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共2页
Leadership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0
-
1徐瑞娥.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观点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6(47):40-45. 被引量:3
-
2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马晓河,黄汉权,蓝海涛,王为农,姜长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6(50):2-27. 被引量:30
-
3蒋祖发,邹明洪.“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J].理论月刊,2006(8):171-173. 被引量:15
-
4杨丹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与机制创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8(4):40-43. 被引量:3
-
5汪洋.有效构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撑机制[J].现代金融,2006(9):3-4. 被引量:3
-
6熊毅.多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重点问题探析[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21(4):26-30. 被引量:5
-
7邓伟,华阳标.构建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2):24-26. 被引量:1
-
8周水仙.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J].上海农业科技,2006(6):1-3. 被引量:3
-
9蔡雪雄,陈元勇.建立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J].发展研究,2006,23(12):40-42. 被引量:1
-
10陈至发,程利仲.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嘉兴市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机制及其绩效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28(11):24-29. 被引量:11
-
1雷晓康.农村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122-126. 被引量:24
-
2伏玉林,符钢战.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比较研究——基于湖北与浙江农村的调查[J].社会科学,2007(10):40-46. 被引量:3
-
3石英华.改善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财政政策思考[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7(9):8-13.
-
4王宇龙.转型期农村基础设施提供的管理机制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1):8-10.
-
5樊继达.重构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激励机制[J].财会研究,2009(21):20-21. 被引量:1
-
6梁龙.第五届中国纺织经济论坛 适应全球产业分工新定位[J].中国纺织,2012(1):66-67. 被引量:1
-
7聂火云,黄大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08,28(5):239-243. 被引量:5
-
8程宏志.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J].中国发展,2009,9(1):44-48.
-
9柴林如.论农民组织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J].华商,2008(16):44-45. 被引量:1
-
10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20年一亿农村人口落户城镇[J].农家女,2014(6):6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