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校医》
2010年第4期318-320,F0003,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Doctor
参考文献36
1 Mustafa Arslan , Ramazan Ak Can, et al. Suicide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Data from Cukurova, Turkey[J]. Child Psychiatry Hum Dev,2007,38(4) :271 - 277.
2 国际预防自杀联合会,Central Administrative Office: Le Barade,32330 Gondrin, France,www. iasp. info.
3 Pritchard C, Hansen L Child, adolescent and youth suicide and undetermined deaths in England and Wales compared with Australia, Canada, France, Germany, Italy, Japan and the USA for the 1974 - 1999 period[J]. Int J Adolesc Med Health,2005,17 (3) : 239 - 253.
4 范存欣,马绍斌,王惠苏,吴赤蓬,刘国宁.青少年自杀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5,9(3):217-220. 被引量:26
5 Phillips MR, Li X, Zhang Y. Suicide rates in China, 1995 - 1999 [J ]. Lancet, 2002,359 (9309) : 835 - 840.
6 Yip PS, Liu KY, Hu J, et al. Suicide rates in China during a decade of rapid social changes [ J ].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rniol, 2005,40(10) : 792 - 798.
7 费立鹏.中国的自杀现状及未来的工作方向[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4):277-279. 被引量:183
8 张翼.青少年人口的自杀与未致命自杀,性别差异与原因.青年研究,2001,(11):39-39.
9 纪樱珍.青少年自杀防治策略.台湾北市医学杂志,2008,5(3):320-328.
10 赵梅,季建林.一、关于自杀的研究(二) 中国自杀率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3):161-163. 被引量:36
二级参考文献146
1 欧阳正汉.珍惜生命:上海地铁敲响警钟[J] .检察风云,2004(9):58-59. 被引量:2
2 王丽娟.魂归泰山与泰山舍身[J] .民俗研究,1995(4):24-26. 被引量:4
3 李建军.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J] .社会学研究,1995(6):110-116. 被引量:11
4 邢利芳.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原因、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64-465. 被引量:12
5 龚燕萍,薛祖凤.上海市奉贤县自杀死亡原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1999,11(2):70-72. 被引量:2
6 胡利人,丁元林.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与相关危险行为的研究[J] .疾病控制杂志,2005,9(1):18-20. 被引量:14
7 苏霞灯,黄光扬.福建师范大学8名学生自杀事件的调查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1993,14(6):345-346. 被引量:4
8 胡燕,田臣龙.服毒自杀事件的时辰,季节性研究[J] .攀枝花医药,1994,16(1):18-20. 被引量:2
9 李献云,费立鹏,及惠郁,许永臣,卞清涛,何凤生.乡村严重自杀未遂者的特征[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4):272-277. 被引量:28
10 邢世增,李锐,王德焕,张卓,徐德福,刘月华.黑龙江省部分人群自杀流行病学分析[J] .疾病监测,1995,10(7):205-20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318
1 何兆雄.中国自杀率高不高?——我说不高![J] .学术论坛,2008,31(2):159-164. 被引量:8
2 闫军玲,杜小加,陈辉,王熹洲,张慧芳,高丽娟.军人精神疾病3235例患者就诊时间分析[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8,29(6):468-469. 被引量:1
3 张涛,曹守东,王用金,王青.北京煤炭总医院急诊科服药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 被引量:1
4 王闪,颜然然.当前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 .知识经济,2008(7):174-175. 被引量:2
5 杨晶洁,谢斌,朱紫青,张麒,彭勇文,韩海玲,卞茜.以学校为基础的自杀高危青少年针对性预防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6):4704-4714. 被引量:3
6 宋剑锋,梁渊,卢祖洵.武汉市郊区居民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3):155-157. 被引量:2
7 易天军,刘继强,孙翼,张贵金,袁勇贵.急诊科64例自杀者特征及原因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2):133-134. 被引量:7
8 刘旭东.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下降[J] .科学.经济.社会,2004,22(3):47-51.
