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被引量:21
出处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共5页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参考文献4
-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
2列宁选集[M].3版.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3毛泽东选集[M],2版,第2卷,534页,5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42
-
1宫希魁.运用集体谈判协调社会利益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4(12):11-17.
-
2王凤杰.关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概念界定[J].教学与研究,2005(3):89-92. 被引量:4
-
3柴学友.从逻辑学角度整体上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10):66-69. 被引量:1
-
4李任时.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J].吉林地质,2005,24(3):95-98. 被引量:1
-
5姚德利,王大贤.现代企业的人力管理与人的价值的实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2):69-71. 被引量:2
-
6贺佩蓉.我国的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理论导刊,2006(1):58-60. 被引量:3
-
7丘有阳.从“两个凡是”到“两个突破”[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1):65-67.
-
8邱仁富.文化共生与和谐文化探幽[J].学术交流,2007(11):37-41. 被引量:4
-
9牛金生.简述党的几代领导人的创新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1-4. 被引量:1
-
10张万兵.浅析我国和平崛起的有利条件——以当今国际形势为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08(1):174-17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68
-
1高雅静,颜吾佴.红色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与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4(3):44-50. 被引量:18
-
2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S1):34-40. 被引量:380
-
3张倩.新疆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和路径[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9,18(1):78-81. 被引量:2
-
4张志深,翟广瀛.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45-46. 被引量:6
-
5迟成勇.试析民族与中华民族概念[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6):36-40. 被引量:9
-
6宋伊雯,肖龙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J].中国外语,2009,6(6):88-92. 被引量:147
-
7陈路芳.论转型期精神家园的重构——兼谈青年大学生的人文教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S1):212-214. 被引量:1
-
8廖光蓉.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阅读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1):39-42. 被引量:54
-
9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11-17. 被引量:443
-
10周红.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与策略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3):104-106.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21
-
1陈波.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基础与核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11):31-34. 被引量:2
-
2桂署钦.论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价值[J].广西社会科学,2009(9):97-100. 被引量:2
-
3宫丽.“精神家园”国内研究现状述评[J].理论与现代化,2010(3):73-79. 被引量:8
-
4张倩.新疆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策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2010(3):38-40. 被引量:3
-
5宫丽.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互动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3):12-15. 被引量:7
-
6刘本叶.弘扬中华文化的必要性及重要举措[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202-202. 被引量:2
-
7王可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求实,2011(9):86-88. 被引量:3
-
8李堂.精神家园建设新探——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维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29-33. 被引量:2
-
9马璇.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2(9):108-109.
-
10唐颖.文化精神家园建设:实践探索与理论启示——以珠江三角洲中山市为例[J].广东社会科学,2013(5):69-74.
二级引证文献45
-
1邹朝华.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华文化意识渗透与培养[J].科教导刊,2022(5):76-78. 被引量:1
-
2李成.基于“四个认同”的“文化整合”构建新疆绿洲文化的思路[J].兵团党校学报,2011(5):58-60. 被引量:1
-
3王桂兰,葛素华.核心价值与知识分子认同的对接要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6):32-34. 被引量:2
-
4张全峰,闫韶华.论文化认同视域中的新疆文化建设[J].兵团党校学报,2012(1):47-52. 被引量:1
-
5曾萍.改革开放以来精神家园建设的研究述要[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33(1):126-133. 被引量:3
-
6俞慈珍.精神家园建设与推进城市文明[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13(1):51-54.
-
7黄宁夏.区域文化品牌战略研究——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福建土楼案例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6):56-59. 被引量:7
-
8范成功.当前大学生精神家园构建初探[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1X):40-41.
-
9邱伟,卢金慧.浅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93-96.
-
10贾白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阈下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4):114-116. 被引量:1
-
1本刊编辑部.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创新[J].华夏文化,2012(2):1-1.
-
2刘景涛,王海珍.藏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维度与现实意义[J].管理观察,2011(33):205-206.
-
3黎学军.论马克思主义的“人伦日用”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一种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10(5):119-124. 被引量:6
-
4许超宇.儒家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12-13. 被引量:1
-
5《周易》的生活智慧可概括为一个“变”字[J].资料信息,2008(1):5-6.
-
6杜帮云.略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传统美德的继承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30-33. 被引量:3
-
7孙鹤.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的文化学探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121-128. 被引量:2
-
8陈志华.用新生命来见证复活[J].天风,2017,0(3):13-14.
-
9周建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发展逻辑[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3):77-83. 被引量:1
-
10宫丽.“精神家园”国内研究现状述评[J].理论与现代化,2010(3):73-79.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