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传播仪式观看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中的“仪式”构建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解读美食纪录片的文化符号意义,从仪式观在传播中的作用来分析《早餐中国》中的场景、人物、声音的仪式表征,试图在浅析《早餐中国》的基础上拓展美食纪录片传播的更多可能性。
作者
侯艺松
机构地区
南昌大学
出处
《声屏世界》
2020年第16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传播仪式观
美食纪录片
互动仪式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77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蔡骐.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9):5-23.
被引量:268
2
王嘉欣.
传播仪式观视角下电视竞演类节目浅析——以湖南卫视《声临其境》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3):115-116.
被引量:8
3
潘曙雅,张煜祺.
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J]
.国际新闻界,2014,36(9):35-46.
被引量:210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夏建中.
现代西方城市社区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2):1-6.
被引量:99
2
谢玉进.
网络趣缘群体与青少年发展[J]
.中国青年研究,2006(7):60-63.
被引量:25
3
汪玲萍.
从两对范畴看滕尼斯与涂尔干的学术旨趣——浅析“共同体”“社会”和“机械团结”“有机团结”[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12):8-11.
被引量:16
4
龙希成.
论罗素的“节奏”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104-108.
被引量:9
5
谢玉进.
论网络趣缘关系[J]
.重庆社会科学,2007(3):115-118.
被引量:12
6
[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
[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7页.
8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26页.
9
Fischer, C. , "Toward a Subculture Theory of Urbanism,"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5, p. 80.
10
Gelder, Ken (ed), The Subcultures Reader (2nd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 ledge, 2005, p. 25.
共引文献
477
1
李佳瑞,黄梦霞.
网络趣缘社群自治规则的形成与演化:对一个知识趣缘微信群的考察[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4(1):257-278.
2
张帅.
论互联网时代下朗诵活动的创新性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2019,0(S02):87-90.
被引量:1
3
原月.
新媒体语境中思政教育的媒介化思考[J]
.作家天地,2020(16):153-153.
4
陈伟军,张伟韬.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新媒体事件的发生机制与行动过程——以“江山娇之问”为例[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1,21(3):76-80.
被引量:1
5
高莹.
智媒时代吉林省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探究[J]
.新闻传播,2024(22):53-55.
被引量:1
6
黄雅婷,杨莉明.
全民“爱你”:网络集体记忆背后的情感劳动[J]
.新闻知识,2023(4):61-72.
7
韩飞,郭卿宇.
媒介演进视域下中国纪录电影发展的路径转向[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4):194-206.
被引量:1
8
姚澍欣.
萌宠视频的声音展演与情感卷入——基于B站猫咪视频的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2,8(23):97-100.
被引量:1
9
王智平,王子涵.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MBTI人格测试网络社群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2,8(19):84-88.
被引量:6
10
王兴婉.
新媒介视角下乡村文化传播的场景化生产——以小红书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1(3):74-7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0
1
王宇静.
新媒体环境中的网络媒介批评探析[J]
.东南传播,2011(7):45-47.
被引量:11
2
潘曙雅,张煜祺.
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J]
.国际新闻界,2014,36(9):35-46.
被引量:210
3
杜娟.
中国美食类纪录片的民族文化心理[J]
.电影评介,2018(5):98-100.
被引量:2
4
凤紫陌.
《早餐中国》:早餐里有天长地久[J]
.风流一代,2019,0(16):56-57.
被引量:1
5
孙晨茵.
数字营销对艺术馆文化传播的突破与创新[J]
.中国报业,2019,0(22):42-44.
被引量:1
6
张心蕙.
后现代理论视角下美食类纪录片的创新--以《早餐中国》为例[J]
.青年记者,2020(2):75-76.
被引量:5
7
孙婕,王玥琦,杨怡静.
网红景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青海省茶卡盐湖为例[J]
.戏剧之家,2020,0(7):189-190.
被引量:5
8
侯默.
美食类纪录片的创新与发展——以《早餐中国》为例[J]
.青年记者,2020(17):85-86.
被引量:3
9
张浩,李安娜.
中国美食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表达[J]
.美食研究,2020,37(3):18-23.
被引量:19
10
魏箫.
杜威生态美学视域下的美食经验——以纪录片《风味原产地·潮汕》为例[J]
.鄱阳湖学刊,2020(5):97-10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葛舒怡.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仪式化传播及其启示[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2(1):173-174.
2
李坤东.
传播仪式观视角下“网红打卡地”短视频的仪式构建探究[J]
.传播力研究,2021,5(30):33-34.
3
庞漉潞.
“视-听-味”联觉:《早餐中国》中的感官转换[J]
.西部广播电视,2022,43(6):110-112.
4
宋喜梅,范忠.
微纪录片传播的新样态——以《早餐中国》为例[J]
.文化产业,2022(27):37-39.
被引量:2
5
王丹园.
基于“DIMT”模式的扬州早茶纪录片运河文化符号解析——以《日出之食·食话扬州》为例[J]
.视听,2023(9):87-9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杨科.
微纪录片的创新发展与短视频表达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140-143.
被引量:2
2
王居易.
互联网视域下微纪录片情感化叙事研究——以《早餐中国》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3,14(8):236-238.
被引量:3
3
霍雯.
美食纪录片中地域文化呈现的核心思路[J]
.西部广播电视,2024,45(3):176-180.
被引量:1
4
欧阳媛.
游戏叙事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表征及传播效果——以网游《黑神话·悟空》为例[J]
.新闻传播科学,2025,13(4):648-655.
声屏世界
2020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