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9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
1
作者 郑伟 《中国茶叶》 202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四川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分布广泛。文章总结了四川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范完善保护传承管理工作、挖掘提炼品牌文化内涵和通过“互联网+非遗”模式助力保护传承、加强旅... 四川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分布广泛。文章总结了四川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范完善保护传承管理工作、挖掘提炼品牌文化内涵和通过“互联网+非遗”模式助力保护传承、加强旅游整体发展规划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四川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迈上更高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涉茶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路径研究——基于国家级非遗数据统计分析
2
作者 吴凡文 聂栋瑶 任旭 《染整技术》 2025年第5期66-71,共6页
民族服饰是无文字书写的文化史,其形制、色彩及图案蕴含的文化元素是各族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承载着民众的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视觉文化形象体系的重要构成。整理纺织服饰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分析非遗代表性项目所属类别、批次... 民族服饰是无文字书写的文化史,其形制、色彩及图案蕴含的文化元素是各族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承载着民众的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视觉文化形象体系的重要构成。整理纺织服饰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分析非遗代表性项目所属类别、批次、地域分布情况以及传承人性别和所属类别、批次分布以及年龄情况。目前,我国纺织服饰类非遗存在名录建设挑战、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数字化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纺织服饰类非遗的“活态性传承”,试提出以系统观念把握非遗名录建设、强化知识产权的法治保障力度、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搭建全链条数字化保护系统、服务与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服饰 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工艺 系统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纺织服饰“文化空间”的塑造研究——以恭王府博物馆“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为例
3
作者 陆敏 张雷 赵金龙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7-33,共7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文化空间”作为其两大类型之一,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焦点。特别是纺织服饰类非遗“文化空间”的塑造,尽管理论研究尚显不足,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文章以恭王府博物馆“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为案例,运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文化空间”作为其两大类型之一,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焦点。特别是纺织服饰类非遗“文化空间”的塑造,尽管理论研究尚显不足,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文章以恭王府博物馆“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为案例,运用文献查阅、图文对比和田野调查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纺织服饰非遗的文化特性、核心价值及其面临的弱化问题。在对“文化空间”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纺织服饰非遗在传承与保护中的挑战,提出相应原则,并从三个层面总结“文化空间”塑造的措施:一是国家层面需构建合理的法制化管理体制,以确保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政府层面应培育专门文化继承人才,以保证非遗技艺得以代代相传;三是公民层面则需要加强对保护意识的提升,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以期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弱化现象 保护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巢 《天工》 2025年第2期22-24,共3页
宁夏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它凝聚了当地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追求,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是当地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主要从宁夏南部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与保护研究的关系以及非物质文化... 宁夏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它凝聚了当地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追求,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是当地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主要从宁夏南部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与保护研究的关系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宁夏南部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与保护对提升地方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更新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南部山区 物质文化遗产 创意设计 文化保护 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史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价值研究
5
作者 刘孜霜 《戏剧之家》 2025年第6期86-88,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具有非物质性、民族性、精神性和易逝性特征。口述史作为一种有效的记录方法,在保护和传承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具有非物质性、民族性、精神性和易逝性特征。口述史作为一种有效的记录方法,在保护和传承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口述史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音乐类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鱼皮画艺术研究
6
作者 董智宇 《中国皮革》 2025年第7期131-135,共5页
赫哲族独特的鱼皮画艺术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图案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皮画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赫哲族独特的鱼皮画艺术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图案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皮画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探讨赫哲族鱼皮画的艺术特色、制作工艺、传承状况及保护措施,为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鱼皮画 传承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7
作者 谢松益 《辽宁丝绸》 2025年第2期174-175,133,共3页
深度剖析非遗数字化所蕴含的价值,全面审视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体现与不足,包括权利归属界定模糊、权利行使冲突、保护期限局限性等问题。基于此,从明确权利主体与归属、完善法律适用、构建协同保护机制等维度,提出具... 深度剖析非遗数字化所蕴含的价值,全面审视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体现与不足,包括权利归属界定模糊、权利行使冲突、保护期限局限性等问题。基于此,从明确权利主体与归属、完善法律适用、构建协同保护机制等维度,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保护路径,以期为非遗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推动非遗在数字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保护与传承路径研究
8
