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逃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其逃课归因方式与年龄、学习成绩、逃课频率等因素相关,应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意志力培养,培养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作者
刘琦
胡柳洲
机构地区
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吉祥镇人民政府
出处
《北方经贸》
2011年第5期127-128,共2页
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
关键词
大学生
逃课
归因方式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简介
刘崎(1984-),女,哈尔滨人,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2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N],光明日报,1999-02-25.
2
潘懋元,谢作栩.
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J]
.高等教育研究,2001,22(2):1-6.
被引量:269
3
邱熙.
大学生逃课的自我归因[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4):74-79.
被引量:18
4
田正学,王小兵,王羚又,李英平,徐彦,唐樵,张艳,周仲渝,李丽杰,高薇.
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3):1-7.
被引量:21
5
季亚钦科.大学生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钟秉林.
努力开创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在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
.辽宁高职学报,1999,1(3):1-3.
被引量:13
2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
朱镜人.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述评[J]
.高等教育研究,1997,18(6):94-99.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320
1
董立平.
试论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与理论核心[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0(1):40-60.
被引量:3
2
丰聪.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S1):120-122.
被引量:2
3
李平.
关于高校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121-124.
4
张子礼,张朝.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观的改变[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87-90.
被引量:4
5
余敦巧.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中的图书馆[J]
.图书馆学研究,2002(10):8-9.
被引量:2
6
赵立香.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模式的构建[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5):35-37.
被引量:2
7
陈巴特尔.
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阶段中的人才培养质量观[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6):1-4.
被引量:2
8
李云,彭远义,李周权,董国忠,张新富,张家骅.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改革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S1):178-180.
被引量:2
9
高新柱.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30年研究述评[J]
.大学(学术版),2009(5):37-44.
被引量:5
10
张志刚.
重视班前班后会[J]
.电力安全技术,2006,8(1).
同被引文献
10
1
盛律平.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4).
被引量:8
2
陈刚.
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动力分析及对策[J]
.中国青年研究,2005(8):84-88.
被引量:51
3
毛宗良.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52-153.
被引量:44
4
[前苏联] M.N.季亚钦科.大学生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24.
5
曾红,黎光明,温海英,黄文庚.
大学生隐性逃课与人格特征及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7):793-794.
被引量:26
6
刘新华.
大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与课堂秩序建设研究[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1(6):91-93.
被引量:6
7
赵娜.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1):53-54.
被引量:12
8
施春华,丁月萍.
大学生日常性学业韧性与学习成绩、逃课行为[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933-935.
被引量:17
9
易亮,周守珍.
大学生隐性逃课与认知风格的关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3):17-19.
被引量:4
10
寇荣,王静涛.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谈大学生逃课问题[J]
.青年文学家,2011,0(3X):176-17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许昌悦,严凌雁,张人仁.
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9):178-179.
被引量:1
2
尹忠泽,杨宇霞.
国内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研究回顾[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7):31-3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禤倩丝,刘冠希,史文静,张雪琴.
浅谈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特点、影响因素与对策[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0(5):114-118.
被引量:10
2
王志鹏,张梦.
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校外成因及矫治策略[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2):83-85.
3
张志刚,田敏敏,史传道,刘龙珠,齐宝宁,周晶,李娟.
基于隐性逃课探讨中医院校“食品毒理学”的教学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4):61-64.
4
于晓琳.
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心理因素:基于优势分析的实证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9):1386-1391.
被引量:19
1
王朝,赵亚祥.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研究分析及解决对策[J]
.现代企业教育,2014,0(22):294-295.
被引量:4
2
陶晓坤,李丽.
论“问题式”教学的实行[J]
.大家,2011(11):154-154.
3
蔡婵.
谈加强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知识经济,2016(18):134-134.
4
孙光辉.
略论工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形式[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6):109-110.
5
杨晓敏.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初探[J]
.课外阅读(中下),2012(9):79-79.
被引量:1
6
袁振国.
当代教育的五大使命[J]
.上海教育,2015,0(13):70-72.
被引量:3
7
孙立军,肖庆生.
浅议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21(3):96-97.
8
丁雪,黄建龙.
人文主义与素质教育浅探[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3-75.
9
李丽君.
如何面对中学生的早恋问题[J]
.文学教育,2015(18):135-135.
10
周林.
小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
.西藏教育,2008(11):32-33.
北方经贸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