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液化天然气冷量■特征及其应用@游立新@顾安忠...
出处
《低温工程》
CAS
CSCD
1996年第3期6-12,共7页
Cryogenics
同被引文献93
-
1钱伯章,杨帆.当代天然气化工的技术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1,30(6):283-286. 被引量:9
-
2梁栋.富乙烷LNG轻烃回收流程中的冷能利用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2,28(3):47-49. 被引量:2
-
3华贲,岳永魁,赖元楷.天然气能源利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探讨[J].天然气工业,2004,24(7):1-4. 被引量:22
-
4王坤,顾安忠,鲁雪生,石玉美.LNG冷能利用技术及经济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4,24(7):122-125. 被引量:59
-
5张祁,吕连浮.世界液化天然气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7):51-55. 被引量:20
-
6徐文,顾安忠.世界天然气液化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4,23(1):31-35. 被引量:7
-
7游立新,陈玲华.液化天然气冷量利用发电方案探讨[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5(3):12-15. 被引量:9
-
8郑大振.液化天然气(LNG)在燃料工业中竞争的优劣势[J].天然气工业,1995,15(1):59-61. 被引量:7
-
9蒲亮,燕娜,孙善秀,厉彦忠.液化循环中LNG冷量利用的热力学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7,27(6):126-129. 被引量:4
-
10敬加强,梁光川,蒋宏业.液化天然气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12
-
1牛刚,黄玉华,王经.液化天然气过程的热力学分析[J].化学工程,2005,33(1):71-74. 被引量:3
-
2杜琳琳,李志红,郭慧.LNG的利用技术及发展前景[J].广东化工,2005,32(7):31-33. 被引量:7
-
3付越,陈树军,邓子龙,陈保东.液化天然气汽化工艺及冷量利用[J].油气储运,2006,25(5):62-65. 被引量:5
-
4贺红明,林文胜.基于LNG冷能的发电技术[J].低温与超导,2006,34(6):432-436. 被引量:27
-
5刘熠,李长俊.液化天然气冷量用于空气分离[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6,2(4):76-79. 被引量:1
-
6徐建普,陈保东,张亮,马启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中的冷能在冷库设计中的利用[J].低温工程,2010(6):63-69. 被引量:3
-
7唐贤文,王聪,杨泽亮.广东LNG冷能及其在冷库中应用的火用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2(5):12-13. 被引量:5
-
8吴小华,蔡磊,李庭宇,杨绪飞,宇波.LNG冷能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J].油气储运,2017,36(6):624-635. 被引量:29
-
9吕剑雄,王北福,聂立宏,周婧也,徐荣荣,郝永杰.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发电方法比较和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3):270-273. 被引量:5
-
10王强,厉彦忠,张朝昌.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回收及其利用[J].低温工程,2002(4):28-31. 被引量:43
二级引证文献159
-
1王舒桐.LNG船舶冷能利用方案的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3,23(10):48-50.
-
2孔令广.LNG接收站冷能发电消防安全技术研究[J].水上消防,2022(3):6-11. 被引量:1
-
3李玲.LNG接收站冷能发电方式初探[J].石油化工设计,2014,31(2):26-29. 被引量:3
-
4黄崇瑞.探究利用LNG冷量的空分系统节能新流程设想方案[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14):123-123.
-
5马文婷,黄宇.空分工艺中LNG冷能利用的热力学优化设计[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15):87-87. 被引量:1
-
6王坤,顾安忠,鲁雪生,石玉美.LNG冷能利用技术及经济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4,24(7):122-125. 被引量:59
-
7王坤,鲁雪生,顾安忠.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发电技术浅析[J].低温工程,2005(1):53-58. 被引量:24
-
8乔国发,李玉星,张孔明,李多金.我国液化天然气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油气储运,2005,24(3):1-4. 被引量:22
-
9李静,李志红,华贲.LNG冷能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天然气工业,2005,25(5):103-105. 被引量:54
-
10杜琳琳,李志红,郭慧.LNG的利用技术及发展前景[J].广东化工,2005,32(7):31-33. 被引量:7
-
1李亚峰,游立新.液化天然气冷量火用特性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7(1):7-10. 被引量:7
-
2周克毅,王泽宁,章臣樾.电站锅炉(火用)分析[J].动力工程,1991,11(6):30-36. 被引量:11
-
3李维仲,尹洪超,崔峨.电厂锅炉热力计算与火用分析应用软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36(4):451-455. 被引量:3
-
4宋淑英.电厂热力循环的(火用)分析[J].天津电力技术,1997(4):1-6. 被引量:7
-
5李素芬,沈胜强,崔峨.电厂热力系统模化与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37(4):425-430. 被引量:1
-
6张永贵.冷量与热量计算方法的统一性研究[J].节能技术,2004,22(4):18-20. 被引量:3
-
7曹惠玲,俞颐秦.氢能燃气轮机循环低温能有效利用及热力学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1998,13(6):415-417.
-
8萧汉才.利用方法评判火电厂热力系统节能潜力[J].现代节能,1996,12(6):12-14.
-
9易金萍,周乃君,王强,邓胜祥.热电厂锅炉机组的运行优化研究[J].湖南电力,2002,22(4):15-16. 被引量:1
-
10吴明清,李珍义,张小川.计算法天然气密度测量不确定度分析[J].工业计量,2007,17(A01):127-132. 被引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