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藏族面具文化的历史探源——兼述藏族面具活态遗存的基本要素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藏族面具的起源问题,学术界说法较多,但有存疑。笔者根据20多年来西藏考古新发现和目前面具文化的古遗存等实证,参照已有的相关成果,并结合多年来的实地考察,提出了藏族面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认识,具体是从图腾崇拜、狩猎和丧葬中衍生而出。藏族面具文化至今呈活态存留而且丰富多彩的基本原因主要是一脉相承性、兼收并蓄性、广泛的社会性和姊妹艺术的支撑所致。
作者
罗布江村
杨嘉铭
机构地区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2006年第3期97-104,共8页
China Tibetology
关键词
藏族面具
起源
发展要素
分类号
J19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24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1
叶玉林.
假面也宜巧装饰——西藏艺术面具美漫议[J]
.西藏艺术研究,2002(4):53-64.
被引量:10
2
白玛措.
松潘本教神舞简介[J]
.西藏研究,1998(1):85-90.
被引量:5
3
华锐.东智.
藏族面具艺术浅识[J]
.中国藏学,1998(4):108-114.
被引量:9
4
张国云.
藏北神秘的骷髅墙[J]
.中国西藏,2001(3):50-51.
被引量:1
5
洛桑多吉,居宗理.
试论藏戏脸谱—“巴”[J]
.西藏研究,1988(1):132-134.
被引量:8
6
廖东凡.
直贡嘎举派金刚之舞[J]
.西藏民俗,2004(2):44-51.
被引量:2
7
格桑益希.
藏传佛教“羌姆”面具艺术探秘[J]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2):58-6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张鹰.
西藏面具艺术浅识[J]
.西藏艺术研究,1990(2):16-2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8
1
刘志群.
西藏傩面具和藏戏面具纵横观[J]
.西藏艺术研究,1991(1):58-70.
被引量:7
2
皮朝纲,邱明丰.
美学研究新天地——2004年国内宗教美学研究概览[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5):12-19.
被引量:1
3
赵心愚,杨嘉铭.
藏族面具文化的基本特点[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1-4.
被引量:3
4
杨嘉铭.
藏族面具与寺庙“羌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0):16-22.
被引量:3
5
杨嘉铭,杨艺.
藏族面具类型新议[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22-25.
被引量:2
6
杨曦帆.
“羌姆”仪式中的音乐及意义阐释——“藏彝走廊”之乐舞考察[J]
.中国音乐,2006(4):68-72.
被引量:7
7
张明月,衡潇.
地戏面具的装饰造型研究[J]
.广西轻工业,2008,24(1):120-121.
被引量:2
8
隋莹莹.
“羌姆”面具艺术的文化研究[J]
.艺术探索,2009,23(5):43-44.
9
李宜.
20世纪国内藏戏研究综述[J]
.西藏研究,2010(4):112-120.
被引量:7
10
邢海珍,尕桑卓玛.
藏族面具艺术初探[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9):169-17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42
1
格桑益希.
藏传佛教“羌姆”面具艺术探秘[J]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2):58-63.
被引量:10
2
林移刚.
浅析中原地区狮舞渊源及流变[J]
.时代文学,2008(7):106-107.
被引量:4
3
王致中.
阿斯塔那336号墓出土的几件泥俑[J]
.文物,1962(Z2):88-89.
被引量:1
4
李永宁.
敦煌莫高窟第159窟文殊、普贤赴会图——莫高窟第159窟初探之一[J]
.敦煌研究,1993(4):26-30.
被引量:7
5
李正宇.
敦煌傩散论[J]
.敦煌研究,1993(2):111-122.
被引量:27
6
罗华庆.
9至11世纪敦煌的行像和浴佛活动[J]
.敦煌研究,1988(4):98-103.
被引量:24
7
孙机.
唐李寿石椁线刻《侍女图》、《乐舞图》散记(下)[J]
.文物,1996(6):56-68.
被引量:8
8
孙机.
唐李寿石椁线刻《侍女图》、《乐舞图》散记(上)[J]
.文物,1996(5):33-49.
被引量:28
9
姜伯勤.
敦煌悉磨遮为苏摩遮乐舞考[J]
.敦煌研究,1996(3):1-13.
被引量:12
10
曲六乙.
面具·宗教祭祀·原始戏剧[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4(2):53-5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9
1
岳岚.
藏传佛教羌姆中生命的内涵[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3):257-259.
被引量:2
2
张晓文.
瓦面、瓦脸:新石器时期面具探索[J]
.艺术探索,2009,23(5):40-42.
3
赵名君.
浅谈藏面具之瑰丽的藏戏面具[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7):182-182.
被引量:4
4
陈映婕,张虎生.
再探西藏面具艺术活态生存的本质[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40-45.
被引量:2
5
权新宇.
白马人山、树和动物崇拜的文化人类解读[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48-52.
被引量:4
6
張惠明.
公元八至九世紀敦煌壁畫“文殊及侍從圖”中佛教節日主題元素[J]
.中华文史论丛,2016(3):193-246.
被引量:1
7
孔霞.
藏戏面具中视觉语言的诠释[J]
.美术大观,2017(2):100-101.
被引量:1
8
王朕思.
白马藏族十二相面具舞的社会功能及启示[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155-158.
9
扎西曲扎.
藏族面具来源问题的讨论[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2):158-16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刘传军.
广场藏戏的舞美特征刍议[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37-140.
2
马冬梅.
符号美学视域下青海藏面具艺术审美探微[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4):121-124.
被引量:1
3
莫超.
白马人文化研究述评[J]
.甘肃社会科学,2017(2):224-228.
被引量:3
4
张丽影.
21世纪国内藏戏面具艺术研究述评[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8,27(4):73-77.
被引量:2
5
潘江艳.
白马人故事《阿尼嘎萨》中的非人形象及其意义探究[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8(3):62-66.
被引量:3
6
谢昌容.
从文体学角度考证意象名词生肖年的翻译[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29(6):24-30.
7
臧志文.
山岳想象的逻辑——以昆仑的乌托邦化叙事为个案[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4):150-156.
8
陈粟裕.
《安重荣出行图》研究--一位五代粟特将领的“神化”[J]
.敦煌研究,2020(4):44-52.
被引量:1
9
扎西曲扎.
藏族面具来源问题的讨论[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2):158-161.
10
贾子叶,赵依苇.
探析藏文化的色彩艺术展现——以藏面具为例[J]
.天工,2023(5):12-14.
1
邹荣华.
藏族面具探讨[J]
.社科纵横,2005,20(4):204-211.
被引量:2
2
木公.
威尼斯——面具之城[J]
.中华手工,2005(1):111-117.
被引量:2
3
王若鸿.
唐代绘画艺术之历史探源[J]
.兰台世界(下旬),2012(4):25-26.
被引量:5
4
杨嘉铭,杨艺.
藏族面具类型新议[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22-25.
被引量:2
5
祁峰.
浅论白马藏族面具的艺术特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14-114.
被引量:1
6
泮丽娜.
泰顺药发木偶戏的历史与现状[J]
.东方博物,2011(4):49-55.
被引量:2
7
李洋.
作曲家杨正仁创作研究[J]
.民族音乐,2016(5):64-65.
8
赵蕴环.
让我们的音乐课上得更有生气些吧[J]
.人民音乐,1955(5):36-36.
9
吴昊.
舞蹈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与编排中的作用[J]
.音乐时空,2015,0(24):89-89.
10
李文博.
《千与千寻》与日本面具文化[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7):115-115.
中国藏学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