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3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研究进展及栽培策略
1
作者 林文芳 郭春林 +6 位作者 兰超杰 谢粤斌 秦彬 詹国明 王顺 汪嘉瑶 林文雄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65,共16页
再生稻种植是一种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腋芽萌发成穗,实现二次收成的稻作模式,具有省种、省肥、省工、省时、米质优且对环境友好等优势,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产量不稳定的现状,本文简述了再生稻发展... 再生稻种植是一种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腋芽萌发成穗,实现二次收成的稻作模式,具有省种、省肥、省工、省时、米质优且对环境友好等优势,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产量不稳定的现状,本文简述了再生稻发展历程及其产量潜力;分析了影响再生稻产量的关键内在因素(如品种类型及再生力)和外部环境条件(如水肥管理等农艺措施、稻桩质量及机收模式、病虫害防治等);重点综述了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强调因地因情做好品种选用,根据光温水条件适时早播以保证安全齐穗,严格做好3次烤田,改良收割机具性能及优化作业路线以降低碾压损失,根据留桩高度动态调控促芽肥和促苗肥施用量,通过合理水肥运筹实现多穗与大穗协同增效。最后针对生产问题提出了抗碾压优质再生稻品种选育、水肥-微生物-根系生理协同调控网络解析及机收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优化等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机械收割 再生力 产量 栽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辑介绍
2
作者 夏宜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观赏植物是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城乡环境绿化和美化,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观赏植物不但在生态和环境价值上受到高度重视,还在经济... 观赏植物是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城乡环境绿化和美化,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观赏植物不但在生态和环境价值上受到高度重视,还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观赏植物生长发育调控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而且能为观赏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推动人居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园艺 生长发育规律 观赏植物 环境绿化 生态保护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瞬时转化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珊珊 李宏宇 +1 位作者 马月 孙红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9,共13页
原生质体是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的重要受体。百合(Lilium)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食用和药用植物,其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体系仍不完善。本文以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和新铁炮百合(Lilium formosanum×Lilium longiflorum var. scab... 原生质体是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的重要受体。百合(Lilium)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食用和药用植物,其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体系仍不完善。本文以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和新铁炮百合(Lilium formosanum×Lilium longiflorum var. scabrum)为材料,对百合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瞬时转化进行了深入探索。结果表明:百合叶片和胚性愈伤组织均是分离原生质体的优良材料。试管苗叶片原生质体的最佳分离液为细胞原生质体清洗液(cell protoplast wash medium, CPW)+1.0%~2.0%纤维素酶RS+0.5%离析酶R-10+0.10%果胶酶Y-23+12~14 g/L D-甘露醇。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分离液为CPW+2.0%纤维素酶RS+0.60%果胶酶Y-23+12~14 g/L D-甘露醇。叶片原生质体是瞬时转化的优良受体,瞬时转效率为34.0%~36.7%。新铁炮百合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在MS(Murashige-Skoog,含206.25 mg/L NH_(4)NO_(3))+60 g/L葡萄糖的固-液双层培养基中及培养密度为2×10^(5)个/mL条件下,培养70 d可形成愈伤组织。本研究为百合细胞工程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百合 新铁炮百合 原生质体培养 瞬时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同源基因沉默体系构建及鳞茎发生基因功能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潇 夏宜平 +3 位作者 崔柳 张佳平 洪震 任梓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101,共13页
本研究以浙江省野生资源丰富的海滨石蒜(Lycoris insularis)为材料,构建了以鳞茎为外植体的石蒜同源基因沉默体系,并通过该体系验证了海滨石蒜鳞茎发生基因的生物功能。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从鳞茎中克隆获得LiCWIN基因片段,全长1 706 bp... 本研究以浙江省野生资源丰富的海滨石蒜(Lycoris insularis)为材料,构建了以鳞茎为外植体的石蒜同源基因沉默体系,并通过该体系验证了海滨石蒜鳞茎发生基因的生物功能。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从鳞茎中克隆获得LiCWIN基因片段,全长1 706 bp;经双酶切后与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 TRV)载体TRV2-GFP连接,从而构建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重组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后,用菌液侵染损伤刺激后的鳞茎块。侵染2 d后,观察到鳞茎维管组织中存在绿色荧光;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发现,沉默组LiCWIN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侵染40 d后,相较于空载体对照组,LiCWIN基因沉默组小鳞茎发生数量下降且发育迟缓。上述结果表明,VIGS体系在海滨石蒜鳞茎组织中成功沉默了功能基因,且对小鳞茎后期发育的表型产生了持续影响。特别是LiCWIN基因沉默后,小鳞茎发生受阻。本研究为石蒜鳞茎发生发育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属 基因功能 瞬时验证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体系构建 CWIN基因 小鳞茎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P450基因家族及其参与月季花香形成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君妍 王峰 +2 位作者 龚瑶 方慧仪 张亮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6,共13页
