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周易》“时”范畴的现代哲学诠释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时"是贯穿于易学研究史的基本范畴。置于现代哲学语境中,"时"是指一个时段内天地气运大化流衍的总进程,包含了该时段内一切自然人文信息的总和。"时"是天道展开的各种节律性的具体体现。人如果能做到"与时偕行"也就达到了儒家修养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时"是申发众多儒家德行规则的基石性天道观范畴。
作者
王帆
机构地区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16,共4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时
与时偕行
节律
《易传》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简介
王帆(1971-),浙江平湖人。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哲学博士。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01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8
1
潘富恩.导读《二程遗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
简明西方哲学辞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43.
3
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M].济南:齐鲁书社,1994:32.
4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233.
5
梁海明.《孟子》译注[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6
梁海明.《大学中庸》译注[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7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
刘玉建厕汉易学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87-88.
共引文献
201
1
杨东.
王弼易与伊川易之比较——关于《周易》的体例与原则[J]
.周易研究,2004(5):37-44.
被引量:4
2
徐仪明.
《易经》心理思想研究[J]
.齐鲁学刊,2005(1):26-31.
被引量:3
3
许建良.
玄学伦理的人格设计[J]
.广西社会科学,2001(5):31-33.
4
陈学凯,曹秀君.
老子自然主义道德伦理观简论[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4):75-80.
被引量:1
5
刘学智.
“以德报怨”儒、道辨——兼论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5-12.
被引量:7
6
李昌舒.
从“意在象先”到“体无”——论王弼哲学的认识论及其美学意蕴[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3):92-96.
被引量:5
7
沈顺福.
《周易》形上思想研究[J]
.周易研究,2005(4):47-55.
8
臧要科,欧阳雪榕.
孔子人学思想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2005(5):19-22.
被引量:2
9
肖雁.
《易传》伦理思想研究[J]
.周易研究,2005(5):8-14.
被引量:3
10
张家梅.
圣人有情无情之辩的美学意义[J]
.学术论坛,2005,28(11):17-21.
同被引文献
7
1
林丽真.
《周易》“时”“位”观念的特征及其发展方向[J]
.周易研究,1993(4):12-25.
被引量:9
2
黄黎星.
与时偕行趣时变通——《周易》“时”之观念析[J]
.周易研究,2004(4):15-24.
被引量:17
3
朱鉴.文公易说·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赖美惠.彖传时义研究·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九编第一册)[M].北京: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0.76.
5
惠栋.“易尚时中说”《易汉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陈明远.“四大文明古国”说法不规范[N].环球时报,2008年3月3日.
7
何丽野.
时间观:西方的“天人分离”与中国的“天人合一”[J]
.社会科学,2010(8):97-10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李群,于洪波.
《周易》的“时中”观及其教育镜鉴[J]
.当代教育科学,2016(3):54-6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心仪,李群,骆圆圆,李亚萱.
国际中文教育视野下“中国中庸故事”的界定及阐释[J]
.汉字文化,2022(8):80-82.
被引量:1
2
于涛.
《诗经》“婚恋时中”思想研究——以《大学》《中庸》的引诗为例[J]
.天府新论,2019(2):138-144.
3
蒋婷燕,何齐宗.
论公正的四个特征[J]
.伦理学研究,2021(3):37-45.
被引量:1
4
赵晓栋.
新教师课堂教学“三有论”新释及其实践进阶逻辑——基于《易经》“象、言、意”的三维分析[J]
.当代教师教育,2023,16(3):20-26.
被引量:1
5
于涛.
以《大学》《中庸》引《诗》来看“婚恋时中”[J]
.文化学刊,2019(2):99-102.
1
张锡坤.
“气韵”范畴考辨[J]
.中国社会科学,2000(2):154-166.
被引量:40
2
陈来.
宗教会通、社会伦理与现代儒佛关系[J]
.世界宗教研究,2011(4):1-4.
被引量:3
3
王许松.
儒家德行观与民族精神之关系[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6):34-37.
被引量:1
4
金小方.
唐君毅对儒家修养工夫论的继承与创新[J]
.宜宾学院学报,2016,16(3):14-19.
被引量:1
5
张咏梅.
中国画形式动画片的人文信息传递[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8(6):70-73.
被引量:1
6
乔娜娜.
先秦儒家的中庸之道[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8):229-230.
7
杨映红.
绝交书里的儒家修养[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5):91-93.
8
邱俊杰,于晓琳,李宝林,黄希庭.
节律性时间期待效应不受注意控制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16,39(6):1359-1365.
被引量:1
9
朱明勋.
中国古代的孝感灵异现象论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9(5):57-59.
被引量:1
10
彭锋.
君子人格与儒家修养中的美学悖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4):18-23.
被引量:6
社会科学家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