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以“课间一刻钟”政策实践为切入点,系统考察课堂-课间-课后一体化育人体系的重构过程。回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间制度的历史演进,呈现出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功能拓展特征,体现当前政策调整的内在逻辑及其所蕴含的育人理念,课间时长变革对课堂教学结构重组、教学设计创新、学习方式转型等关键问题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影响。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构建“三域联动”的整体育人框架,形成课堂学习生态域、课间育人生态圈、课后延伸生态链的内在关联及其协同发展机制。要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的“全时空”育人体系、强化制度建设与资源供给保障、深化教学改革与教研创新、推进家校社协同形成育人合力进一步深入推动“课间一刻钟”政策的实施。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6-22,共7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优先关注课题“首都基础教育高水平教研共同体建设研究”(课题编号:0CEDA24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杨德军(1970-),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罗海风(1989-),女,河南郑州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教育测量与评价、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