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月季P450基因家族进行进化与表达分析,并对其参与月季花香合成的机制进行探究。在月季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48个P450基因。通过对月季、玫瑰、光叶蔷薇、白梨、桃等14个物种的4 849个P450基因构建系统发育... 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月季P450基因家族进行进化与表达分析,并对其参与月季花香合成的机制进行探究。在月季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48个P450基因。通过对月季、玫瑰、光叶蔷薇、白梨、桃等14个物种的4 849个P450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这些基因被划分为38个家族。其中,CYP71、CYP76、CYP81、CYP82、CYP706、CYP72、CYP714、CYP90、CYP86和CYP94在蔷薇科植物中发生特异性扩张。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月季P450基因表达模式存在组织特异性,有4个基因在花瓣中高表达,且高表达的P450基因多与萜类物质合成相关。结合代谢数据,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到21个可能参与月季花香化合物合成的P450基因,如RcHm_v2.0_Chr1g0351001_CYP86、RcHm_v2.0_Chr2g0115981_CYP71、RcHm_v2.0_Chr1g0359661_CYP82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显著扩张的CYP71家族簇。本研究发现多个P450家族在蔷薇科植物中扩张,并鉴定到多个参与花香化合物合成的P450基因,且其大部分来自扩张的CYP71家族簇,表明P450基因扩张可能促进了月季花香多样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450基因家族 蔷薇科 月季 花香 萜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对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郭嘉雯 皮艺萌 +5 位作者 鲁艳辉 杨霞 许益鹏 吕仲贤 李永丰 徐红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90,共14页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能促进灰飞虱的生长和繁殖,而这一过程与其体内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敏感稗草以及水稻的灰飞虱体内菌群结构特征,并预测了细菌菌群的功能... 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能促进灰飞虱的生长和繁殖,而这一过程与其体内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敏感稗草以及水稻的灰飞虱体内菌群结构特征,并预测了细菌菌群的功能,以探究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对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降低了灰飞虱体内变形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而增加了拟杆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沃尔巴克菌属菌群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而金黄杆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菌群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但菌群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和敏感稗草的灰飞虱体内细菌菌群在能量代谢、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通路上基因丰度显著上升,而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孔雀稗的灰飞虱耐药性相关基因丰度下降。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取食二氯喹啉酸抗性稗草可改变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影响菌群基因功能,为深入阐明灰飞虱微生物群落响应抗性稗草的动态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抗性 稗草 灰飞虱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越冬栽培的芍药根茎耐寒生理测定和关键基因筛选
7
作者 王琪瑶 李丹青 +5 位作者 郭俊宏 陈晓璇 陈炀 夏宜平 张佳平 刘志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63,共16页
芍药(Paenonia lactiflora Pall.)是我国传统名花,研究其耐寒机制对培育新品种、扩大推广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我国集中产业化生产的最南方且低海拔的芍药‘杭白芍’和在哈尔滨引种表现最优的北方品种‘红绫赤金’作为实验材料... 芍药(Paenonia lactiflora Pall.)是我国传统名花,研究其耐寒机制对培育新品种、扩大推广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我国集中产业化生产的最南方且低海拔的芍药‘杭白芍’和在哈尔滨引种表现最优的北方品种‘红绫赤金’作为实验材料,栽培于哈尔滨露地条件下过冬,通过生理观测、转录组测序和基因定量表达分析,研究芍药根茎在极寒天气冻土层之下的冷胁迫生理和分子响应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冬季温度逐渐降低,‘红绫赤金’根茎中的可溶性糖、脱落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含量相较于‘杭白芍’显著增加,而赤霉素含量则降低;组学分析表明,与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病原体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相关的基因在2个品种间发生显著的差异性表达;共表达分析表明,脱水反应元件结合蛋白2A基因(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A gene,DREB2A)、富含半胱氨酸类受体激酶8基因(cysteine-rich receptor-like kinase 8 gene, CRK8)、热激蛋白90.1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90.1 gene, HSP90.1)等可能在调控芍药应对冷胁迫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可初步揭示芍药应对极寒天气下的冷胁迫关键响应基因,为后续的基因功能、基因互作研究奠定基础,并为培育能够在我国最高纬度地区广泛栽培繁殖的芍药耐寒新品种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冷胁迫 根茎 耐寒生理 转录组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及抗生素处理下四纹豆象四龄幼虫内参基因的筛选
