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也论鲁迅精神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鲁迅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最伟大最崇高的一种精神。牺牲精神、战斗精神、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构成鲁迅精神的核心。本文从历史的中间物意识,追求适应中国现实斗争的知识分子人格、批判国民性达到民族进步的目的这三个方面探讨了支撑这三种精神的深层原因。
作者
罗淑芳
杨建洲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06-109,共4页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鲁迅精神
历史的中间物
新型知识分子人格
分类号
I210.9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5
1
何言宏.
胡风的牢狱写作及晚年心态[J]
.文艺争鸣,1999(6):43-51.
被引量:5
2
林贤治.
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上)[J]
.鲁迅研究月刊,1998(4):31-45.
被引量:7
3
王瑶.
王瑶自传[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8(3):48-48.
被引量:2
4
罗成琰.
鲁迅与魏晋风度[J]
.鲁迅研究月刊,1995(4):24-31.
被引量:1
5
孙玉石.
王瑶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论断想——以《中古文学史论》为中心[J]
.中国文化研究,1995(4):72-81.
被引量:5
6
王湜华.
略述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J]
.红楼梦学刊,1991(2):197-217.
被引量:6
7
刘再复,朱寨,丹晨,乐黛云,严家炎,缪俊杰,吕林,樊骏,陈全荣,王富仁,蒋守谦,高远东.
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反思(座谈会发言)[J]
.文学评论,1988(5):4-23.
被引量:3
8
赵克尧.
魏晋风度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0(1):21-30.
被引量:2
9
李何林.
《胡风论鲁迅》序[J]
.天津社会科学,1983(4):60-60.
被引量:1
10
周光庆.
魏晋风度的人格内涵[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5(4):96-10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郑惠生.
“王瑶传统”质疑--对钱理群教授《有承担的学术》的一种学术批评[J]
.社会科学动态,2024(2):13-23.
1
皇甫积庆.
新时期鲁迅的阐释与阐释的制约[J]
.鲁迅研究月刊,1997(2):37-44.
2
罗宗宇,黎艺婕.
温暖:王跃文小说创作的另一个关键词[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5):88-91.
3
陈芳.
《围城》意蕴浅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0(6):109-110.
被引量:2
4
刘旭.
赵树理的农民观:“现代”的限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3):7-11.
被引量:2
5
查正亮.
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J]
.新丝路(下旬),2015(21):80-81.
被引量:1
6
何思玉.
具有未完成性特色的“历史的中间物”──由汪晖的鲁迅研究而引发的关于中间物的一些新的历史特征的思考[J]
.鲁迅研究月刊,1995(9):11-17.
被引量:3
7
马徽江.
心缘[J]
.中国民族,1999(10):1-1.
8
黄炳辉.
鲁迅古典文学研究二题[J]
.鲁迅研究动态,1988(12):23-28.
9
江永源.
民间:产生伟大文学的母体——《鲁迅的天地》系列之七[J]
.昌吉学院学报,1994(2):15-20.
10
陈秋丽.
新写实小说:清醒的现实主义[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2):73-75.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