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道教与玉文化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古代的玉器,是华夏文明一颗神秘而璀灿的明珠,在世界玉雕工艺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先秦、秦汉时期,统治阶级的祭祀、封爵、聘问、婚丧、居处、养生乃至起军旅、治兵守等都离不开形形色色的玉,田野考古发现的这一时期的玉器实物也非常多。
作者
江南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48,共4页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关键词
玉文化
道教
华夏文明
秦汉时期
统治阶级
考古发现
工艺史
玉器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1
1
李应存,史正刚,魏迎春.
敦煌佛书S.5598V中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浅探[J]
.甘肃中医,2006,19(7):12-14.
被引量:13
2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解读[J]
.中国翻译,2008,29(6):11-15.
被引量:1268
3
赵瑞娟,李涛,肖滢.
道教对玉器发展的“利”与“弊”[J]
.电影评介,2009(8):85-85.
被引量:1
4
农汉才,王致谱.
从琼玉膏的历史沿革看中医膏方文化的发展[J]
.中医药文化,2009,4(6):19-20.
被引量:2
5
田甜,肖相如.
天王补心丹源流探讨[J]
.吉林中医药,2010,30(3):250-252.
被引量:7
6
刘焕兰,曲卫玲.
琼玉膏的古代文献研究[J]
.陕西中医,2010,31(9):1231-1232.
被引量:2
7
马东梅.
浅谈方剂名称英译中的异化策略[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9):1973-1975.
被引量:7
8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中国翻译,2011,32(2):5-9.
被引量:1291
9
申艳星.
目的论指导下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0):36-36.
被引量:3
10
蒋基昌.
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归化与异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8):1144-114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窦川川,杜雪琴,王佼曼.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医方剂名称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探讨[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9):828-831.
2
黄菲菲.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之食玉[J]
.今古文创,2022(18):35-37.
被引量:1
3
肖睿涵.
“以玉问道”——玉器与道教的融合与发展[J]
.收藏与投资,2023,14(9):63-65.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郭天佑,冯学勤.
论魏晋时期玉的四种文化功能及其儒道思想意涵[J]
.美育学刊,2025,16(4):104-113.
1
张玲.
异彩纷呈民国瓷[J]
.今日上海,2011(4):56-57.
2
荐珍藏宝[J]
.收藏界,2011(2):149-149.
3
蒋潇.
印第安人陶器鉴赏[J]
.文物天地,2000,0(3):41-43.
4
邹身城.
重评孙权的历史功绩[J]
.江海学刊,1989(3):123-128.
5
青铜器[J]
.管理与财富,2007(2):78-80.
6
柳志青.
薪石器时代有琢玉的砣机 砣在何处?——新石器时代机床玉制刀具(一)[J]
.浙江国土资源,2004(8):55-58.
7
陈绍棣.
战国楚漆器述略[J]
.中原文物,1986(1):63-71.
被引量:7
8
徐杰令.
春秋聘问考[J]
.北方论丛,2003(1):38-42.
被引量:3
9
李知宴.
谈《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中的陶瓷器[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8(1).
10
耿铁华.
高句丽釉陶器的类型与分期[J]
.考古与文物,2001(3):71-80.
被引量:8
世界宗教文化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