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尺动脉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单云官 张金波 +3 位作者 张玉和 潘曦东 贺智 冯美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桡、尺动脉分出的肌、皮支.材料和方法:用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尸上肢69(男61,女8)侧,解剖观测桡、尺动脉分支的部位、支数及外径.主要结果:从尺、桡动脉壁两侧发出分支,大部分为不对称性分支间距不等,平均(3.0~15.0)... 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桡、尺动脉分出的肌、皮支.材料和方法:用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尸上肢69(男61,女8)侧,解剖观测桡、尺动脉分支的部位、支数及外径.主要结果:从尺、桡动脉壁两侧发出分支,大部分为不对称性分支间距不等,平均(3.0~15.0)mm.桡动脉平均分出15.8支,其中肌支10.3支,筋膜皮支5.5支.尺动脉平均分出12.4支,其中肌支7.6支,筋膜皮支4.8支.结论:桡、尺动脉分出肌、皮支,皮支为前臂筋膜瓣、皮瓣的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尺动脉 肌支 筋膜皮支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腰段外侧区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1 位作者 王亚军 张金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为腰椎间盘穿刺摘除髓核的进针部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成人尸15具(男11、女4)脊柱腰段外侧区血管神经的配布及无血管神经区的位置与范围。结果:脊柱腰段L1~L5外侧无血管神经区的范围为正方形,长(上下距离)最小均值为25... 目的:为腰椎间盘穿刺摘除髓核的进针部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成人尸15具(男11、女4)脊柱腰段外侧区血管神经的配布及无血管神经区的位置与范围。结果:脊柱腰段L1~L5外侧无血管神经区的范围为正方形,长(上下距离)最小均值为25.03±3.46mm,最大均值为27.52±5.56mm,宽(前后距离)最小均值为23.75±6.67mm,最大均值为32.81±4.37mm;L5~S1区为三角形,长平均为16.42±3.80mm,宽平均为13.63±3.37mm。结论:经L1~L5区外侧区的椎间盘外侧面进针行相应髓核摘除术是安全的。L5~S1外侧无血管神经区范围较小,进针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腰动脉 腰升静脉 椎间盘 髓核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5
3
作者 潘曦东 单云官 +1 位作者 姚班 陈金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3-325,共3页
在3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观测了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的数目、起始、走行和分布,其中肩关节支数为2~4支;在上关节支中有66.6±8.6%穿过肩胛上孔,下关节支中有93.3±4.6%穿过肩胛下孔.根据结果探讨了引起肩周炎疼痛的原因与肩关... 在3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观测了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的数目、起始、走行和分布,其中肩关节支数为2~4支;在上关节支中有66.6±8.6%穿过肩胛上孔,下关节支中有93.3±4.6%穿过肩胛下孔.根据结果探讨了引起肩周炎疼痛的原因与肩关节支受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关节支 肩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结构SS及CCK蛋白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鹏 李积胜 单云官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结构生长抑素(SS)和胆囊收缩素(CCK)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变化,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机制。方法:复制小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利用Y-迷宫检测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血管性痴...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结构生长抑素(SS)和胆囊收缩素(CCK)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变化,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机制。方法:复制小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利用Y-迷宫检测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血管性痴呆小鼠与正常小鼠海马结构SS和CCK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血管性痴呆小鼠比正常小鼠Y-迷宫学习记忆训练次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及齿状回(DG)区SS和CCK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可能与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及齿状回(DG)区SS和CCK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结构 生长抑素 胆囊收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单云官 张玉和 +2 位作者 魏焕萍 陈金源 孙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8-321,共4页
