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下高校美育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1
作者 刘华春 吴广文 《艺术家》 2025年第3期113-115,共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强调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共性,不仅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认同,还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各民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社会共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强调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共性,不仅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认同,还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各民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高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在美育通识课体系构建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课程体系能有效提升育人水平,符合时代语境,同时对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模式创新、建设路径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美育通识课程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限理论视域下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基于广西三江花炮节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芳 刘楚琛 谢雄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
节庆体育本身的仪式性,体现了各族人民在节庆体育中的个体实践与精神观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一环。该研究在阈限理论视域下,结合课题组田野调查的实际情况,对广西三江花炮节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与提炼,探索节庆体育铸牢中... 节庆体育本身的仪式性,体现了各族人民在节庆体育中的个体实践与精神观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一环。该研究在阈限理论视域下,结合课题组田野调查的实际情况,对广西三江花炮节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与提炼,探索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发现:花炮节过程产生了一个阈限空间,为当地各族人民提供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场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冲突得以缓解和消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现实保障。在此过程中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是通过群体认同、集体记忆以及仪式互动三个层面,共建集体认同与共同体意识实现的。但目前仍存在着民族文化传播有效性不强、节庆体育参与形式单一与阈限空间效果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未来可以尝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文化传播,增强节庆体育阈限中的效果;发展节庆体育的多种参与模式,扩大民族集体记忆的参与者群体;利用交往交流交融的阈限空间,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三条优化路径,实现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庆体育 三江花炮节 阈限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高校育人体系探赜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振杰 常馨雨 《领导科学论坛》 202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高校育人体系,构建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育人机制,不断优化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形有感有效: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3个着力点
4
作者 白晋湘 王继帅 郑健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式分析框架,系统探究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通过文化记忆唤醒、文化形象塑造与文化标识重构三维路径,可以夯实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基础;从历史使命感传承、社会归属感深化与国家荣誉感培育三重维度,能够强化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联结机制;采用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效果、提高民族事务创新治理效能与拓展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实践效应3项举措,可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有感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参照——基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史的考察
5
作者 陈阳 曹金笑 《南腔北调》 2025年第2期3-10,共8页
深入考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自在共生”到“自觉存续”的历史演进过程。从“自在”到“自觉”的内在逻辑进路不仅表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更凸显了共同价值认同、... 深入考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自在共生”到“自觉存续”的历史演进过程。从“自在”到“自觉”的内在逻辑进路不仅表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更凸显了共同价值认同、共同体意识在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历程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际上也要经过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二者具有相似的生成逻辑,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经验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有益参照,即要重视发挥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价值 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书写——重读王蒙的《在伊犁》
6
作者 吴义勤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2,共9页
如何有效地叙述和想象1960至1980年代的自我和地方,如何讲述那个时代自我和地方的关系,如何在确认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内部差异性元素的同时,建构和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王蒙来说,其在新疆“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经历和体验... 如何有效地叙述和想象1960至1980年代的自我和地方,如何讲述那个时代自我和地方的关系,如何在确认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内部差异性元素的同时,建构和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王蒙来说,其在新疆“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经历和体验具有独特的资源性价值。作为一个年少成名、历经波折而又才华出众的作家,王蒙能否以及如何用文学的形式承担起以个体故事讲述民族故事、国家故事,以地方讲述承载共同体命运的文化责任?在这些问题上,王蒙2024年由作家出版社再次修订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在伊犁》,可以说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文学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学书写 在伊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体系设计探析
7
作者 马存孝 《青海教育》 2025年第1期35-37,共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教材)的编写对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丰富、课程目标的实现等意义重大,是...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教材)的编写对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丰富、课程目标的实现等意义重大,是开展课程教育教学和改革建设的重要依据。如何将其与高校思政课密切结合,设计和优化民族地区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体系,是上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关键,同时也是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中生态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以《山巅之村》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朱旭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1,共7页
作为有明确而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土家族作家,李传锋在其持续性的生态文学创作中完成了族群身份、社会身份、中国身份,乃至世界身份的交融。以现代品格注入“风物志”式的叙事传统,圆融而辩证的处理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作为有明确而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土家族作家,李传锋在其持续性的生态文学创作中完成了族群身份、社会身份、中国身份,乃至世界身份的交融。以现代品格注入“风物志”式的叙事传统,圆融而辩证的处理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以动物美学作为叙事策略,在时间序列中践行其共同体视野;以“生态人”之形象切入,向世界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复调式”现代性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传峰 《山巅之村》 中华民族共同体 生态文学 复调式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思维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探析
9
作者 李娜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8期159-161,共3页
法治思维是一个文化范畴,是指人们在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时,以法治的理念、原则、精神为指引,遵循法律的逻辑和规则,运用法律的方法和技术,对问题进行综合、系统、全面的思考和判断的过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以法治思维铸牢中... 法治思维是一个文化范畴,是指人们在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时,以法治的理念、原则、精神为指引,遵循法律的逻辑和规则,运用法律的方法和技术,对问题进行综合、系统、全面的思考和判断的过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以法治思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论,即通过强化法治理念,奠定思想基础;完善法规体系,提供法律保障;严格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权威;加强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推进全民守法,营造法治氛围;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
作者 叶欣 陈偲锦 陈莉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以嵌入性理论、共同体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框架,探讨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机制。通过“主体-空间-行动”的分析维度,揭示传统体育如何通过关系互嵌、认知互嵌、文化互嵌与结构互嵌,积极推动多民... 以嵌入性理论、共同体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框架,探讨传统体育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机制。通过“主体-空间-行动”的分析维度,揭示传统体育如何通过关系互嵌、认知互嵌、文化互嵌与结构互嵌,积极推动多民族社区从“物理共存”向“情感共生”的跃迁。研究发现,传统体育的实践形成“身体规训—符号共享—惯习调适”的动态循环:在主体层面,通过代际传承与跨族群协作重构文化资本;在空间层面,以物质设施、精神符号与社会网络的三维作用建构社区认同;在行动层面,借助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激活治理韧性。然而,民族互嵌式社区传统体育面临主体断裂、空间分异与制度悬置的三重困境,通过“身体赋权-空间融合-多元共治”的优化路径实现文化再生产与共同体形构。研究凸显传统体育作为“活态文化载体”的社会功能,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治理现代化提供可行的学理参照与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 民族互嵌式社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云南民族节庆文化谱系研究
11
