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沙滩排球的发展之路
被引量:15
Study on the Way of Sand Beach Volley - ball of China
出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17-118,共2页
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63
-
1陈少坚,庄小平.沙地与室内排球若干技术效果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2):42-44. 被引量:4
-
2韩建阳.中国沙滩排球奥运策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6):38-40. 被引量:2
-
3付暄,润文.探索我国沙滩排球发展道路[J].中国排球,2000(3). 被引量:12
-
4温向阳.沙之梦幻——记2000年FIVB世界巡回赛大连女子沙滩排球公开赛[J].中国排球,2000(5):26-28. 被引量:2
-
5黎禾.沙滩排球技、战术运用特征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S1):91-93. 被引量:6
-
6姜虹.沙滩排球的技、战术特点及训练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14(4):18-20. 被引量:8
-
7吴平,项贤林,孟范生.我国沙滩排球运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37-41. 被引量:24
-
8项贤林,杨再淮,缪志红.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33-36. 被引量:23
-
9缪本海,李建军,何健,顾伟农,李春献.影响沙滩排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心理因素分析[J].体育科研,2002,23(1):18-20. 被引量:10
-
10王庆华,刘民,翟成竹,昃秀娟,窦克萌.影响沙滩排球比赛决胜局胜负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3):29-3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5
-
1杨同华,高志超.我国沙滩排球科研现状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240-241.
-
2凌文杰,孙志峰.1994—2003年我国沙滩排球科研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75-78. 被引量:17
-
3靳小雨,崔秀云,徐国红,孙锡荣,王丽君,林冬梅.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关于第10届全国运动会沙滩排球参赛运动员、教练员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429-1431. 被引量:13
-
4苏国庆,崔秀云.我国沙滩排球运动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5):561-563. 被引量:8
-
5张玉红,王辉.从北京奥运会看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J].体育世界,2008(12):115-117. 被引量:3
-
6吴斌,李亮亮.我国沙滩排球运动现状与发展探析[J].科教文汇,2009(4):269-269.
-
7崔秀云,苏国庆.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4):57-58. 被引量:1
-
8张明曦,刘学颖.河北省高校开设沙滩排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职业时空,2010,6(7):170-171. 被引量:1
-
9苏国庆,崔秀云.我国沙滩排球科研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10,26(15):90-91. 被引量:1
-
10张玉红.我国沙滩排球科研状况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61-6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8
-
1杨同华,高志超.我国沙滩排球科研现状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240-241.
-
2李王杰,郑宗伟,关金永.第28届奥运会女子沙滩排球比赛技术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5,24(3):65-67. 被引量:4
-
3刘买如,刘聪,葛超.1995—2005年我国公开发表软式排球科研文章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3):22-24. 被引量:4
-
4刘聪,刘买如.1995~2005年中国软式排球科研队伍状况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3):94-96.
-
5袁国伟,孙杰,张艳萍.1994—2005年我国排球科研现状分析与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8):144-149. 被引量:4
-
6张玉红,王辉.从北京奥运会看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J].体育世界,2008(12):115-117. 被引量:3
-
7王代强,席光庆.沙滩排球运动员的教练员决策能力需求分析[J].消费导刊,2007,0(11):210-210.
-
8席光庆,王代强,赵西堂.沙滩排球运动员的教练员决策能力构成因素分析[J].消费导刊,2007,0(9):246-246.
-
9谢芳.对我国沙滩排球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体育科技,2007,28(4):95-98. 被引量:2
-
10怀亮,华立平.1999—2008年我国气排球科研状况分析[J].科技信息,2009(19):111-112. 被引量:3
-
1安晋.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长江丛刊,2016,0(36):211-211. 被引量:1
-
2奥运[J].党员生活(湖北),2008(4):50-50.
-
3卫才胜,龙光辉.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的作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0(1):3-5. 被引量:1
-
4邵伟,李旭天.对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2):88-89. 被引量:2
-
5李建平,孟想.浅析定向运动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华夏女工(华夏教育),2009(9):32-32.
-
6张彦,张江龙.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之路探索[J].武术研究,2016,1(10):149-150. 被引量:2
-
7夏一川.重健身淡竞技——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64-66. 被引量:3
-
8刘素伟,周晓溪.对当前普通高校实施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6):428-428.
-
9本赛[J].围棋天地,2012(12):112-112.
-
10庄长宽.从营销学视觉探析武术的发展之路[J].时代经贸(下旬),2009(2):83-8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