作者 韦秀英 《纺织报告》 202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在此背景下,文化遗产数字化逐渐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支撑。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及其相应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数字技术与非物质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在此背景下,文化遗产数字化逐渐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支撑。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及其相应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数字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能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文章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传承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指出数字人文技术能促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不仅为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水族马尾绣 保护与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实践研究
9
作者 王禹卓 王祺 姚绍将 《天工》 2025年第19期110-113,共4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一次科学探索,在系统、整体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有效尝试。贵州是非遗资源大省,丰富多样的非遗资源成为山地文...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一次科学探索,在系统、整体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有效尝试。贵州是非遗资源大省,丰富多样的非遗资源成为山地文明赓续的华章,也是中华非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23年1月,文化与旅游部发布公示,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通过验收,成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黔东南非遗保护提质增效,注重整体性保护、协调性保护,也促进了我国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 黔东南 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新策略研究
10
作者 龚园 《中华手工》 2025年第2期44-46,共3页
研究以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背景,探讨了数字化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及策略。研究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对张家界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先进技术,对相关文化素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数字化处理... 研究以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背景,探讨了数字化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及策略。研究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对张家界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先进技术,对相关文化素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数字化处理。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率和质量。同时,数字化平台也极大地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增强了其影响力,使得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得以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此外,研究还探索了如何在数字化传承过程中将现代技术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并提出了一套创新的传承策略。这一研究成果对张家界市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传承创新策略 大数据与云计算 本土文化结合现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文化属性
11
作者 姜新生 《中原文化研究》 2025年第3期67-74,共8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由于理论认识上的偏颇以及实践过程的刻板固化,出现了颠倒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在场与物理在场本末关系,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传承本然追求,忘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拓未来意义指向,剥离与遮蔽...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由于理论认识上的偏颇以及实践过程的刻板固化,出现了颠倒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在场与物理在场本末关系,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传承本然追求,忘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拓未来意义指向,剥离与遮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属性等问题。澄明并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数字技术需从关注非遗物理层面向关注非遗精神层面转变,从关注非遗的静态特征向关注非遗的活态特性转变,从“吸引力”驱动转至“感染力”驱动。回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数字技术需协调参与者核心动机诉求,重申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文化本位;强调参与式数字化保护,激活非遗赖以传承的文化空间;赓续现代语境下的文化基因,拓展非遗的现代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文化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措施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鲁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学理性研究是保护落实的基础。理清家底与资源存量,总结发展经验,有利于推进系统性保护措施落实,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氛围,提升公众参与度,使文化遗产项目回归生活。发挥数字技术与产业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学理性研究是保护落实的基础。理清家底与资源存量,总结发展经验,有利于推进系统性保护措施落实,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氛围,提升公众参与度,使文化遗产项目回归生活。发挥数字技术与产业力量,合理开发,适度应用,以系统性保护适应不同类目发展需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造性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宏观规划与微观举措,都要落实于国家、团体、个人权益保护,使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成为传承创新的最大活力来源。完善相关立法,以法律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及其传承环境。加强传承群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有益于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环境,在适应社会需求中实现创新和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 传承 权益保护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赵雨萌 徐菲 +1 位作者 姚世杰 赵志军 《天工》 2025年第7期28-31,共4页
研究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基于536项数据,以黑龙江省非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学分析方法对非遗的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基于536项数据,以黑龙江省非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学分析方法对非遗的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黑龙江省非遗在时间上呈现“向中心汇聚”的发展轨迹,不同历史阶段的非遗在数量和类型上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聚集性分布,在哈尔滨、牡丹江和齐齐哈尔形成了3个高密度核心区。河流水系、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都是影响黑龙江省非遗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针对黑龙江省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重视松花江、嫩江、牡丹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促进非遗与经济的合理互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省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传承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角度认识春节的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晨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2期14-19,共6页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视角对春节的重新认识。在文化意义层面,春节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丰富的文化...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视角对春节的重新认识。在文化意义层面,春节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在社会功能层面,春节的传承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促进家庭社区和睦,增强社会凝聚力,为中国人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符合该公约所强调的社区参与原则。在当代价值层面,春节从粮食安全、优质教育等多个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其所代表的非遗活态性、广泛性、基础性、核心性和向心性,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深入认识春节的多重价值,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对非遗保护及其重要性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春节 申遗 再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