8
作者 耿加美 何云川 +3 位作者 陈秋霖 高扬 周瀛 祝增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2-413,共12页
为筛选高温及抗生素处理下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四龄幼虫的稳定内参基因,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选取α-tubulin_1、α-tubulin_2、RpL39_1和RpL39_2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 为筛选高温及抗生素处理下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四龄幼虫的稳定内参基因,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选取α-tubulin_1、α-tubulin_2、RpL39_1和RpL39_2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候选内参基因在高温处理(对照组30℃,处理组37℃)四龄幼虫整虫组织及30、37℃抗生素处理(对照组10%乙酸,处理组0.01%环丙沙星+0.01%盐酸四环素)四龄幼虫中肠中的表达水平。结合ΔCT法、NormFinder、GeNorm等软件评估基因稳定性,并以HSP70为靶基因验证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综合所有处理组分析,RpL39_1稳定性最优,与RpL39_2组合亦可满足校正需求;采用RpL39_1或RpL39_2时,高温处理组与对照组间HSP70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推荐使用RpL39_1作为四纹豆象四龄幼虫在高温及抗生素处理实验中的单一内参基因。本研究为解析肠道共生菌调控宿主耐热性基因表达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纹豆象 四龄幼虫 高温 抗生素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谷物燕麦和荞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缓苯并[a]芘诱导结肠损伤的机制
9
作者 贾颖宇 李浩 +5 位作者 施琳 王珠琳 宋伟 董锐 胡新中 袁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8-468,共11页
苯丙[a]芘(benzo[a]pyrene, BaP)是食品热加工的有害产物,可导致结肠损伤。本研究通过灌胃50 mg/kg BaP诱导BALB/C雄性小鼠结肠损伤,同时分别饲喂全谷物荞麦(whole grain buckwheat, WGB)和全谷物燕麦(whole grain oat, WGO)饲料,研究WG... 苯丙[a]芘(benzo[a]pyrene, BaP)是食品热加工的有害产物,可导致结肠损伤。本研究通过灌胃50 mg/kg BaP诱导BALB/C雄性小鼠结肠损伤,同时分别饲喂全谷物荞麦(whole grain buckwheat, WGB)和全谷物燕麦(whole grain oat, WGO)饲料,研究WGB和WGO是否可以预防BaP诱导的小鼠结肠损伤。结果表明:WGB和WGO均可延缓BaP引起的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和摄水量下降趋势,有效逆转芳基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A1(cytochrome P450 family 1 subfamily A member 1, CYP1A1)、CYP1B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 GST-P1)等BaP代谢酶的高表达,显著降低BaP诱导的细胞焦亡特征指标含有NACHT、LRR和PYD结构域蛋白质3(NACHT, LRR and PY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 ASC)、胱天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 Caspase-1)、gasdermin-D(GSDM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高表达。此外,WGB和WGO均可升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菌群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菌群丰度,改善BaP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通过融合分析发现,在对照组、BaP、WGB+BaP和WGO+BaP组之间确定了30个细菌分类群及其13个代谢指标等,它们协同促进了WGO和WGB减轻BaP诱导的结肠损伤,且WGO和WGB主要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来预防BaP诱导的结肠损伤。本研究为通过膳食补充WGB和WGO来减轻食品加工有害物引起的结肠损伤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膳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谷物 苯丙[a]芘 结肠损伤 肠道菌群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MYC2在卷丹微鳞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10
作者 桑倩姿 陈妍竹 +6 位作者 潘文强 张铭芳 杨凤萍 张婷 刘仲旭 杜运鹏 曹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7,163,共17页
MYC2(myelocytomatosis protein 2)转录因子是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是茉莉酸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防御过程。本研究通过克隆卷丹(Lilium lancifolium)LlMYC2基因... MYC2(myelocytomatosis protein 2)转录因子是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是茉莉酸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防御过程。本研究通过克隆卷丹(Lilium lancifolium)LlMYC2基因,对其基因功能和表达进行分析,以初步探究LlMYC2基因调节卷丹微鳞茎(小鳞茎和珠芽)膨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lMYC2基因编码区全长2 148 bp,编码71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77.745 kDa,含1个典型的MYC结构域,无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LlMYC2蛋白与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和杂交百合(Lilium hybrids divisionⅦ)的MYC2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lMYC2定位于细胞核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表明,LlMYC2在卷丹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子房、成熟珠芽和成熟小鳞茎中的表达量次之;LlMYC2表达量在微鳞茎生长发育过程中有2次明显上调。