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同旋毛虫隔离种感染猪检疫情况及其分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用来自哈尔滨地区猪、犬体内的旋毛虫和国际标准虫株旋毛形线虫(Trichinelaspiralis)、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anativa)同时感染猪,定期检测嗜酸性细胞的变化情况、抗体出现规律;剖杀后,用消化法检查各部位肌肉中的幼虫数以确定感染情况和分布规律;用不同隔离种的肉样在-22℃和-32℃冷冻条件下进行冷冻性研究;用鲜肉及冷冻不同时间的肉制成肉汁,进行ELISA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旋毛虫与Tspiralis对猪的感染性较强,犬旋毛虫和Tnativa对猪的感染性极弱;嗜酸性粒细胞变化规律是:其占白细胞的比例于感染初期呈上升趋势,以后下降,40d左右降为正常,但一般不低于健康时的比例;抗体变化,因不同隔离种ELISA能检出的抗体出现有先后之分,猪旋毛虫和Tspiralis16~24d出现,较犬旋毛虫和Tnativa出现早一周;不同隔离种的抗冻性试验证明:哈尔滨地区猪旋毛虫和Tspiralis不耐低温,而犬旋毛和Tnativa对低温抵抗力强。通过不同旋毛虫隔离种对猪的感染性研究、嗜酸性粒细胞和抗体变化规律监测以及冻性实验可以证明,黑龙江省猪旋毛虫是旋毛形线虫,黑龙江省犬旋毛虫是本地?
出处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24-27,共4页 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