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肺痿、肺痈、肺胀三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受病情轻重及转归的影响,准确辨识和诊治三病难度较大。本文结合《金匮要略》《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等典籍的营卫理论,通过对营卫化源、循行、阴阳属性、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等内容的简要概括,将古今医家对三病的正邪虚实、脏腑三焦、五行制化等不同看法统一于营卫之中,阐述肺痿偏于营损,以复营生津为主、肺痈偏于营滞,以利气排脓为主、肺胀偏于卫滞,以宣卫化饮为主的诊治观点,以及强调在营卫合阴的基础上肺痈、肺胀可相互转化,并根据病机进一步细化肺痿、肺痈早期的症状鉴别,更着重分析《金匮要略》诸方的组方思路、主治差异以及临床疗效,完善三病起于营卫,治于营卫的论述过程。本文从营卫理论出发重新探讨肺痿、肺痈、肺胀,不仅为临床诊治三病提供理论指导,更是借对张仲景营卫观的挖掘拓展,为临床内外伤杂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切入点。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364-1368,共5页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JJ2018-78)。
作者简介
张皓倩(1999-),20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医史文献。E-mail:10218062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