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0,共4页
Russian,East European & Central Asian Studies
参考文献10
-
1《一半以上的俄罗斯公民信仰上帝,1/3的人信仰命运》,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数据,国际文传电讯社2005年10月31日
-
2《世界古今宗教史话》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
3乐峰.《东正教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0页.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中文版,第141~142页
-
5美国国会.《关于2005年俄罗斯信仰自由的报告》,俄罗斯东正教会莫斯科牧首区官方网,2005年11月8日
-
6《宗教事务条例》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号),2004年11月30日颁布,2005年3月1日正式实施
-
7[俄]尤·阿姆福罗西.《东正教与新教》,伊凡诺沃,1994年俄文版
-
8[俄]米·兹诺斯科-博罗夫斯基.《东正教、罗马天主教、新教和其他教派—比较神学》,莫斯科,1992年俄文版
-
9[俄]约·埃科诺姆采夫.《东正教-拜占庭-俄罗斯》,莫斯科,1992年俄文版
-
10雷·怀特黑德.《基督教与现代文明的危机》.高师宁,何光沪编著.《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第17页
同被引文献107
-
1方秀.沙俄的侵华工具——俄国东正教布道团[J].历史研究,1975(3):120-129. 被引量:3
-
2白晓红.俄国斯拉夫派思想探源[J].求是学刊,1998,25(2):102-106. 被引量:5
-
3李述笑.俄国东正教哈尔滨教区史概要[J].北方文物,1983(1):105-112. 被引量:6
-
4高崖.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J].世界宗教研究,1995(1):64-72. 被引量:7
-
5苑一博.中国学界的东正教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1994(3):139-144. 被引量:1
-
6刘梦.论东正教对哈尔滨地域文化的影响[J].当代宗教研究,2004(4):24-27. 被引量:2
-
7乐峰.东正教与中国文化[J].世界宗教研究,2000(4):77-82. 被引量:8
-
8黎海波,宋瑞芝.论东正教与俄罗斯村社文化的亲和性[J].西伯利亚研究,2005,32(4):59-61. 被引量:7
-
9马平.阿拉善的“蒙古浩腾”人族群——对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穆斯林群体的初步田野调查报告[J].回族研究,2006(4):45-50. 被引量:6
-
10Maureen Petrie Ed. ,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Russia Vol. 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21 - 30.
-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3(19):14-16.
-
2唐天日.世纪之交的中美俄[J].21世纪,1996(4):10-13.
-
3刘存海.议当代中俄关系发展历程[J].大江周刊(论坛),2010(10):43-44.
-
4王喆.“9·11”后的日澳安全合作[J].国际研究参考,2014(12):14-19. 被引量:1
-
5汪诗明.论日澳“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形成[J].日本学刊,2007(2):5-15. 被引量:5
-
6张新平.关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J].甘肃社会科学,2001(6):24-25.
-
7董武.冷战后的中俄美三角关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6(9):42-44.
-
8许艳梅.当前中俄关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J].俄罗斯研究,1996(3):12-14. 被引量:1
-
9李维维.寻求中欧新的战略共识[J].瞭望,2010(36):64-64.
-
10于程.俄罗斯外交产生重要影响[J].世界知识,1996(24):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