作者 姚霁珊 胡云 苏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8-76,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交流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民族的历史情感、价值伦理、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都凝聚在节庆文化之中,形成特定的形式和规范,促使民族的共同心理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交流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民族的历史情感、价值伦理、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都凝聚在节庆文化之中,形成特定的形式和规范,促使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持续趋同,成为民族间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建构云南民族节庆文化谱系,就是建构一种认同框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文化认同为视角,从各民族节庆文化底色中探寻与中华文化的关联性,搭建云南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桥梁,使其为云南各民族对国家观念的文化认同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本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民族 节庆文化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探析
12
作者 赵琛 黄婷婷 李航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7期98-100,共3页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军事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之中,对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军事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之中,对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剖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内涵,深入探讨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提出了四点建议,即要统筹课程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素养;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构建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培育校内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军事理论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失调理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学习态度探析
13
作者 周鹏生 《昌吉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新时期大学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离不开对学习态度规律的把握。形成和改变学习态度均与恢复认知协调关系密切,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为我们理解铸牢教育中学习态度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探讨... 新时期大学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离不开对学习态度规律的把握。形成和改变学习态度均与恢复认知协调关系密切,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为我们理解铸牢教育中学习态度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探讨大学生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和问题表现在:大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存在较高期待,但学习成效面临挑战;大学生的行为与认知之间尚未达到完全统一;大学生急于摆脱学习态度消极的状态,但缺少有效的激励方法。根据认知失调理论,一要引导大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中缩小期待和学习成效之间的差距;二要引导大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三要激发大学生内在的需求,防止过度依赖外在的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认知失调理论 学习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材体系构建
14
作者 陈禹析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材体系的构建,是从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整体目标出发,为促进引导高校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形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 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材体系的构建,是从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整体目标出发,为促进引导高校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形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教材体系要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材内容和价值目标入手,立足于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目标、时代要求和课程建设方面,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按照“整体规划、分层推进”的原则,统筹设计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材体系,推动构建高校与中小学一体贯通、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一体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材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域—惯习”理论铸牢少数民族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策略研究
15
作者 何晓慧 《教师》 2025年第6期8-10,共3页
铸牢少数民族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塑造学生早期价值观、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有深远影响。文章从“场域—惯习”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场域—惯习”理论在铸牢少数民族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应用,... 铸牢少数民族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塑造学生早期价值观、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有深远影响。文章从“场域—惯习”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场域—惯习”理论在铸牢少数民族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应用,发现铸牢少数民族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场域变迁中适应困难、惯习不协调等困境,进一步提出优化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打造学生社团、开展校园活动等策略,以期为铸牢少数民族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惯习”理论 少数民族小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探赜
16
作者 韦洪发 白姝琪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其既深刻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一统”与“和合共生”思想的历史性凝练。铸牢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其既深刻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一统”与“和合共生”思想的历史性凝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在需要、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既要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持续深化党的理论创新,又要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切实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工作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外语教育研究——以外语基础教育为例
17
作者 康英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民族地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下,将铸牢中华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民族地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基础外语教育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探讨基础外语类课程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设计,进而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内容。外语基础教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多元化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础外语教育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路径探究
18
作者 宋丽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6期75-79,共5页
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研究,探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起源,聚焦于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了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高校学生的重要... 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研究,探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起源,聚焦于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了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意义。文章从内部层面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路径,重点探讨通过心理路径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与方法。从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与辅导、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心理路径,以期从“心”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为高校培养具有强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心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区域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19
作者 匡文波 王思远 《新闻论坛》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故事是中华民族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好区域文化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实践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故事是中华民族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好区域文化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实践抓手。本文以北疆文化为例,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区域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北疆文化传播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创新性、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以及我国对外传播观念的和平性与开放性等优秀特质;提升内容生产质量、创新传播样式形态、打造多元渠道布局,将有力提升区域文化的传播效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源源不断的时代活力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北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研究生教育
20
作者 于晓娟 徐利颖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71-74,共4页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是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研究生“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研究生阶段培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系统性教育。高校...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是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研究生“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研究生阶段培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系统性教育。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好课程思政,发挥“隐形课堂”的协同作用,更要注重在实习实践中的浸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生教育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