解剖观测成尸37具(男32、女5)共74侧,用骨牵引针穿刺后测量,按层次进行解剖.为经皮穿刺摘除髓核.治疗椎间盘脱出症,提供T12-L5椎间盘切除术的进针点,经过层次结构、进针角度和进针深距.进针点从后正中线旁开,最远的L4为71.12±10.07... 解剖观测成尸37具(男32、女5)共74侧,用骨牵引针穿刺后测量,按层次进行解剖.为经皮穿刺摘除髓核.治疗椎间盘脱出症,提供T12-L5椎间盘切除术的进针点,经过层次结构、进针角度和进针深距.进针点从后正中线旁开,最远的L4为71.12±10.07mm;进针角度为水平向前内方,最大角度L1为133.27±7.36度;进针深距最深的为L2深距为74.06±9.8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穿刺 椎间盘 髓核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血管的观察和测量
6
作者 单云官 杨少华 魏焕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用100侧成尸上肢,部分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常规解剖观察拇指的动脉、静脉和神经。用游标卡尺测量血管的的径和长度,并逐一绘图记录。一、拇主要动脉:(一)一般情况:拇主要动脉早在1896年就由Tand Ler根据它的位置命名,但这种命名有不妥之... 用100侧成尸上肢,部分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常规解剖观察拇指的动脉、静脉和神经。用游标卡尺测量血管的的径和长度,并逐一绘图记录。一、拇主要动脉:(一)一般情况:拇主要动脉早在1896年就由Tand Ler根据它的位置命名,但这种命名有不妥之处,因该动脉并不是所有拇指的主要供血动脉。如把拇指的主要供血动脉叫拇主要动脉,这样较妥。拇主要动脉可来源于桡动脉、正中动脉、掌浅弓等动脉的分支。在拇指与示指间指蹼下缘皮下组织内,两指间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测量 拇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骨盆倾角和骶骨岬角的X线和解剖测量
7
作者 张永法 李俊祯 +1 位作者 杨少华 单云官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9-80,共2页
1 材料和方法骨盆倾角和骶骨岬角测量在人类学、医学等学科都有重要意义.鉴于未见国内有关男性骨盆倾角骨骼测量及男性骨盆倾角和骶骨岬角的x线测量值报道.为探索X线测量法、积累数据、以便活体调查、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此三角与腰骶角和... 1 材料和方法骨盆倾角和骶骨岬角测量在人类学、医学等学科都有重要意义.鉴于未见国内有关男性骨盆倾角骨骼测量及男性骨盆倾角和骶骨岬角的x线测量值报道.为探索X线测量法、积累数据、以便活体调查、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此三角与腰骶角和骶骨倾角的关系,以探索骶骨的发展变化规律,作者根据邵象清编著的《人体测量手册》一书中的测量方法,使用国产夹(?)器、量角器等工具对酒泉地区新近出土的203个汉族男性骨盆的骨盆倾角进行了骨骼测量,并探索了X线测量方法.用其中100例进行了X线测量,将两结果进行了对照,X线测法:用XG-200型X线机和X线摄影架摄取骨盆左侧立位像,焦点至胶片距离为100cm.在此X线片上进行测量,骨盆倾角:先确定髂耻线(李俊祯,等.解剖学杂志,1991.14(4):295)、再沿骶3~4平面划一垂直于髂耻线的水平线.最后沿骶岬及左耻骨结节前上缘划一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骶骨 人体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角及其测法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俊祯 单云官 +1 位作者 张永法 杨少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95-297,共3页
本文观测了203例男性干燥骨盆中立位时的腰骶角,平均值为37.5°。用100例进行X线测量并探讨了X线测量的方法,供体质调查及临床测量时参考。
关键词 腰骶角 髂耻线法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倾角和腰骶角的关系及骶骨倾斜的年龄性变化
9
作者 张永法 李俊祯 +1 位作者 杨少华 单云官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7-467,共1页
为明确骶骨倾角和腰骶角之间的关系,探索骶骨倾斜的年龄变化规律,将酒泉地区新近出土的干燥骨盆依邵象清编著的《人体测量手册》所规定的标准进行性别、年龄鉴定,依其年龄鉴定的分期分组,按其方法测量203例14~50岁男性骨盆的骶骨倾角,... 为明确骶骨倾角和腰骶角之间的关系,探索骶骨倾斜的年龄变化规律,将酒泉地区新近出土的干燥骨盆依邵象清编著的《人体测量手册》所规定的标准进行性别、年龄鉴定,依其年龄鉴定的分期分组,按其方法测量203例14~50岁男性骨盆的骶骨倾角,X线测量采用髂耻线法,结果同腰骶角进行对比.203例骨盆的骶角倾角与年龄的关系如下(年龄,例数,<°?±S,范围):14~19,22,55.0±7.9(38~65);20~30,47,53.6±9.0(30~73);31~39,72,52.3±9.4(33~71);40~50,62,50.9±7.8(33~70).14~50,203,52.5±8.7(30~73).100例骶骨倾角的X线测量值为(年龄,例数,<°,?±S,范围):14~19,15,55.5±8.0(40.5~65.5);20~30,28,52.3±8.6(31.5~66.0);31~39,40,50.6±8.6(35.5~66.5);40~50,17,48.5±7.6(35.0~58.5).14~50,100,51.6±8.5(31.5~66.5).骶骨倾角的两种方法测量值两均数t检验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倾角 腰骶角 年龄 骶骨倾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