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面向“后人类”未来的人类——福山与斯蒂格勒的技术观述评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科幻电影中,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前沿发现已经在对人类提出本体论质疑。在现实中,面对生物技术的挑战,福山以警惕和忧虑的态度提出了捍卫人性的保守主义方案。斯蒂格勒则认为,技术是人类的义肢性存在,内嵌于人类的生命中,应当针对自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人类世"的技术时代进行逆人类世的抗争。梳理对照福山与斯蒂格勒的相关观点,有助于我们深化当下对技术和人性等方面问题的理论思考。
作者 杨威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38,共6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巴塔耶与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8BKS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杨威(1982—),河南周口人,哲学博士,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创新理论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

  • 1德里达著.《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方向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74-175页.
  • 2《技术与时间》第三卷,译林出版社,2012.

共引文献16

同被引文献65

二级引证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