质公园 地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质公园声景构成与游客感知研究——以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薛艳 席宇斌 +1 位作者 孙雪飞 高峻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17,共6页
通过客观参数计算和主观评价分析对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声环境进行研究,揭示了声景与环境生态要素的关系,廓清混乱生态系统中唤起受众听觉知觉的核心要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等效声级、振幅、频率等参数以及声谱图和GIS空间聚类法都能较... 通过客观参数计算和主观评价分析对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声环境进行研究,揭示了声景与环境生态要素的关系,廓清混乱生态系统中唤起受众听觉知觉的核心要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等效声级、振幅、频率等参数以及声谱图和GIS空间聚类法都能较好地反映景区整体声景环境;云台山整体声景构成中自然界声源与景区资源特色一致性高,但缺少与其人文资源特色相应的声音元素;游客对景区声级的主观感知和忍受阈值与之在城市中的情况不完全吻合,入口与景区维护中高强度人声与器械声对游客体验产生负面影响,风声、水声等与景区自然环境协调度高的声音,纵然声级超过日常噪声等级却依旧被认为是舒适的,偶尔出现的鸟鸣、猴叫等生物啼吠声能在噪杂环境中被有效感知。最后,探讨了游客声景感知机制和过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构成 游客感知 国家地质公园 云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及其旅游地学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丽红 张璞 +1 位作者 武法东 高国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0-506,共7页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是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集地质构造、古生物、河流、热泉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漫长的地质演化及承德盆地特殊的构造和自然地理位置使公园内地...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是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集地质构造、古生物、河流、热泉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漫长的地质演化及承德盆地特殊的构造和自然地理位置使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发育典型,多重要构造、地貌及地层记录。丹霞地貌是由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公园内以承德砾岩为主要构景层的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完整,露头规模较大,形态多样奇特,在我国北方罕见且较典型,在地学研究、科普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科学内涵。公园的建立及园内丹霞地貌区特有小环境形成的沟谷效应为生态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条件。同时,研究区内众多地质遗迹所形成的自然景观极具观赏与美学价值,对承德旅游开发与规划独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科学意义 承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郭威 庞桂珍 +1 位作者 屈茂稳 丁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19-125,共7页
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之一 ,其特有的侵蚀型、潜伏式黄色瀑布属世界罕见。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华北板块南缘 ,鄂尔多斯地块的东南端 ,基底由太古代变质岩系构成 ,晋陕... 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之一 ,其特有的侵蚀型、潜伏式黄色瀑布属世界罕见。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华北板块南缘 ,鄂尔多斯地块的东南端 ,基底由太古代变质岩系构成 ,晋陕峡谷段主要出露三叠系中统纸坊组 (T2 z)和铜川组 (T2 t) ,产状近于水平 (倾角 3°~ 5°)。其构造运动以整体升降为主 ,地层有轻微的波状褶曲 ,并发育两组节理 :一组走向为 NE15°,基本顺河流谷底水流的流动方向 ;另一组走向为横跨河谷的 NE70~ 80°方向。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与此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壶口瀑布漫长的形成、发展演化的过程中 ,遗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 ,主要为河流、干河周边支流、面流、潜流等冲蚀形成的地貌景观 ,以及重力侵蚀、风力、水力综合侵蚀和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 ,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科学性和观赏性及国际对比意义。作者分析了黄河壶口瀑布地质遗迹的类型及特点 ,提出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遗迹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壶口瀑布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保护 开发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景观价值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娴 殷继成 +1 位作者 李晓琴 张瑞英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5-309,共5页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岩溶景观类型繁多、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组合协调的具有综合开发价值的岩溶科学迷宫和天然博物馆。作者以旅游地学理论为基础,贯穿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公园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的分析入手,重点论述了公园岩溶...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岩溶景观类型繁多、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组合协调的具有综合开发价值的岩溶科学迷宫和天然博物馆。作者以旅游地学理论为基础,贯穿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公园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的分析入手,重点论述了公园岩溶地貌资源特色及景观价值,对该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了一系列探讨,以供决策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隆 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景观价值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粮船湾组火山岩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邢光福 吴振扬 +5 位作者 陶奎元 伍世良 陈荣 姜杨 李龙明 余明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9-1093,共15页
在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核心地质景观是白垩纪粮船湾组(Kkh)火山岩优美的六方形石柱(柱状节理),它们的岩石类型长期存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争。笔者等经野外调查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确认粮船湾组火山岩实属一种特殊的熔岩——... 在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核心地质景观是白垩纪粮船湾组(Kkh)火山岩优美的六方形石柱(柱状节理),它们的岩石类型长期存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争。笔者等经野外调查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确认粮船湾组火山岩实属一种特殊的熔岩——流纹质碎斑熔岩,以普遍的柱状节理、斑晶具有碎斑结构和珠边结构、基质发育霏细结构和流动构造为特征;它们不仅代表了香港地区中生代最晚期火山喷发的产物,而且构成了西贡破火山机构的中央侵出相岩穹。推断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是地球上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150 km2),目前所见的火山岩石柱仅是长期剥蚀后的残余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质碎斑熔岩 火山岩石柱 白垩纪 粮船湾组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类型与建设特色 被引量:9
18
作者 武法东 田明中 +1 位作者 张建平 王璐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1-768,共8页
以香港郊野公园和海岸公园为基础建立的中国香港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典型而独特的地质遗迹,包括世界罕见的酸性火山岩柱状节理景观,多类的地质构造遗迹,典型的海岸地貌类型和优美的海岛自然风光,已经成为了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和游览胜地... 以香港郊野公园和海岸公园为基础建立的中国香港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典型而独特的地质遗迹,包括世界罕见的酸性火山岩柱状节理景观,多类的地质构造遗迹,典型的海岸地貌类型和优美的海岛自然风光,已经成为了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和游览胜地。在香港地质公园申报、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特区政府还是公园管理者,在许多方面体现了明显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得香港地质公园在管理方式、建设质量和发展速度方面具有了特殊的优势。本文旨在介绍香港地质公园基本情况,总结香港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特色,以作为其他地质公园建设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公园建设 特色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重大地质事件记录 被引量:8
19
作者 叶张煌 刘嘉麒 +2 位作者 尹国胜 陈安泽 王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4,共9页
江西三清山于2005年3月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7月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拥有10亿年演化历史的三清山,不仅是一个地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全球研究对比意义的地学宝库,而且是拥有重要科学价值及科普意... 江西三清山于2005年3月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7月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拥有10亿年演化历史的三清山,不仅是一个地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全球研究对比意义的地学宝库,而且是拥有重要科学价值及科普意义的地质遗迹。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野外考察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三清山地质遗迹代表性的9个重大地质事件,这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开发和保护基础工作以及地质公园管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清山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地质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相关问题探讨——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彦洁 武法东 +4 位作者 梅枭 王铠铭 刘迎 袁昕 宋玉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9-526,共8页
国家地质公园的过快发展出现了公园边界划分随意、范围过大、地质遗迹保护区级别不明确等问题,表明了地质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本文探讨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的相关问题,包括地质遗迹保护区边界的确... 国家地质公园的过快发展出现了公园边界划分随意、范围过大、地质遗迹保护区级别不明确等问题,表明了地质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本文探讨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的相关问题,包括地质遗迹保护区边界的确定和地质遗迹保护区级别的界定。本文分别引入地质遗迹集中度和地质遗迹敏感度的概念,量化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的依据,在不改变原地质公园的主题与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地质遗迹集中度明确地质遗迹分布范围,并依托地质遗迹敏感度评价结果划分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级别,最终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地质遗迹集中度 地质遗迹敏感度 巴彦淖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