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道德·时间·时间制度--对学校时间制度的道德审视
被引量:
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是一种时间性的动物,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存在的基石和发展的空间。但是时间一旦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成为制度化的产物,可能将对现实中的学校教育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要超越当下学校时间制度的道德困境,我们必须追寻、回返它的本体诉求——合道德性,即德性。
作者
傅淳华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6,共4页
Global Education
关键词
时间制度
现代性
规训
制度德性
天性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14
同被引文献
157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15
参考文献
10
1
[美]罗伯特·列文.时间地图[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75.
2
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
3
[德]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71-174.
4
[美]约翰·杜威著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8:435.
6
[德]马克思·韦伯.学术与政治[M].上海:三联书店,2007:29.
7
[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上海:三联书店,2007:158.
8
[法]卢梭.爱弥尔[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7:5.
9
刘晓东.
论教育与天性[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69-75.
被引量:87
10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59.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刘晓东.
论“儿童是成人之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65-70.
被引量:20
2
[德]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3
[瑞士]荣格.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4
[法]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
[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
[瑞士]皮亚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
[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8
冯冀才.三寸金莲[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9
[日]福泽谕吉.福泽谕吉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0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共引文献
314
1
赵红霞,胡碧霞.
儿童教育的回归:顺应儿童的天性[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4):89-92.
被引量:2
2
丁睿歆,吴琼.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现状及分析——以科学教育活动为例[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82-91.
被引量:1
3
叶小美.
班本化习作课程:习作从生活体验出发[J]
.课程教育研究,2019,0(48):87-88.
4
李克建.
探寻课程之“道”——试论老子哲学思想对课程研究的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2004,33(10):39-43.
被引量:2
5
李爱萍.
论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现代性”——兼谈全球化背景下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4):83-89.
被引量:5
6
李业才.
教育返本开新的前提性反思[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5.
被引量:3
7
冯建军.
生命教育论纲[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5):5-12.
被引量:76
8
高广方.
加强学生自主阅读 促进语文教学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6):34-38.
被引量:10
9
刘晓东.
论儿童文化——兼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互补互哺关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2):28-35.
被引量:93
10
乔希民.
高效率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2):122-12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57
1
许瑞芳,张宜萱.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审视:基础、价值与路径[J]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2):54-61.
被引量:44
2
陈涛,蒲岳,巩阅瑄.
数字技术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1):60-68.
被引量:19
3
张磊.
社会减速与媒介时间性[J]
.全球传媒学刊,2020(2):4-20.
被引量:44
4
刘丁香,万立良.
“加速的碎片”:青年群体短视频倍速播放行为的竖屏转向[J]
.当代青年研究,2022(5):66-73.
被引量:21
5
王杰,来昕.
倍速播放:青年闲暇时间的消费与异化[J]
.当代青年研究,2022(4):36-42.
被引量:16
6
邓韵雪,苏熠慧.
规训与反叛: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性别实践与空间建构[J]
.清华社会学评论,2020(1):18-43.
被引量:8
7
岳河.
身体与时间耦合下的学校规训教育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9-14.
被引量:3
8
汪世锦.
论海德格尔的时间性观念[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8(3):38-43.
被引量:2
9
吴康宁,吴永军.
历史人物在历史课本中的地位沉浮─—我国两套初中《中国历史》课本所载“重点人[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53-57.
被引量:6
10
张延昭.
试论中国教育近现代化过程中教育时间体系的重构[J]
.教育学术月刊,2014(4):29-3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7
1
朱亚希,曹璞.
弹性时间与有限自主:深度媒介化教学中的时间结构重塑及其影响[J]
.当代青年研究,2023(3):10-21.
被引量:5
2
孙银光.
德育教材中儿童身份的三重转换——基于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4(8):95-99.
被引量:6
3
孙银光.
制造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逻辑[J]
.中国教育学刊,2015(1):54-59.
被引量:13
4
陶夏.
语言·空间·时间——对学校日常教育生活的对话性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6,36(22):69-74.
5
黄进.
重塑时间生活:幼儿园时间制度化现象审思[J]
.中国教育学刊,2019,0(6):57-63.
被引量:31
6
白倩,于伟.
看不见“现在”的学校——重审时间的教育意义[J]
.教育学报,2021,17(3):50-60.
被引量:30
7
辛继湘,唐泽霞.
柏格森“生命哲学”视域中的教师时间审视与重建[J]
.教育科学,2021,37(5):49-55.
被引量:7
8
唐晓琦.
工作情景、时间体验与不同劳动体制下的自由感知——关于青年群体“奔赴零工”现象的反思[J]
.中国青年研究,2022(4):94-102.
被引量:15
9
张林静,王雯.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观察研究--以武汉市H园为例[J]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2022(7):72-75.
10
李洪修,刘梦臻.
具身认知视角下劳动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对策[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2,36(5):54-5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15
1
王树涛,鲍俊威.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的审视与治理[J]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2(2):217-233.
被引量:1
2
刘文娟,张雪霖.
考研在线辅导中的非正式数字劳动实践研究[J]
.传媒论坛,2023,6(4):48-52.
3
徐刚.
新形势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7(4):80-83.
被引量:2
4
陶夏.
语言·空间·时间——对学校日常教育生活的对话性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6,36(22):69-74.
5
李超民,曾海辉.
澳门“品德与公民”课程教材分析——以《法治生活》教学模块为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10):96-101.
被引量:2
6
孟海侠,赵世鸿.
微信媒介视角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5(11):139-141.
被引量:7
7
陈芬.
乡土文化在“家国同构”理念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87-89.
被引量:3
8
郭文杰.
从规训走向对话: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幼儿园常规审视[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0(6):25-29.
9
贺静霞,陶夏.
基础教育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的培育与省思[J]
.教育评论,2020(4):73-80.
10
黄豪.
“加减乘除”:论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实践自觉[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4):85-88.
被引量:2
1
傅淳华.
学校时间制度的德性困境及其超越[J]
.教育科学研究,2009(12):14-17.
被引量:3
2
古人怎样发现了时间的秘密[J]
.少先队员(知识路),2016,0(5):30-33.
3
娄元元.
制度德性:校规的道德审视[J]
.基础教育研究,2009(4):5-6.
4
张晓阳.
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制度德性”考察[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9):40-42.
被引量:5
5
观点[J]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2009(8):2-2.
6
栋梁.
时间的秘密——历法[J]
.初中生(阅青春),2016,0(1):30-33.
7
《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第2期要目[J]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08,0(2):9-9.
8
廖志鹏.
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德审视[J]
.广西社会科学,2005(8):30-32.
9
张人杰,邓云洲.
对市场经济伦理的道德审视[J]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9(12):1-6.
被引量:7
10
汪肖良.
制度德性与个人道德[J]
.学术月刊,1999,31(5):45-48.
被引量:8
全球教育展望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