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胡湘荣东吴的支谦、西晋的竺法护、后秦的鸠摩罗什分别是汉末、西晋、东晋几个不同阶段著名的佛经翻译大师。尤其是鸠摩罗什,他以准确、流畅的“新译”,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树起了一座宏大的里程碑。他译的《维摩洁经》、《法华经...
作者
胡湘荣
机构地区
广东江门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5-79,21,共6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鸠摩罗什
品第
竺法护
上古时期
支谦
《诗经》
译经
佛教术语
“渐”
《维摩诘所说经》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59
1
王亚华,唐啸.
中国环境治理的经验:集体行动理论视角的审视[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9(2):187-202.
被引量:18
2
陈源源.
同经异译佛经人名管窥——以《法华经》异译三经为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22-26.
被引量:5
3
薛富兴.
意境: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J]
.文艺研究,1998(1):22-31.
被引量:31
4
葛维钧.
从《正法华经》看竺法护的翻译特点(下)[J]
.南亚研究,1986(4):50-59.
被引量:2
5
楼宇烈.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J]
.中华文化论坛,1994(3):38-47.
被引量:20
6
胡湘荣.
从鸠摩罗什的佛经重译本与原译本的对比看系词“是”的发展[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22(3):118-121.
被引量:6
7
李景源.
基于实践的“古今中外法”——试论毛泽东的文化发展观[J]
.哲学研究,1993(2):3-8.
被引量:2
8
俞理明.
汉魏六朝佛经在汉语研究中的价值[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57-60.
被引量:6
9
胡湘荣.
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续)[J]
.古汉语研究,1994(3):82-86.
被引量:1
10
蒋冀骋.
隋以前汉译佛经虚词笺识[J]
.古汉语研究,1994(2):49-5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8
1
胡敕瑞,舟人.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J]
.古汉语研究,2004(3):80-85.
被引量:8
2
汪祎.
从同经异译看“叉手”一词的确义[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1):65-66.
被引量:8
3
高列过.
中古同经异译佛典语言研究概述[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3-148.
被引量:1
4
牛丽亚.
《过去现在因果经》语气副词使用情况考察[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4):172-177.
5
李瑞楠.
同经异译研究综述[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60-66.
6
鞠彩萍.
同经异译佛典称谓比较研究——以《正法华经》和《妙法莲华经》为例[J]
.法音,2017(12):30-32.
7
王亚华,王睿.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认识和路径思考——以集体行动理论为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8):7-20.
被引量:15
8
任转琴,齐秋绪.
马根维显在MRI增强扫描中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02,11(6):284-28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谷峰,李璠希.
汉译佛经让步条件句中“假使”类连词功能再析[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48-162.
2
真大成.
《资治通鉴》“魏纪”“晋纪”胡注释词辨正[J]
.中国训诂学报,2023(1):16-30.
3
于少飞.
古代拱手礼考略[J]
.汉籍与汉学,2022(1):184-199.
被引量:2
4
高列过.
东汉至唐五部小品般若经被动式的历时演变趋势[J]
.汉语史学报,2022(2):14-28.
5
葛建忠,励钢.
磁共振关节内增强扫描评价膝关节骨质、半月板、韧带和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性:与常规磁共振扫描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7):3078-3080.
被引量:7
6
葛佳才.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收词立目二议[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7-10.
7
李艳琴.
从《祖堂集》看“叉手”一词的确义及其他[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5):7-11.
被引量:3
8
高列过.
中古同经异译佛典语言研究概述[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3-148.
被引量:1
9
叶慧琼.
《道行般若经校注》指瑕[J]
.古汉语研究,2014(1):43-46.
10
李振东,张丽梅.
东汉佛教译经语言及文献比较研究述论[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1):69-73.
1
胡湘荣.
鸠摩罗什同支谦、竺法护译经中语词的比较(续)[J]
.古汉语研究,1994(3):82-86.
被引量:1
2
潘亚丽.
客观因素对译者风格的影响——比较竺法护和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J]
.海外英语,2012(5X):153-154.
被引量:1
3
曹荣芳.
竺法护译词对《汉语大词典》的补正作用[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1):122-124.
4
陈春风,张涛.
中古佛经词语在大型语文辞书编纂上的价值——以西晋竺法护译经为例[J]
.求索,2008(8):201-203.
5
李缅艳.
佛经词语考释三则[J]
.古汉语研究,2010(2):89-91.
6
邹伟林.
竺法护译经疑难字词例释[J]
.社科纵横,2016,31(5):111-113.
被引量:1
7
康振栋.
竺法护翻译佛经的原典是否梵经[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4):103-108.
8
张铁山.
两叶回鹘文《维摩诘所说经》译注——兼谈回鹘文佛经的翻译方式[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6):129-132.
被引量:4
9
杨翠翠.
从佛经翻译看中国的传统翻译观及其启示[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25-28.
10
刘实.
佛教景区说明牌英译初探[J]
.科技信息,2014(13):12-12.
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