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综艺节目的符号建构与表达——以《舞千年》为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搭建好这类节目的符号系统、灵活运用符号呈现文化内涵,进而达到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目的,值得探讨。以《舞千年》为例,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方面分析节目的符号建构,探究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其中语言符号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非语言符号包括人物符号和服饰符号等;同时分析符号意指层建构,探究其如何展现文化内涵并进一步建立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以期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 范俊钊
出处 《传媒论坛》 2022年第20期84-87,共4页 Media Forum
作者简介 范俊钊,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1

  • 1毛峥华.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J].法制与社会,2008(13). 被引量:6
  • 2[2]黄天源译,罗兰·巴特著.符号学原理[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 3[3]李幼蒸著.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 4[4]倪连生、王琳译,皮亚杰著.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5[5]王德胜等.科学符号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 6[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9,71页.
  • 7[法]居伊.德波.《奇观社会.》,参见吴琼编.《视觉文化的奇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
  • 8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见http://www.wyzxsx.corn,2006年8月16日.
  • 9[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第17页.
  • 10黄佩.网络时代的“自我”构建——从米德谈起[J].国际新闻界,2009,31(4):88-9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