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十九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清帝国逐步衰落,被西方列强一步步地"去疆域化",在随之而来的"再疆域化"过程中,从《圣经》到科学,到法政,传教士的翻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翻译是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重要途径,也是西方对中国的"再疆域化"。传教士试图通过对西方文明的介绍,打破中国人传统的自我中心的疆域观念,让中国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7-174,共8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赵稀方(1964-),男,安徽芜湖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文学。北京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