基因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沉默卷丹微鳞茎中LlMYC2后,其珠芽和小鳞茎的膨大均受到抑制。茉莉酸甲酯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水杨酸羟肟酸处理成熟珠芽时,会影响LlMYC2的表达。综上所述,LlMYC2参与卷丹微鳞茎的发育,同时促进卷丹微鳞茎的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MYC2 卷丹 微鳞茎 膨大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花卉的地下芽休眠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俊宏 李丹青 +7 位作者 王琪瑶 赵伯国 任梓铭 陈晓璇 吴双喆 钟抒昀 刘志洋 张佳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8,共21页
地下芽植物是植物芽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许多观赏花卉属于地下芽植物。它们通过全部或部分覆盖于生长基质表面之下的芽或延存器官的休眠来适应寒冷等不利环境。因此,地下芽休眠的调控机制是观赏花卉研究领域里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 地下芽植物是植物芽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许多观赏花卉属于地下芽植物。它们通过全部或部分覆盖于生长基质表面之下的芽或延存器官的休眠来适应寒冷等不利环境。因此,地下芽休眠的调控机制是观赏花卉研究领域里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综述了过去十余年间地下芽观赏花卉的生理休眠诱导、维持和解除过程中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结果,涉及光、温等外部环境因素和激素代谢、碳水化合物转换、活性氧清除、次生代谢、表观遗传、共质体胞间运输等内在因素。随后,将地下芽观赏花卉与芽休眠研究的模式植物杨树的研究结果和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地下芽观赏花卉中的2类重要植物(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的芽休眠特征。本文有助于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界全面了解地下芽休眠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可为花卉栽培和生产实践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花卉 地下芽休眠 生理休眠 休眠诱导与解除 需冷量 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 共质体胞间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3份世界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分析
12
作者 郭文慧 周虹宇 +3 位作者 张梓 王瑞森 姚祥坦 蒋立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充分了解世界油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的基础上鉴定基因资源,是进一步开展油菜分子育种或基因操纵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963份世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观察对象,对...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充分了解世界油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的基础上鉴定基因资源,是进一步开展油菜分子育种或基因操纵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963份世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观察对象,对其19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进而对遗传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大部分性状(超过70%)的表型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状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尤其是株型、产量、品质性状三者之间关系密切。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7个主成分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这些种质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Ⅳ在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类群Ⅱ在紧凑型株型方面表现较好,类群Ⅲ抗倒伏能力较强。本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已有基因组数据平台,鉴定与发掘调控主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表型变异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西施石笕茶品质评价
13
作者 金英 黄铁军 +6 位作者 范文含 何乐芝 马亚平 姚一建 龚淑英 王佳薇 范方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23,共10页
针对西施石笕茶不同等级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质谱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法对样品进行检测,构建不同等级西施石笕茶组合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 针对西施石笕茶不同等级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质谱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法对样品进行检测,构建不同等级西施石笕茶组合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西施石笕茶不同等级产品质量。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西施石笕茶等级样品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组合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616~1.000,共标定90个共有峰。进一步利用化学识别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49个特征峰,并通过定性和定量检测指认41个关键化学组分,包括20个滋味组分和21个香气组分。