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传递还是经验的改造——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13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3,共3页
Journal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4
-
1袁振国.问题与答案 哪一个更重要?——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微观思考之一[J].人民教育,2001(4):7-9. 被引量:17
-
2[美]约翰·杜威著,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第10页.
-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23(10):24-30. 被引量:728
-
4[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二级参考文献9
-
1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
-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37.
-
3赵祥麟 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22,362.
-
4凯洛夫 陈侠.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7-218.
-
6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
7B·乔伊斯,等.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
8瞿葆奎,钱景舫.社会科学争鸣大系(教育学卷)[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239—244.
-
9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23(5):3-7. 被引量:867
共引文献743
-
1潘龙和.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建设要具有“四性”[J].小学数学教育,2021(7):18-19.
-
2莫文凯.案例分析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20(11):198-200. 被引量:1
-
3吴支奎.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学习现状、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6):34-39. 被引量:2
-
4冯惠玲.新文科与数字人文教育之新[J].数字人文研究,2022,2(4):14-21. 被引量:11
-
5赵月月.布依族民间儿童故事的当代教育价值研究[J].教育观察,2020,9(40):33-36. 被引量:2
-
6马玲萍.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J].中华少年,2020,0(3):85-86.
-
7叶信治,钟惠珍.超越课堂革命:“双一流”建设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42-151. 被引量:15
-
8张瑞昕.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J].电子技术(上海),2021,50(8):270-271. 被引量:1
-
9张丽芳,邹子贤.生成性教学视角下的课堂设计[J].才智,2019,0(33):83-83. 被引量:1
-
10张结昂.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J].现代教育论丛,2008(9):87-8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6
-
1姚国平.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效果:预设与生成的和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5(3):94-96. 被引量:2
-
2褚宏启.论杜威课程理论中的“经验”概念[J].课程.教材.教法,1999,19(1):59-62. 被引量:36
-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60
-
4孙艳平.对初中语文教学导学案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9(S1):69-70. 被引量:13
-
5严亚梅,梁保国.教育范式与教育共同体[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4):82-87. 被引量:7
-
6李祎.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0):39-42. 被引量:57
-
7陈杰.建构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新型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5(9):75-76. 被引量:17
-
8王凯,杨小微.反思我国教学研究中的简单思维[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2):23-28. 被引量:18
-
9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5):17-20. 被引量:175
-
10赵小雅.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N].中国教育报.2006-5-17.
引证文献13
-
1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5):17-20. 被引量:175
-
2刘美贞.让预设与生成使英语课堂更精彩[J].英语教师,2010(5):59-60. 被引量:6
-
3郭永春.教学相互作用动力与强度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3):13-15.
-
4周侗艳.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现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3(1):48-50. 被引量:2
-
5颜兰贞.趣、实、活——使地理课堂教学更精彩[J].教育教学论坛,2014(7):142-143. 被引量:7
-
6张淑清.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调查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97-102.
-
7符果.生成性教学实践的反思[J].学园,2015,0(12):76-77.
-
8段东旭.化学教师预设资源整合的观察[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20):47-47.
-
9赵文刚,陈讨讨.对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2(4):24-27. 被引量:5
-
10章颖,章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蕴指向与实践路径--基于经验改造的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24(2):62-6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01
-
1成继龙.例谈生成性课堂的开发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9,0(6):67-68.
-
2刘娜娜.论意义式对话教学的建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6):88-90.
-
3刘芳芳.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资源的有效管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97-98.
-
4张小亚.试论基于非线性思维的生成性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5):16-19.
-
5王振存.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方法改革[J].大家,2010(7):103-104.
-
6韦芳.新课改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科教文汇,2008(4):56-56. 被引量:4
-
7贺卫东.语文“课本”从“书本”到“生本”[J].语文建设,2008(1):35-37.
-
8覃贤,韦芳.巧用信息技术 拓展课程资源——谈多媒体技术在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4):223-224.
-
9刘国皇.构建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84-89. 被引量:10
-
10洪顺刚.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中学数学教学,2008(2):1-3. 被引量:1
-
1吴友智.谁跟谁“配合”[J].基础教育参考,2011,2(4):1-1. 被引量:1
-
2柳俊祥.谈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20(6):56-56.
-
3罗凌燕.有兴趣才有课堂效率[J].湖南教育(下旬)(C),2011(4):46-46.
-
4金忠谦.从基础抓起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J].石油教育,2000(6):50-52.
-
5郑广杰.谁“配合”谁[J].新课堂(语文版),2012(12):32-33.
-
6张玉滨,李静.如何营造班会“教育场”[J].中小学班主任谋略,2004(1):17-17.
-
7胡世凯.浅谈班级有效管理的实施策略及反思[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4):65-65.
-
8余广金.谈语文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5,0(6):92-93.
-
9王英.是学生配合老师吗?——一堂公开课后的思索[J].福建教育,2003(03A):55-55.
-
10郑广杰.课堂上到底谁“配合”谁?[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0(7):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