9 单怀海.自杀伤害及其预防[J]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2):74-77. 被引量:9
10 胡冬梅,姜潮,刘启贵,孙月吉,贾树华,周莉,张杰.农村自杀者心理解剖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131-133.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56
1 张媛,胡其图,陈亮,王彦.大学生自杀意念形成的原因及其干预策略[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09,31(S1):214-216. 被引量:2
2 陈晶琦,叶广俊.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现状及展望[J] .中国性科学,1996,8(2):30-34. 被引量:6
3 沈岩,况利.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06,35(18):1712-1713. 被引量:8
4 高鸿云,吴增强,邓伟,杨佐廷,黄玉梅.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1):32-37. 被引量:38
5 戴月,史祖民,潘晓群,袁宝君.江苏省青少年自杀与离家出走倾向调查[J] .中国校医,2007,21(1):11-13. 被引量:3
6 张小远,俞守义,赵久波.医学生自杀意念与人格特征、内外控和自尊水平的关系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8):747-749. 被引量:30
7 王萍,俸卫东.4066名柳州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390-392. 被引量:18
8 张星,孙承业,朱秋鸿,张寿林,周静,张璘,张爽,郑玉新.2000~2005年3419例服毒自杀案例的特征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5):327-329. 被引量:6
9 邓青,刘晓俊,徐勇,胡池.宜昌市青少年自杀与离家出走行为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56-756. 被引量:2
10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5.
引证文献7
1 蒲晓兵,杜培亮,侯海林,赵林,刘莹.阆中市初二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95-196. 被引量:1
2 郭晚花,曹玉洁.青海省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37-938. 被引量:8
3 杨春燕,赵群远,马瑞芳,张颖,陈时,韩瑞.自杀性急性中毒527例分析[J] .医学综述,2015,21(13):2468-2469. 被引量:2
4 沈艳辉,江初,沈源,李刚,蒲永兰,李涵秋.北京海淀区中学生自我伤害和自杀相关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20,36(6):951-955. 被引量:9
5 莫旺平.高中生自我伤害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6):78-80.
6 仲亚茹,阎冬雪,刘春娥,宋琴芬.大连市2所高校护理研究生自杀意念与智谋水平的关系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22,38(23):3274-3277. 被引量:2
7 杨秀清.浅析初中生自杀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 .山西青年,2019(4):33-34.
二级引证文献22
1 陈玉松,徐立娟.小儿心因性叹气症26例[J] .中国校医,2013,27(2):92-92.
2 董永海,刘芸,刘磊,何维,彭广萍,殷玉珍,陈婷,毛向群.中国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的Meta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4):532-536. 被引量:68
3 邓朝霞,李光友.贵州省≤14岁留守儿童自杀意念与父母外出打工类型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9):1154-1156. 被引量:12
4 冉媛,李光友,李佩珍.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校医,2014,28(9):715-718. 被引量:8
5 唐其,欧薇,王智,杨映萍,李雪.遵义地区农村初中生自杀计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33-1835. 被引量:1
6 徐凯.自尊在中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J]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562-1565. 被引量:12
7 王咏梅,刘晖,周雪音.中西医结合联合情绪疗法治疗安眠药中毒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4):797-799. 被引量:8
8 彭国胜.压力应对方式与青少年的自杀——基于湖南和贵州两省1567名青少年的实证调查[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8-40. 被引量:2
9 陈娟,王茵,冼少玲,容淑恒,柯茜.有机磷服毒自杀患者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机制的建立[J] .齐鲁护理杂志,2018,24(7):50-52. 被引量:7
10 许燕,翁穗芸,刘松康,江妙玲,余敏,陈翠薇.广东地区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2021,33(7):566-569. 被引量:10
1 侯雅丽.一个令家长心惊的话题——自杀低龄化[J] .健康生活,2007(23):25-26.
2 韩梅,张维,欧阳琳,卢戎戎,吴国辉.1999-2015年重庆市青少年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7):522-524. 被引量:25
3 许清鹏,陈龙,裴华,张凤阁,张本,马文有.不同群体的应激、应对与心理健康[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94-96. 被引量:20
4 王力,陆一萍,李中权.情绪调节量表在青少年人群中的试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3):236-238. 被引量:73
5 郭林娜,李亚洲,宋怡,杨秀贤,邱晓惠,乔正学,王琳,杨艳杰.社区居民抑郁与自尊及自我效能相关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6):906-907. 被引量:6
6 李献云,杨甫德.如何走出“模仿自杀”的心理怪圈[J] .中华养生保健,2015,0(1):21-22.
7 刘石柱,孙殿兴.乙型肝炎病毒PreS1的研究进展[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2,19(5):232-236. 被引量:5
8 杨历新,褚以德,朱爱琴,孙成英,李国峰,廖宝霞.高海拔地区老年期痴呆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初探[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6):459-459.
9 杨新春,马丽萍,宁东岳.河南省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趋势分析[J] .疾病监测,2002,17(4):138-139. 被引量:2
10 曹得萍,赵海龙,马淑梅,王虎.青南高原青少年人群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4,25(3):168-16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