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的青年学科自创建以来,经历了学科初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末)、学科反思阶段(2000年至2014年)和学科重建阶段(2015年以来)等三个阶段,其间发生过两次大的转进。第一次转进发生在学科反思阶段,学科建设的重心从青年学科的元理论和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对青年现象、青年发展和青年问题等研究,逐步实现了社会科学理论与青年主体之间的有机结合,标志着青年学科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第二次转进发生在学科重建阶段,学科建设的重心重新转回到青年学科元理论和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的大方向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青年学科,并在此方面取得了理论上的显著发展。主要包括:明确了青年学科重建的意义、合法性和依据;明确了新型青年学科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学科属性、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基本理论范式;明确了新型青年学科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等方面。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青年学科建设将继续沿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青年学科这一大方向展开,并且在探索青年学科的核心概念、逐步完善青年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并应用于实践、重构青年学科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厘清青年学科的学科范畴和学科边界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出处
《青年探索》
2020年第2期5-15,共11页
Youth Exploration
基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财政专项课题“青年学科建设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QYZXZDKT2017-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吴鲁平,中央团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学、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等;宋雁慧,中央团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学、校园暴力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