15
作者 武焱 王晓丽 《阴山学刊》 2025年第4期30-37,共8页
运用文献计量法对CNKI收录的2006年至今的105篇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在2009—2010年、2015—2016年、2020—2021年出现3个峰期,高校为主要研究力量,其中包头师范学院依托地域优势成果突出、《阴山学刊... 运用文献计量法对CNKI收录的2006年至今的105篇阴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在2009—2010年、2015—2016年、2020—2021年出现3个峰期,高校为主要研究力量,其中包头师范学院依托地域优势成果突出、《阴山学刊》是核心文献载体、刘春玲和王红川等学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与实践传承方面贡献显著。研究热点集中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法律保护、产业开发及数字化传播等方向。未来研究将趋向多学科融合,保护、开发、数字化并行,高校仍为理论研究的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地区 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统计 研究峰期 研究力量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理念与中国非遗保护实践
16
作者 贺少雅 萧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中国非遗保护法规文件精神指导下,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及相关文件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前者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社区主体性及其创造性,...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中国非遗保护法规文件精神指导下,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及相关文件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前者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社区主体性及其创造性,后者重视统一性、民族主体性与传统性。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特色在于:国家主导的系统性保护格局与相关制度创新,社会全面参与的中华文化传承,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逐步增强的“非遗的人民性”。基于非遗保护的历史与经验,未来的中国非遗保护实践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应该抓关键与重点;鼓励社区民众的文化创造与族际的文化交流与共享;处理好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的道、艺、器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可持续发展 文化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界定——基于国际申遗实践的事件史循证研究
17
作者 程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3期86-95,共10页
在传统体育类项目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实践中,各缔约国的申报材料曾多次因不符合列入标准,被审查机构退回或不予列入。将这些“争议非遗项目”的申遗实践纳入事件史考察,通过循证国际会议现场辩论记录、审查委员会报告等材... 在传统体育类项目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实践中,各缔约国的申报材料曾多次因不符合列入标准,被审查机构退回或不予列入。将这些“争议非遗项目”的申遗实践纳入事件史考察,通过循证国际会议现场辩论记录、审查委员会报告等材料可以发现,各社区对传统体育类非遗的确认和界定存在职业化倾向,导致保护措施的设定方向与现代竞技体育的演进趋势相重合。为了扭转这一倾向,近年来列入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传统体育类项目的相关社区尤其注意将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作为确认和界定的核心。其中,中国申报的“太极拳”项目提供了社区主体确认传统体育类非遗为健康实践的案例,展示了非遗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良好健康与福祉”结合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类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健康中国 事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践到缔约:英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脉络、理念与路径
18
作者 谭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2024年6月7日,英国成为第183个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标志着英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化和全球化进程步入新阶段。英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植根于其文化遗产保护的演进脉络中,通过强调“人”与“空间”... 2024年6月7日,英国成为第183个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标志着英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化和全球化进程步入新阶段。英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植根于其文化遗产保护的演进脉络中,通过强调“人”与“空间”的动态关联,构成对非遗概念、类型和策略的本土化阐释,并在缔约后确立了“提升而非罗列”的基本保护模式。从地方实践到全球参与,英国非遗保护的路径选择不仅反映了有形与无形、西方与东方、文明与传统关系的重构,也彰显了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国际趋势,并凸显了遗产在多类型共同体交流互动中的媒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英国 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探究
19
作者 勾欢欢 《上海轻工业》 2025年第1期175-177,共3页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产创造的宝贵结晶,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目前我国的非遗保护机制也不完善,部分地区...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产创造的宝贵结晶,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目前我国的非遗保护机制也不完善,部分地区虽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订了一些地方性保护条例,但多属于行政管理层面的内容,且由于效力问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这就导致在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进行传承开发时,可能会面临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因此,文章将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分类施策,推动其有效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借鉴——以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区为例
20
作者 邓紊 《兰台内外》 2025年第9期9-11,共3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非遗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非遗档案进入系统性保护的新发展阶段,非遗文化也得到“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档案工作价值为切入点,以广西南宁市非遗...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非遗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非遗档案进入系统性保护的新发展阶段,非遗文化也得到“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档案工作价值为切入点,以广西南宁市非遗——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区(以下简称“三街两巷”)创新策略为例,以期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管理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三街两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