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大型木构建筑F63 被引量:5

Neolithic Large-Scale Wooden Structure F63 at the Jjijiaocheng Site in Lixian County,Huna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前言鸡叫城遗址考古工作区划以总基点为中心,按象限法分为四区,分别为Ⅰ区(东北区)、Ⅱ区(西北区)、Ⅲ区(西南区)、Ⅳ区(东南区)。在2020、2021年的考古发掘中,属于Ⅲ区的城内西部发掘区发掘面积共1224平方米,取得重要收获,其中油子岭文化时期壕沟、屈家岭文化时期谷糠堆积、屈家岭文化至肖家屋脊文化时期建筑遗存等都是本发掘区的重要发现。发掘表明,本发掘区最早的堆积为大溪文化时期遗存,油子岭文化阶段这里开挖壕沟,并与其他地段的壕沟连成聚落环壕,后来壕沟逐渐淤积,至屈家岭文化早期废弃。壕沟表面堆积了不少生活垃圾及大量的谷糠,当是聚落内人们某种特定行为所致。此后,这里被辟为建筑区。建筑行为留下的土台、基槽、柱洞、红烧土等大量遗迹表明,从屈家岭文化至肖家屋脊文化,此处一直是建筑区的所在,因此,土台多次垫筑,基槽也多次开挖,形成较复杂的叠压打破关系。在这系列建筑遗存中,以年代较早的F63保存最好,也最具特色(图一)。 A large-scale wooden structure(F63)was discovered during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f the Jijiaocheng site from 2020 to 2021.The building was constructed by fi rst digging a foundation trench on a platform then laying wooden planks in the trench,on which columns were erected.There were also corridors on the east,south,and west sides of the foundation trench.The whole structure,consisting of fi ve bays across and seven rooms,had a fl oor area of 420 square meters,reaching 630 square meters counting the corridors.The main,integral structure of F63 was supposedly constructed by placing beams and planks on columns,making it higher than ground level at the time.Therefore F63 was likely an example of terraced,stilt-style architecture.Based on carbon-14 data,F63 dates to around 2700 BC.It is the fi rst relatively completely preserved large-scale Neolithic wooden structure discovered in China and thus is of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study of the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ehistoric Chinese architecture。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6,I0001,47-61,F0002,共23页 Archaeology
基金 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项目之长江流域文明进程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0YFC1521603)的资助。
关键词 湖南澧县 鸡叫城遗址 基槽 木构建筑 新石器时代 Li County,Hunan Jijiaocheng Site Foundation Trench Wooden Structure Neolithic Age
作者简介 参加田野工作的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范宪军、吴瑞静、封剑平,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石涛、马永超、于孟洲、胡越,湖南省常德、岳阳、湘潭、怀化、湘西、益阳等市(州)县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四川大学部分研究生等。水稻和谷糠由吴瑞静检测,木材由张晓英检测。器物修复由龚辉群、易万春、严华平完成.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0

  • 1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J].文物,1980(5):1-15. 被引量:186
  • 2CPAM, Chekiang Province and Chekiang Provincial Museum.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8(1):39-94. 被引量:292
  • 3王海明,蔡保全,钟礼强,蒋乐平,郑嘉励,杜永强,黄渭金,李永嘉.浙江余姚市鲻山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1(10):14-25. 被引量:21
  • 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跨湖桥》,文物出版社,2004年.
  • 5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3年.
  • 6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J].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1996,(3).
  • 7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年发掘资料.
  • 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4年发掘资料.
  • 9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5年发掘资料.
  • 10张恒等.《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中国文物报》,2005年9月30日.

共引文献47

同被引文献89

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