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质量标准》
2005年第2期10-14,共5页
Agricultural Quality and Standards
同被引文献91
-
1陶运荣,李林生.平乐县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与营销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6,21(6):72-73. 被引量:2
-
2陆娟.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中国品牌农业发展[J].农产品加工(下),2005(6):40-43. 被引量:4
-
3袁敏芳.关于我国农产品创建名牌的若干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S1):63-67. 被引量:23
-
4韦汉群,徐大勇,刘瑶,孙海琼.从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现状正视国内农业旅游的升级换代[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4):29-31. 被引量:12
-
5张维克,刘振磊,高大成.地理标志保护与名优特农产品的发展[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4):85-88. 被引量:22
-
6冷志明.论品牌农业[J].生产力研究,2004(10):20-22. 被引量:10
-
7侯淑霞.论品牌价值的来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3):83-85. 被引量:3
-
8李苏,张传洲.如何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J].商业时代,2005(3):41-42. 被引量:8
-
9张玉敏.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J].知识产权,2005,15(1):14-18. 被引量:70
-
10邵德佳,时勇,冯群科.浅析无公害畜产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J].农业质量标准,2005(2):22-2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22
-
1蔡苏文.青岛农产品出口品牌战略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75-78. 被引量:5
-
2翟秀海.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5X):90-91. 被引量:4
-
3司智陟,樊红平.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农产品品牌发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3(4):7-10. 被引量:5
-
4龙春霞.农产品品牌创建四步走[J].商场现代化,2007(07S):228-228. 被引量:2
-
5杨雍,聂星.陕西省秦川牛标准实施模式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8,54(1):167-170.
-
6李阳,余捷,李玉成.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提升北大荒品牌形象[J].农场经济管理,2008(2):32-34.
-
7向丽.广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3):10-12. 被引量:4
-
8苏雅民,韩立峰.农产品商业品牌的构建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753-9755. 被引量:3
-
9商琦.广西热带水果发展品牌营销探析[J].法制与经济,2010,19(14):99-100.
-
10徐加明.以农业品牌化推进山东新农村建设研究[J].理论学刊,2010(8):50-5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81
-
1陈思,杨敬华,任爱胜,盛松华.湖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29(S1):141-145. 被引量:10
-
2蔡苏文.青岛农产品出口品牌战略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75-78. 被引量:5
-
3倪建平,陈乾,李黎红.中国稻米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浅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4):964-966. 被引量:7
-
4钟生明.安康市富硒油菜栽培技术操作规程[J].农民致富之友,2013(22).
-
5卢凤君,刘莉,杨兆敏.吐鲁番葡萄干产业品牌价值提升问题与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7(2):45-47. 被引量:4
-
6罗永乐,李伯兴.现阶段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122-124. 被引量:5
-
7孙兴安,李耀立,刘福久.谈东海县牛山镇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创建[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76-376. 被引量:2
-
8李树超,韩晶晶.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以青岛市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4):14-18. 被引量:2
-
9邓贝贝,颜廷武.关于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4):622-626. 被引量:24
-
10马炅旻,颜廷武.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青岛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9(2):30-31.
-
1刘宏昌.浅谈加强农技推广人员自身建设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8):11-11. 被引量:2
-
2王文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J].湖南农业,2006(2):27-27. 被引量:4
-
3“五新”勾画新美景[J].党课,2006(2):11-12.
-
4马晓河.新农村建设要有重点有目标[J].党政干部文摘,2006(3):3-5. 被引量:1
-
5沈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和建议[J].跨世纪,2008,16(9):32-33.
-
6马晓河.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满足农民需要[J].人民论坛,2006(03B):44-44. 被引量:2
-
7马晓河.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6(4):158-158.
-
8宋振国.以“五个并举”加速工业化进程[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2,0(4):18-20.
-
9高建来,刘芳.关于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8(11):135-136.
-
10蔡炳生.发展特色产业 振兴山区经济——铜鼓县发展竹产业的实践[J].农村发展论丛(实用版),2001(1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