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清末新军的国家失控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资产阶级革命派致力于清末新军的策反,他们的宣传活动具有明显的公开性特征。清政府对新军失控固然有江河日下的客观外在原因,不过,如此公开化的宣传革命之现状,其自身举措方面的失当之处亦十分突出:一是中央政府的无能;二是清政府心态过急;三是对清末新军的控制较为宽松;四是相对弱化了旗兵建设。
作者
苏全有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8-132,共5页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清末
新军
旗兵建设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作者简介
苏全有,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河南新乡,453007)。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216
同被引文献
550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30
1
辛亥革命资料选辑[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2
王小娟.
湖北新军转向革命诸因素浅析[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19(4):33-38.
被引量:1
3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M].北平:文华斋刊本,1928.
4
丁守和.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
[澳]冯兆基.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M].郭太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一)[Z].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1.
7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云南贵州辛亥革命资料[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三)[Z].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2.
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五)[Z].北京:中华书局,1963.
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辛亥首义回忆录(一)[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欧阳跃峰.
《崇陵传信录》记刚毅回京日期有误[J]
.近代史研究,1986(2):274-275.
被引量:1
2
欧阳跃峰.
恽毓鼎《崇陵传信录》辨误[J]
.历史档案,1990(1):96-102.
被引量:2
3
史晓风.
晚清恽毓鼎与法国学者铎尔孟的交往史料[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2-143.
被引量:3
4
苏全有.
清末当政者有关资本问题的认知与实践——以陈璧为考察中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82-86.
被引量:6
5
赵亮.
一部晚清信史——读《恽毓鼎澄斋日记》有感[J]
.社会科学战线,2007(1):190-192.
被引量:2
6
史晓风.恽毓鼎澄斋日记[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7
史晓风.恽毓鼎澄斋奏稿[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8
田彤.晚清朝臣文化与政治价值取向的两歧--以《恽毓鼎澄斋日记》为例证[A].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辛亥革命史丛刊(第13辑)[C].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9
史革新.中国社会通史·晚清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10
苏全有.
论十九世纪后半期华茶出口贸易[J]
.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2):56-6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16
1
赵兴胜.
论抗战以前国民政府的国营工业[J]
.文史哲,2001(2):104-111.
被引量:5
2
张艳华,章慕荣.
近二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J]
.史学月刊,2001(4):139-144.
3
刘保刚.
近代以来中外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谈判[J]
.史学月刊,2002(9):47-51.
被引量:4
4
马宝成.
有效性与传统政治权力的合法性[J]
.理论探索,2002(5):58-60.
被引量:12
5
杨正喜.
浅析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J]
.社会主义研究,2004(3):48-51.
被引量:5
6
姚利民.
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107-110.
被引量:35
7
张仲涛.
制度反腐及其构建原则[J]
.湖北社会科学,2005(7):51-53.
被引量:2
8
王华倬.
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937-941.
被引量:38
9
荀渊.
现代化、教育及关于教育的神话[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8):6-9.
被引量:3
10
刘卫,徐国利.
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5):81-8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50
1
张建军.
清末民初陆军军医学校考述[J]
.军事历史研究,2020,34(2):23-44.
被引量:4
2
潘鸣.
1906年中央官制改革裁撤机构人员安置问题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z1):80-87.
被引量:3
3
鲁卫东.
军阀与内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阁阁员群体构成与分析(1916-1928)[J]
.史学集刊,2009(2):102-111.
被引量:8
4
王瑞,郭大松.
清末礼法之争探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2):96-100.
被引量:4
5
芮坤改.
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筹措[J]
.历史研究,1995(4):162-174.
被引量:16
6
罗华庆.
略论清末资政院议员[J]
.历史研究,1992(6):93-107.
被引量:6
7
田筱丹.
清末新政研究述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2):146-147.
被引量:1
8
詹延钦.
清末巡警与辛亥革命[J]
.史学月刊,1999(4):45-48.
被引量:4
9
李明山.
20世纪初中国版权问题论争[J]
.近代史研究,1999(1):304-319.
被引量:8
10
张礼恒,王希莲.
中国现代化运动史上的里程碑──论“清末新政”的历史地位[J]
.江苏社会科学,1999(3):111-11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8
1
龚春英.
清末新军统帅与辛亥革命——以徐绍桢为研究对象[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7-40.
2
崔志海.
近三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回顾[J]
.史林,2012(5):166-172.
被引量:1
3
王建朗.
2009-201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
.近代史研究,2013(3):134-159.
被引量:3
4
崔志海.
建国以来的国内清末新政史研究[J]
.清史研究,2014(3):129-148.
被引量:22
5
苏全有.
论清王朝灭亡的三大症候[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5(1):10-18.
6
李萍,周建社,陶成武.
中国体操治理模式演变及改革趋势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3):315-321.
被引量:5
7
李英全,李贺.
近二十年陆军与辛亥革命研究述评[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42(1):102-110.
8
彭贺超.
督练公所与清末军事改革中的风险应对[J]
.史学月刊,2023(2):73-8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李萍,陶成武,方奇,周建社.
现代体操运动的意蕴发展与结构演变[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7):127-134.
被引量:3
2
邱志红.
60余年来国内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J]
.兰州学刊,2014(12):1-20.
被引量:5
3
戴鞍钢.
清末新政与科举停废[J]
.历史教学问题,2015(2):17-22.
被引量:2
4
崔志海.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2015(3):134-153.
被引量:7
5
梁景和,武婵.
炽盛与深化——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五年历程(2010—2014)[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3):34-39.
被引量:1
6
赵亮.
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的考察和反思[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19(3):103-108.
7
赵亮.
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考察与反思[J]
.教学与研究,2015(6):102-109.
被引量:1
8
赵亮.
价值的历史与历史的价值——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考察和反思[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5):79-85.
9
吴康林.
社会舆论与清末新政——论地方督抚的舆论引导力[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67-71.
10
韩秀丽.
清末新政时期意识形态控制制度的变革和演化[J]
.兰台世界,2016(14):144-147.
1
阚波.
试析五四前后巴蜀文化变迁的外在原因[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1):77-77.
2
丁健.
辛亥年袁世凯出山史实考述[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5):17-20.
被引量:4
3
尹建伟.
略述近代沙俄与清末新军教官[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2):167-167.
4
刘莹.
清末新军的兴衰演变及其历史启示[J]
.理论界,2012(4):112-115.
5
谢春娅.
试述清末新军兵役制度[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1):54-55.
6
龚春英.
清末新军的知识化与新军的背离[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2(5):106-109.
7
黄金生.
清末新军:清政府高价培养的“掘墓人”[J]
.世界知识,2013(15):20-21.
8
吴达德.
清末新军与辛亥革命——以云南为中心的探讨[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12(5):12-16.
被引量:2
9
吴达德.
清末新军的编练与教育——以云南新军为中心的探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2):110-114.
被引量:2
10
苏全有.
对清末中央政府军队控制失败的反思——以清末新军为考察中心[J]
.社会科学战线,2008(7):97-103.
被引量:4
学术研究
200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