关键化学组分在不同等级样品中的含量有明显差异,这与原料成熟度密切相关,是不同等级样品感官品质差异表现的重要物质基础。高含量没食子酸、氨基酸,与较低含量的儿茶素类、黄酮类以及咖啡碱是高等级样品滋味表现出鲜醇甘润特征的重要原因;而具有花香特征的芳樟醇、β-紫罗兰酮、卡达-1(10),4-二烯等醇类,酮类及烯类是高等级样品呈现嫩香、馥郁特征的物质基础。本研究构建的不同等级西施石笕茶组合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等级样品、筛选关键化学组分,为茶叶等级样品质量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石笕茶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滋味 香气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疗法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崔景宜 李娟 +5 位作者 张浩 姚姚 温利杰 王秀云 夏宜平 周泓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90,423,共13页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HT)萌芽于古埃及时期,在17世纪以后有了长足发展。通过梳理园艺疗法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事件,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萌芽期、探索实践期、学科建立与发展期、医学研究与治疗期。现有研究证明,园艺疗法对特...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HT)萌芽于古埃及时期,在17世纪以后有了长足发展。通过梳理园艺疗法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事件,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萌芽期、探索实践期、学科建立与发展期、医学研究与治疗期。现有研究证明,园艺疗法对特定人群的身心健康具有改善作用。本文归纳了园艺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园艺疗法的主要治疗对象、园艺治疗的时长与频次、园艺活动内容等,梳理了园艺疗法研究中采用的评价方法,并与其他疗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园艺疗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疗法 发展历程 治疗对象 治疗方案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含量对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渗滤液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
15
作者 唐航 秦勇 吴伟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6,共13页
针对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渗滤液油脂含量高、波动大的特点,设置1.0、2.5、5.0、10.0、15.0 g/L 5个不同易腐垃圾渗滤液油脂含量梯度,评估油脂含量对渗滤液厌氧消化过程产甲烷效能、物质降解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 针对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渗滤液油脂含量高、波动大的特点,设置1.0、2.5、5.0、10.0、15.0 g/L 5个不同易腐垃圾渗滤液油脂含量梯度,评估油脂含量对渗滤液厌氧消化过程产甲烷效能、物质降解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油脂含量对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渗滤液厌氧产甲烷无直接抑制作用,随着油脂从1.0 g/L提升至15.0 g/L,单位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累计产甲烷量从81.36 mL/g提升至91.29 mL/g。但油脂降解周期长,在发酵前6 d主要水解成长链脂肪酸(long-chain fatty acid,LCFAs),随后才进一步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并转化为甲烷,导致短停留时间(6 d)内高含油渗滤液产气不佳并存在长链脂肪酸抑制风险。油脂含量主要对厌氧产甲烷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在厌氧发酵第6天时随油脂含量提升(由1.0 g/L提升至15.0 g/L)颤螺旋菌科(Oscillospiraceae)细菌相对丰度由1.20%显著提升至17.92%(P<0.05),在渗滤液油脂降解产甲烷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发现为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含油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腐垃圾渗滤液 油脂含量 厌氧消化 长链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种质资源耐热性研究进展
16
作者 曹雨晴 刘梦璇 +4 位作者 瞿方茜 王琪 周泓 夏宜平 王秀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中国具有最丰富的杜鹃花种质资源,但大部分生长在高山冷凉地区,目前在园林中应用的种类较少且越夏表现不佳。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开展杜鹃花种质资源热响应研究、筛选耐热种质资源、培育耐热品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 中国具有最丰富的杜鹃花种质资源,但大部分生长在高山冷凉地区,目前在园林中应用的种类较少且越夏表现不佳。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开展杜鹃花种质资源热响应研究、筛选耐热种质资源、培育耐热品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高温胁迫下杜鹃花初期响应及信号传导、基因表达与调控、生理代谢调节、形态结构变化4个方面揭示其热响应机制;综述杜鹃花耐热性评价指标与方法、提高杜鹃花耐热性的方法两方面的研究现状;整理出分布于国内外低海拔暖热地区且具有耐热潜力的杜鹃花种质资源名录,并对未来耐热分子机制和驯化遗传学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杜鹃花种质资源耐热性研究和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耐热性 高温胁迫 暖热地区 低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弓首蛔虫感染性幼虫宿主血清反应性微RNA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17
作者 陈宜 杨一帆 +5 位作者 陈学秋 熊志威 杨晨雨 杨怡 马光旭 杜爱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3-491,共9页
