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遏制但不孤立”中国政策提议的历史由来、反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
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国“遏制但不孤立”中国政策提议的历史由来、反响及其意义顾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杜鲁门到约翰逊总统执政期间,美国政府一贯采取了“遏制并孤立”(containmentandisolation)中国的政策。1966年3月8日至30日间,美国参议院对外...
作者
顾宁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55,共9页
World History
关键词
听证会
美对华政策
中国政策
历史由来
布赖特
美国政府
约翰逊总统
共产党
遏制中国
中国问题
分类号
K712.5 [历史地理—世界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9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409
1
李丹慧.
政治斗士与敌手:1960年代中苏边界关系——对中苏边界问题的历史考察之二[J]
.社会科学,2007(2):146-167.
被引量:7
2
何英莺.
从日本ODA政策的调整看日本外交战略的变化[J]
.太平洋学报,2004,12(12):88-96.
被引量:5
3
何慧.
论联合国难民署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作用[J]
.国际论坛,2004,6(4):12-15.
被引量:16
4
霜木.
冷战起源刍议——兼论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J]
.历史研究,1999(4):27-37.
被引量:12
5
李世安.
英国与冷战的起源[J]
.历史研究,1999(4):38-51.
被引量:11
6
叶江.
斯大林的战后世界体系观与冷战起源的关系[J]
.历史研究,1999(4):52-65.
被引量:13
7
杨奎松.
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J]
.历史研究,1999(5):5-22.
被引量:10
8
张小明.
美国对中苏同盟的认识与反应[J]
.历史研究,1999(5):43-56.
被引量:13
9
高岱.
“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考释[J]
.历史研究,1998(2):154-159.
被引量:15
10
于群,程舒伟.
美国的香港政策(1942—1960)[J]
.历史研究,1997(3):52-65.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15
1
顾宁.
冷战年代中苏教育交流的启示[J]
.世界历史,2004(4):79-88.
被引量:2
2
徐蓝,侯云灏.
90年代我国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综述[J]
.史学理论研究,2001(2):144-151.
3
温强.
试论肯尼迪政府联合印尼对华遏制孤立政策[J]
.南洋问题研究,2005(3):21-29.
被引量:1
4
顾宁.
评冷战的文化遗产:中美教育交流(1949~1990)[J]
.史学月刊,2005(12):77-83.
被引量:10
5
王成至,周建明.
从遏制、孤立、封锁到“遏制而不孤立”--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华战略思路的调整[J]
.社会科学,2008(12):172-179.
被引量:3
6
徐蓝.
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成果与展望[J]
.历史研究,2008(6):25-33.
7
吴原元.
略述中美对峙时期美国中国学家的活动及其影响[J]
.兰州学刊,2009(7):213-216.
被引量:1
8
顾宁.
1949-1979年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J]
.理论视野,2009(8):46-49.
被引量:1
9
姚百慧.
论美国与中法建交的关系[J]
.世界历史,2010(3):63-77.
被引量:14
10
王霏皓.
从富布赖特听证会看美国精英舆论如何作用于中美关系的“破冰”[J]
.黑龙江史志,2008(8X):54-55.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朱陆民,聂会翔.
苏加诺时期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4):105-111.
2
吴原元.
略述中美对峙时期美国中国学家的活动及其影响[J]
.兰州学刊,2009(7):213-216.
被引量:1
3
黄仁国.
当前中美教育交流研究的特点分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53-56.
4
黄仁国.
中美教育交流与我国国家安全[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6):92-95.
5
姚百慧.
中法建交谈判中关于台湾问题的“三项默契”——《周恩来总理谈话要点》形成考释[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19(2):71-81.
被引量:7
6
沈志华.
近年来冷战史研究的新趋向[J]
.社会科学战线,2012(6):78-81.
被引量:5
7
梁志.
近十余年中国冷战史研究新气象[J]
.世界历史,2012(4):111-119.
被引量:4
8
翟强.
美台对中法建交的反应(1963-1964)[J]
.史林,2013(2):136-151.
被引量:10
9
黄庆华.
建交前法国对新中国的态度——中法建交述略(一)[J]
.晋阳学刊,2013(5):112-123.
被引量:2
10
罗燕明.
毛泽东与中国统一大业[J]
.党史文汇,2013(10):4-11.
1
简军波.
英国政要“中国观”变迁记[J]
.党政论坛,2014(18):32-33.
2
顾静怡.
法国“同心锁”听证会[J]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5,0(29):26-27.
3
法国“同心锁”听证会[J]
.做人与处世,2015,0(5):61-61.
4
宫旭平.
论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微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4-70.
被引量:4
5
腊斯克,姚百慧.
国务院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4年1月16日)[J]
.冷战国际史研究,2010(1):329-330.
6
何迪,曹建林,翟卫华.
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J]
.近代史研究,1981(4):184-205.
被引量:2
7
林剑纶.
美国能成为一个“聪明国家”吗?[J]
.看世界,2009(5):28-29.
8
依人.
奥尔布赖特说:“我小时候也是难民”[J]
.21世纪,1998,0(6):61-63.
9
拱振喜.
美国在中东输不起[J]
.瞭望,2008(15):57-57.
10
姜钦峰.
莫以成败论英雄[J]
.意林,2008,0(15):38-38.
世界历史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