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测绘人才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深化校企合作,落实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本着“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双向参与、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者
马书英
刘晓宁
机构地区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86,共3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作者简介
马书英(1977-),女,河北邢台人,讲师,主要从事测量教学工作。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7
同被引文献
24
1
徐士芳,李祥春.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探析[J]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1):112-115.
被引量:23
2
王一凡.
职场学习支持要素的角色分析[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2(9):24-26.
被引量:1
3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教职成[2010]13 号)[Z] .2010-11-27.
4
张尧学.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胡忠喜.
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渗透与融合[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19-21.
被引量:16
6
李佳圣.
“订单式”、“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4):36-39.
被引量:4
7
马俊,范金玲.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2010(7):11-12.
被引量:10
8
秦益霖,高志宏.
高职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2):5-8.
被引量:15
9
汪长明.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专业建设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11,12(1):31-33.
被引量:8
10
胡增荣,章红梅,王建胜.
高职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1(2):37-3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李进军,李佳圣.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1):14-18.
被引量:11
2
张喜堂.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形式与特点[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2(10):118-118.
3
方建华,范军.
基于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
.当代职业教育,2014(12):31-33.
被引量:1
4
王春模,周荣虎,张林龙.
高职院校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6(4):103-105.
被引量:90
5
刘新竹.
民办高校转型与校企项目结合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11):228-228.
被引量:1
6
张健.
应用型高校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文教资料,2018(26):94-9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07
1
苑瑞林.
浅谈高职院校多样化生源背景下的分类培养模式[J]
.作家天地,2020(20):64-65.
被引量:1
2
李洁,张少轩,李志芳,宋晓静,刘甜.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9(5):162-163.
被引量:9
3
潘丽,谭秋婵,姚丹丹,阳小雅,江婉明.
基于智慧课堂的分层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2023(23):52-55.
被引量:4
4
李英姬.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分层分类人才培养的思考[J]
.科教导刊,2022(10):40-42.
5
唐明军.
高职院校就业心理僵化群体的干预思考[J]
.湖南教育(下旬)(C),2022(7):59-61.
6
张锦.
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提升及启示探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4):316-317.
7
何成才.
校企“双主体”开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校科技,2013(5):50-51.
8
陈明,张力,陈桂银,周根来,方希修,尤明珍,任善茂,殷洁鑫.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2013(8):30-33.
被引量:7
9
鲁宛生,王林景,王林生.
基于校企“双主体”计算机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索[J]
.软件工程师,2013(8):50-51.
被引量:1
10
张丽娜,吴强.
构建高职美容化妆品行业人才培养的“三双四跟”模式——基于校企“双主体”视角[J]
.职业教育研究,2014(2):20-23.
被引量:5
1
高小六.
高职工程测量专业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
.河南科技,2014,33(9X):253-253.
被引量:1
2
方向阳.
校企合作的内涵与模式[J]
.职教论坛,2003,19(1):29-30.
被引量:23
3
陈君.
论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5(10):94-95.
4
闫世杰.
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模式的形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4):7-9.
被引量:11
5
许志军,郭云生.
践行校企一体 共育高技能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11(7):46-47.
被引量:8
6
朱吉顶,范国辉,李铁东.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圈,2007(11S):153-154.
被引量:1
7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20):81-81.
8
史俊莉,牛鹏涛,庞士昱.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的启示[J]
.中国科技投资,2013,0(Z4):190-190.
9
许丰田.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有效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J]
.科技信息,2010(23):304-304.
被引量:3
10
马晓云,赵亚蓓,易鹏举.
测绘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3):124-124.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