弓首蛔虫病是一种被严重忽视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由弓首蛔虫的感染性幼虫在人及多种动物体内移行所致。本研究以犬弓首蛔虫组织移行的第1个环节“侵入宿主”为切入点,首先用5%健康小鼠血清体外刺激孵化的犬弓首蛔虫感... 弓首蛔虫病是一种被严重忽视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由弓首蛔虫的感染性幼虫在人及多种动物体内移行所致。本研究以犬弓首蛔虫组织移行的第1个环节“侵入宿主”为切入点,首先用5%健康小鼠血清体外刺激孵化的犬弓首蛔虫感染性幼虫,然后提取虫体样本的总RNA进行小RNA测序,最后开展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的虫体微RNA(microRNA, miRNA)差异表达分析及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在4个处理组样本和4个未处理组样本中共检测到972个miRNAs,其中血清刺激造成15个miRNAs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靶基因预测发现,这些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miRNAs靶向宿主免疫细胞黏附与迁移、嗅觉转导等相关基因,在寄生虫与宿主互作中发挥作用。本研究鉴定到一组具有宿主血清反应性的犬弓首蛔虫感染性幼虫miRNAs,为其在感染宿主、免疫调控以及致病中的具体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弓首蛔虫 血清反应性 微RNA 感染与免疫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叶挥发物对植物抗逆和土壤生态的调控作用与研究展望
18
作者 张诗苑 刘子琳 +1 位作者 徐建明 胡凌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326,共9页
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胁迫时会大量释放绿叶挥发物。绿叶挥发物不但可以增强植物自身及邻近植物的抗性,还可以显著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本文综述了绿叶挥发物的合成及其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并... 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胁迫时会大量释放绿叶挥发物。绿叶挥发物不但可以增强植物自身及邻近植物的抗性,还可以显著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本文综述了绿叶挥发物的合成及其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并对绿叶挥发物在调控土壤根际生态过程中的潜在作用进行了展望。探究绿叶挥发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可为改善土壤健康、提高耕地生产力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叶挥发物 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野生芍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19
作者 崔雅琦 陈曦 +3 位作者 王梅婷 刘晓菲 董刚强 于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本研究以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又名新疆芍药)和块根芍药(Paeonia intermedia)2个芍药野生种的茎段为主要试验材料,在1/2 MS(Murashige&Skoog)培养基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本研究以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又名新疆芍药)和块根芍药(Paeonia intermedia)2个芍药野生种的茎段为主要试验材料,在1/2 MS(Murashige&Skoog)培养基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噻苯隆(thidiazuron, TDZ)、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影响芍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芍药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存在差异,其中窄叶芍药的诱导效果最好,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窄叶芍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NAA 0.5 mg/L,块根芍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TDZ 0.5 mg/L+2,4-D 0.5 mg/L。窄叶芍药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2,4-D 0.5 mg/L+NAA 0.2 mg/L,块根芍药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TDZ 1.0 mg/L+2,4-D 0.5 mg/L+NAA 0.2 mg/L。本研究不仅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且为寻找野生芍药繁殖保护的新途径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野生种 茎段 愈伤组织 诱导 植物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童期百合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的重要通路筛选
20
作者 郭振峰 徐蕴晨 +5 位作者 梅宏建 康婕 杨中振 杨燕 夏宜平 吴昀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百合(Lilium spp.)是最具代表性的球根花卉之一,但绝大多数百合存在童期长问题,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质与不同规格百合鳞茎童期转换情况,并以短童期新铁炮百合(Lilium×formolongi)实生苗为材料,取童期... 百合(Lilium spp.)是最具代表性的球根花卉之一,但绝大多数百合存在童期长问题,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质与不同规格百合鳞茎童期转换情况,并以短童期新铁炮百合(Lilium×formolongi)实生苗为材料,取童期(0~4月)、转换期(4~6月)和成年期(6~24月)植株的茎顶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进行二代转录组测序,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组装和注释,结果共筛选到15 172个差异表达基因,同时挖掘出新铁炮百合从童期向成年期阶段转变的关键候选调控通路,如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胚后发育调控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方法对6个差异表达基因在童期向成年期阶段转变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选基因在不同发育期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决定系数达0.913 0,证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具有可靠性。本研究在利用特异性优质资源的基础上,以实生苗生长过程为基础开展的转录组测序可为后续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和核心基因挖掘奠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铁炮百合 短童期 营养生长阶段转变 通路筛选 差异种质 胚后发育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