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返回生活世界:关于社会工作课程列为高校本科生公共基础课的思考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目前,高校公共基础课以"两课"为主,"两课"教学体系的关注领域以客观世界为主,在关注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交往世界方面尚存在着教育的空间。因此,教育要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世界中面临的问题做出回应和关照。笔者提出,在本科生公共基础课程中增设社会工作课程,不但可以激活教育的"服务"功能,而且等于播下了"助人自助"的种子,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具有"关怀"的社会素养。
作者
杨柳
机构地区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社会工作课程
公共基础课
生活世界
心灵世界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王娟娟.
关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3):7-9.
被引量:8
2
董金权,赵宏斌.
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回归:一个社会学的考察[J]
.人文杂志,2006(4):145-149.
被引量:7
3
王鉴.
论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3):114-119.
被引量:51
4
舒志定.
教育面向生活世界的理论旨趣[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6):1-5.
被引量:6
5
王娟娟,靖国平.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误区及本真探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7(19):3-7.
被引量:13
6
魏爽.
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空间略论[J]
.中国青年研究,2007(5):81-83.
被引量:28
7
周志荣.
社会工作在高校新生工作中的运用[J]
.社会工作,2008(16):18-2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59
2
熊川武,江玲.
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5):19-22.
被引量:52
3
余文森.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5):3-9.
被引量:180
4
钟启泉.
“学校知识”的特征:理论知识与体验知识——日本学者安彦忠彦教授访谈[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6):3-5.
被引量:15
5
郭华.
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
.教育学报,2005,1(1):17-26.
被引量:84
6
郭元祥.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9):32-37.
被引量:107
7
谭斌.
论学生的需要——兼与张华《我国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建》演讲的商榷[J]
.教育学报,2005,1(5):32-41.
被引量:28
8
晏辉.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1):1-7.
被引量:38
9
高伟.
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1):8-15.
被引量:16
10
孙振东.
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J]
.教育学报,2006,2(2):11-24.
被引量:44
共引文献
111
1
余四忠.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26(4):23-25.
被引量:2
2
安富海.
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J]
.教育学术月刊,2007(10):106-108.
被引量:18
3
李荣志,于景宝.
浅析学校社工方法介入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培训[J]
.社会工作,2010(6):46-48.
被引量:1
4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组,洪庆喜,李全彩.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必要性及介入措施的实务研究——以H市16所中学为例[J]
.社会工作,2010(6):49-52.
被引量:3
5
郭晋燕.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3):91-93.
被引量:8
6
梅静静.
面向生活世界的教学目的之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81-82.
7
庞丽.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阐释[J]
.教育科学论坛,2007(9):5-8.
被引量:10
8
张胜军,施光.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之意指与误指[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7(11):10-12.
被引量:6
9
徐今雅.
交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哈贝马斯批判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
.教师教育研究,2008,20(1):13-17.
被引量:33
10
陈奇娟.
学校社会工作:一种专业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J]
.社会工作,2008(2):13-14.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26
1
袁芃.
生活世界理论探究[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31(5):42-46.
被引量:4
2
张丽剑,王艳萍.
从民族的角度审视社会工作[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6):50-52.
被引量:28
3
黄达远,牟成娟.
社会工作:构建多民族城市和谐民族关系的新思路[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1):79-82.
被引量:8
4
郑庆杰.
生活世界与行动意义研究的可能性——对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一项考察[J]
.前沿,2011(1):157-161.
被引量:9
5
王思斌.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J]
.民族研究,2012(4):1-7.
被引量:140
6
任国英,焦开山.
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J]
.民族研究,2012(4):8-16.
被引量:80
7
金昱彤.
文化多元与民族敏感——西方民族社会工作中的东方思想[J]
.社会工作,2012(9):30-33.
被引量:10
8
孙飞宇.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舒茨主体间性理论再讨论[J]
.社会,2013,33(1):38-74.
被引量:27
9
田丰韶.
改造与救赎:日常生活理论视野下的微观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J]
.社会工作,2013(2):43-48.
被引量:2
10
苗怀宁.
社会工作本土专业价值观的现象学重构[J]
.社会工作,2013(6):48-5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王国渝.
生活世界理论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启示[J]
.西部学刊,2019,0(12):38-4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马东东.
走向承认: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研究述评[J]
.青藏高原论坛,2022,10(2):65-71.
被引量:1
2
王国渝,马克林.
日常性: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实践取向[J]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3):47-54.
被引量:9
3
王鹤澎.
社会工作的理论追求及发展研究[J]
.智库时代,2020,0(7):25-26.
4
马东东,孙亚娟.
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述评[J]
.大理大学学报,2023,8(9):76-81.
被引量:3
1
颜晓娜.
论反思性教学在社会工作课程中的实践[J]
.科教文汇,2012(16):81-82.
2
王锦,张宁,陈曦.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社会工作”课程改革思考[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3):75-77.
3
邱春兰,肖永霖.
后现代课程观特征对于社会工作课程的启示[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3):214-216.
被引量:1
4
史慧.
项目教学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中应用效果的调查报告——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为例[J]
.教师,2016,0(29):54-55.
被引量:1
5
李晚莲,王薇.
情境教学法在社会工作课程中的应用——以辅康乐学习小组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2):46-47.
被引量:4
6
蔡春燕.
《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变革[J]
.山东教育(幼教版),2016,0(5):31-33.
被引量:1
7
付全常.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1):118-118.
被引量:3
8
麦麦吐逊·卡斯木.
中职教育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34):107-107.
9
陈湘红.
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
.考试(教研版),2012(1):15-15.
被引量:3
10
付全常.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12):101-101.
被引量:12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