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道德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在关联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道德健康与心理健康存在内在关联,它们是健康的要素,道德健康包含于心理健康之中,是心理健康的保证。从道德角度看心理健康,无论对道德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徐辉
机构地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5年第4期82-88,共7页
Journal of Marxism Studies
关键词
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
道德不健康
分类号
B82-054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0
1
邵景进,刘浩强.
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研究的述评与展望[J]
.心理科学,2005,28(2):412-415.
被引量:17
2
杨威.
道德认知发展学派的德育观评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73-74.
被引量:2
3
张忠,陈家麟.
论道德健康与心理健康——兼议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价值、目标的拓展[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6):53-56.
被引量:20
4
罗俊丽.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
.道德与文明,2008(2):75-78.
被引量:15
5
潘莉.
道德健康对心理健康的促进和发展[J]
.当代青年研究,2010(2):34-39.
被引量:11
6
客洪刚.
科尔伯格德育理论特点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105-108.
被引量:7
7
杨雄,刘程.
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J]
.社会科学,2013(1):92-101.
被引量:115
8
任月娥,黄永林.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应注意的心理学问题[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19(5):46-49.
被引量:2
9
李晓东,王轶楠.
关于4~6岁幼儿道德判断特点的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2(2):40-42.
被引量:2
10
王兴超,杨继平,杨力.
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092-1102.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
1
俞国良.
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道德认知视角[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2):3-11.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俞国良,王浩.
新时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其路径[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2,5(1):23-31.
被引量:13
2
包雅玮.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1):13-17.
被引量:2
3
俞国良,邵蕾.
成长咨询: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2(1):5-16.
被引量:5
4
俞国良.
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及其教育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4):20-32.
被引量:119
5
季媛.
“十四五”时期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探寻[J]
.大学(教学与教育),2024(1):23-26.
被引量:3
6
游志纯,马建青.
新时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2013-2023)CSSC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5(1):232-240.
被引量:6
7
李旭龙,陈洪鑫,唐东辉.
足球运动对小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与DRD2基因多态性的调节效应[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39(3):358-365.
被引量:1
8
黄潇潇,靳娟娟,俞国良.
中国内地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00~2022[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24,22(2):154-162.
被引量:3
9
俞国良.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新诠释:活动理论视角[J]
.课程.教材.教法,2024,44(6):4-12.
被引量:8
10
童仁杰,汪维富,钟志贤.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5(2):4-7.
被引量:3
1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03(11):12-12.
2
判断身体健康的八大标准[J]
.中外书摘,2010(8):89-91.
3
董洪涛.
中西健康观[J]
.决策与信息,2010(9):74-75.
4
张学俊.
刍论道德健康之于当代青年人生的四重意义[J]
.西部学刊,2014(5):56-58.
5
刘盍松.
试论道德健康与心理健康[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39-40.
被引量:4
6
史斌.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谈[J]
.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4,5(3):227-228.
7
肖菲玥.
关注情绪、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J]
.大舞台(教学与艺术),2010(4):48-48.
8
本刊编辑部.
人的身心健康定义[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0,0(1):63-63.
被引量:1
9
汪清.
道德健康与个人修养[J]
.新湘评论,2001,0(10):48-48.
10
王荣发.
幸福人生源于道德健康[J]
.精神文明导刊,2013(8):17-19.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