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树荫下的语言——京派作家研究之一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作家作品研究,不少同志都主张:研究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研究对象。这是值得重视的。本期发表的蒋京宁的《树荫下的语言》,似乎就是出于这样的自觉意识。她从现代文学史上京派作家的特点出发,借鉴、吸收了某些新的批评方法,在分析京派创作的艺术追求和进行艺术评价上,所见也就有所不同。
作者
蒋京宁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1988年第4期91-99,157,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京派作家
沈从文
何其芳
作品
树荫
现代文学史
李健吾
废名
语言
文人画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37
1
文学武.
各具异彩的文学景观——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比较论[J]
.文学评论,1998(4):22-33.
被引量:8
2
赵志忠.
曹雪芹·文康·老舍——京味小说溯源[J]
.民族文学研究,1998,16(3):35-40.
被引量:13
3
周葱秀.
关于“京派”“海派”的论争与鲁迅的批评[J]
.鲁迅研究月刊,1997(12):10-17.
被引量:5
4
高恒文.
鲁迅论“京派”“海派”[J]
.鲁迅研究月刊,1997(8):15-20.
被引量:7
5
张鸿声.
与乡村对照中的都市——论京派都市题材小说[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6(1):40-45.
被引量:7
6
许道明.
京派文学:在现代与传统之间[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5(4):83-87.
被引量:3
7
王嘉良.
萧乾小说的文化取向与审美选择[J]
.天津社会科学,1992(1):69-74.
被引量:5
8
高锋.
精神超越与审美介入——试论京派文学的主题[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59-64.
被引量:1
9
杨义.
京派小说的形态和命运[J]
.江淮论坛,1991(3):74-82.
被引量:8
10
吕智敏.
艺术对象的地域化——一谈京味小说的艺术特征[J]
.北京社会科学,1991(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2
1
龙泉明.
论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感[J]
.贵州社会科学,1989(6):47-52.
被引量:1
2
韦艺耘.
城中女孩 各有佳处——浅述唐晓芙与翠翠之差异[J]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84-87.
被引量:1
3
邓芳.
对苦难的双重超越——在当代意义上解读废名的《竹林的故事》[J]
.当代文坛,2007(4):171-173.
被引量:7
4
乔林晓.
赵树理与“京派”文人比较谈[J]
.晋阳学刊,2007(6):120-122.
被引量:1
5
王永健.
论沈从文作品客观化的泛神论思想[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64-65.
6
陳小野,黄毅.
北京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下)[J]
.北京中医药,2009,28(9):687-693.
被引量:1
7
董俊.
近十年京派小说研究述评[J]
.学海,2001(2):184-188.
被引量:3
8
张永.
沈从文小说的民间叙事模式[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2):38-43.
被引量:1
9
夏小雨.
似曾相识的履声——论林庚的自然诗学[J]
.现代中文学刊,2015(5):81-88.
被引量:1
10
曾丽琴.
地图、民间与传奇——何也小说的关键词[J]
.闽台文化研究,2016(1):110-114.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高博涵.
江南体验与林庚诗风的转变[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4):271-284.
2
冯春莉.
昙花开过未留香,清水芙蓉唯远观——浅析《围城》唐晓芙形象[J]
.文教资料,2008(36):13-14.
被引量:1
3
郭晶.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建构[J]
.芒种,2012(8):45-46.
被引量:1
4
陶丽萍.
废名小说的死亡意识[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759-762.
5
张高杰.
现代性人格的建构与展示——中国现代作家日记散论[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4):54-58.
6
陳小野,黄毅.
北京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下)[J]
.北京中医药,2009,28(9):687-693.
被引量:1
7
方存芳.
论《竹林的故事》的双重悲剧[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7-20.
8
蔡旭.
三姑娘:仙女样的人生——简析废名小说《竹林里的故事》中“三姑娘”形象[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1):106-108.
9
李玮.
政治文化话语体系的“衍生”和“省略”——论“纯文学”话语体系中三十年代文学历史面貌的呈现[J]
.当代作家评论,2011(3):163-171.
10
吴金玲.
老舍现代京味小说中的老北京平民文化[J]
.北方文学(下),2013(7):16-17.
1
冯异.
论《原野》[J]
.河北学刊,1991,11(2):59-64.
2
胡国瑞.
六朝骈文的艺术评价[J]
.文学遗产,1987(1):37-42.
3
李晓莉,张黎广.
勃朗特姐妹小说创作艺术比较——以《简·爱》和《呼啸山庄》为例[J]
.山花(下半月),2015,0(2):123-124.
4
蓝冠华.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评价[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9(14):86-87.
5
张纯.
“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的文学风格[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96-96.
6
杨华.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写作特色[J]
.克拉玛依学刊,2010,13(5):307-308.
7
沈奇评语:另一种玫瑰[J]
.诗潮,2006,0(3):75-75.
8
罗祖学.
为“隐逸诗”一辩[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5,15(3):30-32.
被引量:1
9
凌德祥.
对话与叙事:独特的艺术评价视角——评《对话时代的叙事话语——论京派文学》[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4):135-136.
10
周丹.
不朽的价值──屠格涅夫小说艺术评价[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56-60.
文学评论
198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