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现代性叙事——严歌苓小说叙事艺术初探
被引量:4
出处
《华文文学》
2000年第2期22-26,共5页
Literatures in Chinese
同被引文献29
-
1倪立秋.从神女到女神:扶桑与葡萄形象分析[J].华文文学,2007(1):94-100. 被引量:4
-
2付立峰.论严歌苓的“母性”叙事[J].华文文学,2007(3):84-89. 被引量:11
-
3陈彬妮.永远留在草原上的那抹“黄”与“红”——浅谈《雌性的草地》中小点儿与沈红霞的“性与欲望”[J].华文文学,2005(3):52-55. 被引量:3
-
4宋微.人在边缘——论严歌苓旅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职大学报,2005(3):40-44. 被引量:4
-
5李亚萍.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失语症[J].华文文学,2003(3):62-65. 被引量:9
-
6朱立立.边缘人生和历史症结──简评严歌苓《海那边》和《人寰》[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7-71. 被引量:7
-
7许日春.解读严歌苓《小姨多鹤》的人道情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119-120. 被引量:4
-
8葛娟.性别叙事与女性价值观的书写——评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2):108-112. 被引量:6
-
9余学玉.文化错位与人性迷失——评严歌苓的最新长篇小说《花儿与少年》[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2):26-29. 被引量:5
-
10张勇.现代性与人性的交战——读严歌苓的《第九位寡妇》[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3):46-4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1
-
1付佳.严歌苓作品中华裔“男性退隐”现象[J].芒种(下半月),2013(6):12-13.
-
2冯晓莉.《陆犯焉识》主题探析[J].小说评论,2013(4):178-181. 被引量:2
-
3郝雪雯.严歌苓小说近十年来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3):176-178.
-
4李彩云.第九个寡妇的生存哲学[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8):116-118. 被引量:1
-
5张欣.女性视角下的悲悯情怀——解读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2):7-8.
-
6何敏.严歌苓小说中的温情关系研究[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5):103-105.
-
7杨萌.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形象概述[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8):87-88. 被引量:2
-
8王珺靓.荒诞历史之下的人性与自由——论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0(7):100-101. 被引量:1
-
9高秀,赵铮.《寄居者》对犹太人形象的解构与建构[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0(5):19-20.
-
10李英,徐梅.特殊境遇中复杂人性的审视——以严歌苓小说《小姨多鹤》为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0,27(6):131-135. 被引量:1
-
1陈振华.扑朔迷离的现代性叙事——严歌苓小说叙事艺术初探[J].当代文坛,2000(3):29-31. 被引量:4
-
2李钦业.钱钟书演讲艺术初探[J].安康师专学报,1998,10(1):31-36.
-
3陈劲.《庄子》幽默艺术初探[J].攀枝花学院学报,1998,17(2):33-35. 被引量:1
-
4方志彪.《喧哗与骚动》的象征艺术初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5):73-76. 被引量:1
-
5夏麟书.试论《红楼梦》第一梦——《红楼梦》梦境艺术初探之一[J].北方论丛,1980,0(6):39-42.
-
6邹海岗.儿子对诗人的拜谒[J].中国作家(文学版),1996,0(1):176-180.
-
7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J].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0(19):23-23.
-
8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J].作文之友(初中版),2011(11):42-43.
-
9张光茫.坚守心灵的从容[J].年轻人(B版)(魅力校园),2017,0(2):32-32.
-
10黄青青.蛮荒掩映之下的人性悲歌——读严歌苓《倒淌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1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