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被引量: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介绍并分析了日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较有特色的两个方面:依靠紧密的"产学研"实践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搭建并完善各层次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为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创造机会。并对完善中国研究生创新机制提出看法。
作者
杨建广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
出处
《中国冶金教育》
2012年第2期52-54,共3页
China Metallurg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日本大学
研究生培养
创新能力
分类号
G649.31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5
同被引文献
109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7
1
李孝红,崔文国,翁杰,冯波,屈树新,周绍兵.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76-79.
被引量:32
2
金华,田中虹子.
日本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1):88-90.
被引量:3
3
高继慧.借鉴和思考日本大学的运行体制和教育思想[EB/OL].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工程研究所,httP://Combust.h1t.edu.cn/b1og/user1/5/archives/2005/92.shtml.
4
雷兵,魏立安,黄宗升,胡春生.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自我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3):85-86.
被引量:26
5
郭巍.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
.理论界,2008(7):181-182.
被引量:10
6
应义斌,曾超,徐惠荣,邹黎明,许叔平.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高教探索,2003(2):31-32.
被引量:24
7
滕建华,娄厦.
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J]
.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78-81.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江新华.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表现、教育根源与治理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3):25-29.
被引量:61
2
张玉琴,李奇术.
日本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50-53.
被引量:20
3
赵卿敏.
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26-30.
被引量:91
4
潘立,计时鸣,鲁聪达.
以创新教育平台为基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3):124-126.
被引量:19
5
王红梅.
日本研究生教育及启示[J]
.高等农业教育,2006(7):80-83.
被引量:8
6
肖彬,刘晓元.
试论自主创新背景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9-13.
被引量:19
7
罗刚,李华.
美国金融研究生的商学院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73-76.
被引量:18
8
温静,胡显莉.
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12):182-184.
被引量:26
9
陈.巴特尔,陈益林.
院校发展视野中的中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比较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3):58-61.
被引量:6
10
臧兴兵,赖小莹.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7(3):40-43.
被引量:52
共引文献
95
1
宗力,李小昱,牛智有,张终.
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S1):158-161.
被引量:3
2
蔡绍晖,任先达,雷兵,桂飞.
学制“三改二”后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63-66.
被引量:6
3
王小利,张改生.
农业院校细胞遗传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2):55-57.
被引量:5
4
张心怡.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
.石油教育,2007(2):64-66.
被引量:1
5
孙洪滨,单连杰.
浅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1S):149-149.
被引量:3
6
刘高强,王才喜,魏美才.
浅论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的自我培养和提高[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5):246-247.
被引量:11
7
张鹏飞.
关于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方法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B06):69-71.
被引量:2
8
吴凤芝.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23-24.
被引量:2
9
杨荣敏,王让会,吴鹏飞.
浅析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2):65-67.
被引量:16
10
陈立伟,裴蓓.
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10):183-183.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09
1
张瑜彬,樊鹏,李忠云.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路径探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4(9):148-152.
被引量:3
2
郑琳琳,戴顺治,卢忠鸣,陈雅兰.
原始性创新人才人格特质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5,33(5):758-766.
被引量:22
3
李国庆.
自由教育思想影响下的英国教育实践及其启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116-122.
被引量:7
4
杨贵仁,黄汉升,方千华.
新时期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审视[J]
.体育科学,2005,25(6):3-12.
被引量:48
5
杨颉.
国际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动态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8):48-53.
被引量:8
6
何方.
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98-103.
被引量:19
7
陈素珊.
论高校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建设[J]
.辽宁教育研究,2006(8):18-19.
被引量:5
8
陈云萍,杨晓明.
德国、美国与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J]
.中国冶金教育,2006,11(5):76-79.
被引量:35
9
吴新如,王习术.
激发大学生材料力学实验动手与分析的能动性[J]
.力学与实践,2006,28(6):81-83.
被引量:25
10
吴杰,仵春.
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及启示[J]
.科学咨询,2007(17):58-5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3
1
王成军,方明,秦素.
基于诺贝尔科学奖的研究型大学原始性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20(1):83-94.
被引量:6
2
王甲春,许金鼓,张照华.
材料力学实验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6):91-92.
被引量:1
3
郭坚,陈上云,谢彬,张扬.
伏利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20例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2):160-161.
4
刘亚臣,张帅,蔚筱偲.
基于“五位一体”模式的研究生科技文化建设探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261-262.
5
柴新军,何春锋,高金贺,梁海安,李爱飞.
日本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冶金教育,2013,18(4):12-13.
被引量:1
6
艾浩军.
基于课题研究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策略[J]
.计算机教育,2013(18):13-15.
被引量:2
7
王凡.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
.商,2015,0(3):268-268.
8
王正一.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浅析[J]
.山东工会论坛,2016,22(6):139-141.
被引量:1
9
高静,张丽,唐于平,吴启南,张旭.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改革与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5):14-17.
被引量:8
10
熊俊涛,叶李,卜榕彬,杨振刚,王红军.
中日高校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7):223-22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姜凡,刘念才.
我国一流工科与世界一流工科还有差距吗——基于高精尖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6):34-41.
被引量:3
2
李亮,刘丹丹,闫立宏,王康胜.
组织材料力学综合实验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J]
.内江科技,2016,37(2):89-90.
3
钟凌云,朱卫丰,黄艺,刘荣华.
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路径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6):10-14.
被引量:9
4
胡勇文.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12):146-148.
被引量:2
5
姜学军,田郑玉.
谈课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J]
.青年与社会,2019,0(20):271-272.
6
郑镇辉,熊俊涛,李中行,杨振刚.
高校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与探讨[J]
.现代计算机,2019,25(18):79-83.
被引量:2
7
李春燕,薛培凤,包乌恩奇,马飞祥,张烨.
构建内蒙古医科大学中药学研究生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2):3-5.
被引量:2
8
叶喜德,徐伟,祝婧,于欢,黄艺,刘亚平,周鸣,钟凌云.
中药炮制学科在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研究[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2(1):93-96.
被引量:1
9
张丽,吴啟南.
中药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结构体系探讨[J]
.安徽医药,2020,24(9):1896-1900.
被引量:2
10
夏新曙,王孟,钱庆荣,陈庆华.
协同创新视角下资环专业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途径[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1,14(1):5-10.
被引量:3
1
程航,陈鹤,肖艳玉,蔚晓庆.
浅谈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8):111-112.
被引量:1
2
马洁.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创新[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2(7):166-166.
3
范淇元.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17):8-8.
被引量:1
4
傅燕翔,杨振华,张佑祥.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
.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07,0(3):157-158.
被引量:1
5
王政新,杨建平,姚树莲.
“四能复合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5):80-81.
6
刘鑫,胡继林.
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科学时代,2013(2).
7
王洋,袁月明,潘世强,孙上媛,刘博.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6(7):125-127.
被引量:1
8
杨春梅.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
.科教文汇,2011(21):142-143.
被引量:7
9
李永和.
感悟小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15):250-250.
被引量:1
10
艾小川,金裕红,张舒.
大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3):5-6.
被引量:1
中国冶金教育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