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扬雄赋的模拟与转型
被引量:
4
The Imitations and Conversions of Yang Xiong's Fu Po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扬雄赋的模拟实践,是其创作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模拟过程中的理论反 思,决定了他后期赋作的转型。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扬雄的模拟行为及其理论反思。
作者
陈恩维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03年第2期6-10,共5页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关键词
扬雄
模拟
转型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5
1
王琳.
追步前贤 不乏创变——论扬雄赋[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5):77-80.
被引量:1
2
孙云.
论忧患意识[J]
.人文杂志,1998(2):24-29.
被引量:5
3
赵振锋,黄峰.
《方言》里的秦晋陇冀梁益方言[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1-55.
被引量:12
4
许结.
论扬雄融合儒道对其文论的影响[J]
.学术月刊,1986,18(4):49-57.
被引量:8
5
张全真.
从《方言》郭注看晋代方言的地域变迁[J]
.古汉语研究,1998(4):61-66.
被引量:3
6
吴则虞.
揚雄思想平议[J]
.哲学研究,1957(6):125-140.
被引量:6
7
徐中舒.
论《蜀王本纪》成书年代及其作者[J]
.社会科学研究,1979(1):99-103.
被引量:25
8
白寿彝.
跋扬雄《法言》卷十、卷十一[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3):32-32.
被引量:3
9
濮之珍.
方言与尔雅的关系[J]
.学术月刊,1957,1(12):83-90.
被引量:3
10
吴庆峰.
《方言·郭注》述例[J]
.古汉语研究,1995(1):19-2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张晓明.
广泛性与变革性:扬雄的文体实践[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28(2):97-104.
2
蔡丹君.
西汉赋家的郎官身份对其赋作的影响[J]
.文学遗产,2013(5):27-37.
被引量:8
3
夏德靠.
论扬雄的著述活动及文体实践[J]
.中华文化论坛,2017(9):5-15.
被引量:1
4
李大明,王怀成.
近百年来扬雄研究论文综述[J]
.中华文化论坛,2018(10):144-15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吴龙灿,苗泽辉.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太玄》研究综述[J]
.儒藏论坛,2021(1):195-234.
2
张朋兵.
中国古代宫廷文学及价值的再审视[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4-49.
3
吴沂澐.
从《文选》设论三篇论文人著述观念的产生[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3(3):75-84.
4
蔡丹君.
班固《典引》的文体创新与文章学思想[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1):10-19.
被引量:5
5
李娜.
从班固的经学价值立场看《汉书·艺文志》赋之分类[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25(1):73-80.
被引量:2
6
余丹.
“勤礼而颂”:宋初大礼献赋的体制新变与赋史意义[J]
.文艺研究,2022(2):78-90.
被引量:1
7
蒋哲杰.
英语世界对扬雄及其作品的译介与研究——兼论中国文化经典翻译人才的培养[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3):111-118.
8
陶禹.
汉晋辞赋的访古趣味与抒情功能[J]
.文学遗产,2024(4):108-117.
9
柴瑞瑞.
由博物到体物:试论汉魏赋作的体式转型及其思想进路[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6):109-117.
10
周金泰.
文本断代与文献环境:《史记》对《天子游猎赋》成篇过程的重构[J]
.中国文学研究,2024(4):38-48.
1
魏红翎.
从扬雄赋看西汉士人心态[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8):37-37.
2
王雪冰.
司马相如与扬雄赋对于《楚辞》语词祖述之异[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25(1):1-4.
3
崔爽.
浅谈扬雄赋中讽谏手法[J]
.商业文化,2011,0(7X):134-134.
4
徐娜.
司马相如与扬雄赋中长安文化的比较[J]
.青年文学家,2013,0(12X):35-35.
5
柳卓霞.
经纬八百年赋学 总揽三千载文心——评冷卫国《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研究》[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3(1):334-338.
6
蓝旭.
论扬雄赋[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102-107.
被引量:2
7
俞纪东.
《汉志·诗赋略》“扬雄赋”绎释[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3):115-123.
被引量:5
8
黄志浩.
“诗家语”的结构及其表达形式[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6,0(8):22-25.
被引量:1
9
张斌荣.
曹植辞赋理论概述[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1):25-29.
10
杨焄.
韩国历代拟朱熹词探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3):57-64.
被引量:2
中国韵文学刊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