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超微茶粉加工技术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以及其他茶制食品。目前,超微茶粉主要有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两种。
作者
金寿珍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中国茶叶》
2007年第6期12-14,共3页
China Tea
关键词
超微茶粉
加工技术
超细颗粒
茶叶食品
超微绿茶粉
工艺加工
茶制食品
冰淇淋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2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182
1
霜霜.
抹茶不是绿茶粉[J]
.茶博览,2009(6):64-67.
被引量:4
2
赵和涛.
我国茶类发展与饮茶方式演变[J]
.农业考古,1991(2):193-195.
被引量:2
3
杨福增,杨亮亮,田艳娜,杨青.
基于颜色和形状特征的茶叶嫩芽识别方法[J]
.农业机械学报,2009,40(S1):119-123.
被引量:73
4
王华夫.
用反渗透法浓缩茶汁的研究[J]
.茶叶科学,1991,11(2):171-172.
被引量:19
5
朱莉,隆泉,郑保忠.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B07):128-131.
被引量:37
6
李支霞,孙慕芳,方世辉,王志耕.
超微绿茶粉酸奶的研制[J]
.中国茶叶加工,2004(3):19-21.
被引量:6
7
李珣,陈文梅,褚良银,陈海焱,李碧仙,周先桃.
超细气流粉碎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化工装备技术,2005,26(1):27-31.
被引量:16
8
李跃伟,孙慕芳.
不同粉碎度茶粉主要化学成分研究[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1):30-32.
被引量:6
9
秦小明,宁恩创,李建强.
金花茶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利用[J]
.广西热带农业,2005(2):20-22.
被引量:79
10
农绍庄,宁楠,伊霞,张婷婷.
微波萃取法生产速溶茶粉的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2):58-6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5
1
张依依,吴正敏,王霄然,许磊.
超微茶粉加工工艺研究概述[J]
.茶业通报,2022,44(2):67-72.
被引量:3
2
王玉,杨绍兰.
绿茶蛋糕的研制[J]
.食品科技,2009,34(6):80-82.
被引量:5
3
高飞虎,袁林颖,张玲.
超微绿茶粉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中),2010(3):49-51.
被引量:4
4
高飞虎,袁林颖,李中林,张玲,邓敏.
绿茶超微粉碎后和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082-1085.
被引量:9
5
万娅琼,伍玉菡.
抹茶蛋糕加工工艺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69-170.
被引量:16
6
杜冰,焦艳丽,江东文,范媛媛,刘江涛,杨公明.
低温液氮粉碎对绿茶粉品质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56-261.
被引量:8
7
刁大鹏,黄继红,侯银臣,于佳动.
绿茶粉加工工艺综述[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中),2013(1):61-63.
被引量:5
8
张敏星,王登良,陈文品.
绿茶制造技术理论的发展概况[J]
.广东茶业,2012(5):17-19.
被引量:1
9
李博,刘明理,陈伯玮,张彧,步芬.
绿茶曲奇饼干的研制及配方优化[J]
.农产品加工(下),2013(4):42-44.
被引量:9
10
韩宇,胡钢亮,邵胜荣,陈小强,杜钰,张云天.
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的理化性质影响[J]
.茶叶,2017,43(2):77-8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82
1
韦丽婷,覃晓,李振玉,朱宝生,冯德伟,苏键.
木薯全粉对木薯抹茶夹心蛋糕食用品质的影响[J]
.轻工科技,2020(1):1-3.
2
张依依,吴正敏,王霄然,许磊.
超微茶粉加工工艺研究概述[J]
.茶业通报,2022,44(2):67-72.
被引量:3
3
韩丽,罗向前,谢志英,浦绍柳,夏丽飞,梁名志.
布朗族酸茶理化及香气成分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504-508.
被引量:11
4
隋秀芳,王玉株,黄涛,秦礼康.
紫鹃茶和苦丁茶中功效成分的提取分离[J]
.食品科学,2011,32(20):72-78.
被引量:9
5
杜冰,焦艳丽,江东文,范媛媛,刘江涛,杨公明.
低温液氮粉碎对绿茶粉品质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56-261.
被引量:8
6
秦军伟,陈彬,陈岩,宫元娟.
气流粉碎技术在生物材料微细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423-426.
被引量:9
7
江东文,江绮晴,黄佳佳,杨公明,杜冰.
低值单枞茶中茶多酚提取的比较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9):1161-1165.
被引量:3
8
郑丽娜,刘龙.
抹茶全麦饼干的研制[J]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6):1362-1364.
被引量:22
9
李翔,许彦.
抹茶制品开发研究进展[J]
.饮料工业,2013,16(6):13-15.
被引量:9
10
梁进,陆宁.
茶叶的超微加工及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3,24(4):152-157.
被引量:24
1
余世建.
日本的茶粉及其制品的发展[J]
.中国茶叶加工,1998(3):42-43.
2
张欣华.
茶叶食品的开发技术[J]
.杭州科技,1998,19(4):19-20.
3
赵和涛.
几种新型茶叶食品的制法[J]
.中外技术情报,1991(10):27-28.
4
罗星火.
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1992(2):12-14.
5
杨腊梅.
十种茶叶保健食品的开发[J]
.食品科技,1995,20(6):13-13.
被引量:3
6
纳新.
新型茶叶食品的加工[J]
.中国食品,1999(6):27-27.
7
杨学农,汪松能.
茶叶食品加工工艺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8):338-339.
8
牛村.
新潮食品向我们走来[J]
.农村成人教育,2000(8):42-42.
9
赵和涛.
日本茶食品及加工技术[J]
.食品科技,1995,20(4):17-17.
被引量:3
10
赵和涛.
五种茶食品加工技术[J]
.食品科技,1997,22(1):26-26.
被引量:1
中国茶叶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